往烤串上滴血,你怕了吗?

2007 年,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经常收到这样的短信:“紧急通知:最近不要在外面吃东西了,一些艾滋病感染者在全国各大城市用烧烤的竹签扎破自己的皮肤,将血滴到烤串之中来传播艾滋病,已经被公安部、卫健委核实。马上转发给你关心的人。”还转发给我关心的人?这就是我关心的人转给我的。那段时间我收到了一大堆和这种内容都差不多的信息,像拜年短信似的。

当年的室友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息,我们当时还琢磨,这种信息是不是手机运营商编造的,为了让你转发,从而收取更多的短信费用。后来发现好像也不是,因为后来有了“飞信”业务,发飞信并不用额外花钱,这些消息很多时候是通过飞信不断传播,并且这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还产生了各种变体,有的加上了“央视新闻报道”,有的不仅说把血滴在烤串里,还滴在大盘鸡里、凉菜里,等等。反正什么好吃就说把血滴在什么里,感觉被“滴血”的菜越来越多,这么下去能写一段《报菜名》了。我当时特别讨厌这种谣言短信的骚扰,尤其是半夜,每次收到之后我都想吃夜宵。

这条信息里面说“公安部和卫健委已经核实了”,确实已经核实了:这是一条谣言;里面说“央视新闻报道”,确实也报道了:告诉大家不要相信。再说,如果真有这种事的话,只能说犯罪分子“脑子瓦特了”,因为用这种方式,艾滋病传染不了,血倒是能滴没了。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很难对付,但是在体外它就“白给”了,在体外干燥的环境下过一段时间(有的说法是十几分钟,有的说法是几个小时)就会失去感染能力,而且温度越高,病毒就死得越快。烧烤那么高的温度,艾滋病病毒进去以后和进了炼丹炉差不多,有个三五分钟就算不“化为焦土”,一般来说想再传染给别人也不太可能了。有人说,会不会人家烤完之后晾一会儿再偷偷滴血呢?或者滴在凉菜里拌一拌?凉菜也不需要加热啊!

即使是凉菜不加热,吃进肚子里后,被传染的可能性也极小。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并不包括吃,也不包括打喷嚏。除非是口腔或者食道破损,又恰好吃了新鲜的艾滋病病人的血液,血液又恰好碰到了破损处,哪怕是这样,也只是有一定的感染概率。再说凉拌菜里,总不能明晃晃地挤一摊血进去等着别人吃吧?况且血液滴进凉菜之后经过酱油、醋、蒜泥的打击,以及各种菜渗出的水的稀释,这种情况下即使口腔有破损,被传染的概率也是非常小的。如果口腔没有溃疡,艾滋病病毒是几乎不可能“病从口入”的。

另外我们平时和别人一起用餐也不用担心被传染艾滋病,人体的唾液、泪液、尿液里面艾滋病病毒含量极少,艾滋病病毒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对人造成感染,所以这些也都不是传播途径—当然,如果非把别人的唾液当水来狂饮,可能需要另当别论。

其实这条信息具有比较明显的谣言特征:今天说滴到羊肉、牛肉里,过几天又说滴到鸡肉里,这是来滴血认亲的吗?还加入“央视新闻报道”这种吸引眼球的不实标签,必定会被证实是虚假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短信不怎么用了,“飞信”业务也不存在了,可这条谣言还在传播,飞信都没熬得过它。现在它开始在微信里继续“经典永流传”,所以本书也把它收录到“经典谣言”里,希望它以后能不再作为谣言流传,而只能作为“经典谣言案例”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