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第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这里的“历史”特指学界对特定研究对象(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过程(换言之,是研究史、学术史意义上的历史)。这里的“逻辑”则特指笔者考察、概述、分析国内外学界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的思维逻辑。本书对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状况的考察、梳理既首先依据、参照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笔记的实际研究过程、研究轨迹(笔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西方、苏联、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研究状况),又从中抽象、概括出国内外学者关注或触及的焦点问题,学界对笔记的主要研究范式、解读方式(重点叙述了国内外学界两种主要的笔记解读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界的影响)。

第二,比较研究的方法。这是本书极为重视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学术方法。在笔者看来,为了准确揭示“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性质、主题和历史地位,我们需要在“人类学笔记”与人类学原著之间,马克思与人类学家之间,五个笔记之间,“人类学笔记”与马克思同时期著作、先前著作之间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确保本书的结论具有可靠性、接近学术真相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第三,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方法。笔者按照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思路依次考察和分析了马克思晚年五个笔记的有机整体性、“摩尔根笔记”在五个笔记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主题(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五个笔记之间构成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摩尔根笔记”为核心,其他四个笔记为辅助和补充)。正是在以上渐进式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系统、详尽地说明了何以原始社会、文明起源研究构成“人类学笔记”的真正主题。本书对“人类学笔记”历史地位的探讨和说明也大致采用了上述方法或思路:笔者首先对“人类学笔记”的原始社会、文明起源观做了详细的阐释,为界定其历史地位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接着认真探讨和界定了“人类学笔记”的研究性质、主题,为解决其历史地位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笔者还提出了一条界定“人类学笔记”历史地位的循序渐进的思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方法论基础;最后笔者才对“人类学笔记”的历史地位做出直接的探讨和界定。

第四,一分为二、批判与肯定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后者的直接运用。作为人们认识活动结果、产物的某一理论或解读模式往往既有其不足或不完备之处,亦有其合理或可取的一面。关于“人类学笔记”的西方、苏联的两种解读模式就是如此。本书对这两种解读模式的考察和评价坚持了一分为二、批判与肯定相结合的方法,既重点分析了它们的理论缺憾,也肯定了它们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