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招揽豪杰,召唤SSR

屯卒有上万人,按每人屯田十亩计算能够开垦出良田十万亩,按天下常例,亩产三石,等秋收之时,可以收获三十万石的粮食。

军屯官府税收基本上是十收其五,像曹操这种比较狠则直接十税六七,甚至十税其八,导致屯卒活不下去纷纷流亡。

孙策对军屯的打算是十税其三,当然这不是他仁慈,而是他打算征税之外再对所有人都征力役。

跟十税其五相比,这也难分哪个更加仁慈。

十税其五,屯卒交了这五成的收获,就没有其他负担了,一切的苛捐杂税都落不到他们头上。

而孙策十税其三,所有屯卒在农闲之时还要为孙策服徭役两个月,去兴修水利,建筑城垣,挖通沟渠,铺设道路等等。

当然屯卒也可以选择不服徭役,但是得补上两成的税赋,自己今年所有收获的一半都得上交。

总的来讲,孙策这个政策会让百姓更艰苦劳累一些,但好处则是,只要肯卖力就能吃饱,甚至还能攒下一点点的家当,脱离屯卒队伍。在江东修建一个茅庐,给自己安家立业。

而这些徭役推进的第一项工程自然就是兴修水利。

孙策对刘由安排道:“等春耕结束,就安排屯卒兴修水利。扬州三吴之地,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我们税率低就得靠亩产多将税赋总数提上来。”

扬州三吴之地,指的就是江东三郡,这里是绝对的鱼米之乡。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绝不是夸张之言。

三国的大文豪嵇康,就在《养生论》里总结:“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亩产十石即为天下之良田。而江东三郡,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这种良田!

丹阳郡可能还稍差些许,因为地形起伏,这种良田稍微少一些。但吴郡那绝对是膏腴之地,整个天下的精华。

吴郡境内守着太湖和苏湖平原,整个境内都是一片肥沃膏腴之地。苏湖熟,天下足,后世唐、宋、元、明,各朝各代都要靠着漕运输送东南贡奉,维持京都运转。巅峰之时,国家税赋之八九出自这里。

而吴郡之所以有这么得天独厚的经济,太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灌溉了整个苏湖平原上的良田数万顷!良田每亩产粮十余石,怎么可能不丰收?

说到兴修水利,刘由是踌躇满志,果然自己没有压错注。

他投资孙策这位英雄,倒不是一定要跟孙策上战场厮杀,做文臣也是能有建树,留名青史。这可是他在一座庄园里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

刘由立即说到:“我打算效仿孙叔敖在淮南修建的芍陂,在石城县修建一座长陂,宣导川谷,陂障源泉。水利之中有渠有陂,引水入渠,由渠入陂,开陂灌田。”

陂就是这个时代对湖泊、水库、堰塘之类的称呼。

孙叔敖为楚国修的芍陂就在淮南,如果袁术能好好维护,恢复农业生产,仅是芍陂就能为他形成一处旱涝保收,殷润国家,粳稻丰积的“百里不求天灌区”。

但可惜袁术显然没有这个脑子,他只想着军事争霸。

倒是刘由这个淮南本地人对芍陂颇有研究,打算在江东效仿。

孙策对此自然是十分支持:“可以,兴修水利,积攒经验这是极大善政。你现在就着手在丹阳修建堤坝,兴修湖堰。等积攒了足够多的经验,我们到吴郡之后再大兴水利,沿海造堤百里。为百姓彻底解决潮水倒灌,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刘由重重的用力点头,神情振奋。自己没有看错,能安天下者必斯人也。

当天下诸侯还在杀的昏天暗地之时,自己追随的明主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兴修水利,造福万民。其根基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群因势而起的强梁宵小,如何配与此等英雄相比?

刘由是很想建功立业,卓有功勋的,不然他也不会倾家资以助孙策大业。

在得到孙策认可后,他积极建策:“将军,据我所知营中其实粮草颇多,或达十万石之巨。粮草固然应该有所储备,但亦不宜都堆积在邸阁之中,不如拿出一些以为效用。”

孙策眉头一挑:“粮草的确是有不少,供给大军绰绰有余。你除了用作种粮,还有他用?”

刘由点头:“种粮其实用不了多少,千石足矣。我建议将这些种粮分给灾民。”

孙策若有所思,问道:“你打算开仓放粮,招徕流民?”

刘由站在山坡上,胸膛挺直,手指四方,说道:“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而疆域未定,加以饥馑,此正是天下板荡之时,若能趁势作为,必能招引四方。这民人云至,如过江之鲫,岂能无秀奇之士?”

孙策不禁莞尔,他不由的想到了瓦岗寨。瓦岗寨本来也是隋末一支很不起眼的小部队,靠夺取夺取公私行舟的货物,甚至渔猎为生。这种揭竿而起,拥众万余的乱军,在哪个乱世都不计其数。

但李密的加盟,为其制定了军事战略,打下洛口仓,开仓放粮,于是远近豪杰无不率众归附,连老弱都背负襁褓中的婴儿来投奔,道路不绝,其军队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一跃成为天下最强势力之一。

看着碧波浩荡的长江,孙策脸上露出笑意,说道:“秀奇之士尚不好说,但开仓放粮之后,长江上游荡的豪杰应该不少锲党连群来投。”

孙策现在手上总共有接近十二万石粮草,这个数字如果用来赈灾的话,能够影响多大?

袁术历史上曾经给沛县舒邵十万石粮以为军粮,但当时天旱岁大荒,士民冻馁,江、淮闲相食殆尽。于是舒邵将十万石粮全部拿来赈灾,分给了百姓,于是救百姓于涂炭之中!

一个郡数十万人都能倚十万石粮而免死,舒邵更是享天下重名,袁术居然没有杀他,而是埋怨他“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也就是不把这个声名分给他一份。

袁术这种汉末声名最顶级的诸侯,都眼馋这份天下重名,就可见其影响之巨大。

而孙策如今作为一个刚刚创军建业的诸侯,最缺的恰恰就是名声。是时候用开仓放粮,在江东传扬一下他孙郎之名了。

尤其此刻他还没有跟豪强们交恶,这时候传出他与民为善的名声,他征服江东的征程或许都会因此而受影响。

所以孙策直接作出决断,十二万石粮食之中,十万石用来赈灾。剩下两万石作为军资,以供应大军继续向东征战,击破张英、薛礼、笮融等人,收其军粮。

采纳了刘由的建议之后,孙策就跟其分别,让刘由继续主持屯田事宜,自己返回了牛渚营中。

开仓放粮这项政务十分重要,不弱于屯田,更涉及到十万多石粮食,这种重任孙策自然是交给自己最信重之人。

孙策回到营帐时,吕范就已经在亲卫的通知下在大帐内等他。

见到吕范,孙策不由得就露出了笑容,一位品德出众,忠诚无可置疑,才能又卓越不凡的部下,哪位君主会不喜欢?

尤其这位部下还在自己最落魄时一直跟随自己,充当左膀右臂。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亦不过如此而已。

吕范恭敬行礼后,孙策笑着挥了挥手,说道:“子衡,且坐。召你过来,是有个重要政务要委托于你。刘都尉向我建策,发粟以赈穷乏,修德以服远近。你有何看法?”

吕范听完,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刘都尉建言有恢弘之气度,威德若立,则必使远方顺服,豪杰率众归附。”

孙策笑着说道:“我闻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开仓放粮,便是为我栽下一棵万丈梧桐,必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来。这要务,就委托给你了。”

吕范点头,说道:“此事若是欲大有建树,我建议将军在历阳也开仓放粮,招诱馀民,鸠合遗散。”

不等孙策询问,吕范主动作出解释:“淮南在袁术治理下,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室如悬罄,野无青草,盗贼滋炽。陈策一名山贼便拥众万余乃至数万。若将军在历阳招徕百姓,业必不止数倍于此类强梁宵小。”

听完吕范所言,孙策只感觉大受激励,胸中振奋。

这论断实在是太涨人心士气了,哪个君主会不喜欢这种臣子?

就连陈策这种山贼,无恶不作,都能聚集起数万人来。

孙策堂堂诸侯,由大汉朝廷钦命的官员,修文德而服远,功业岂能不数倍于一名山贼!

孙策立即振奋抚掌,说道:“刘都尉有恢弘之气,而子衡忠烈慷慨,我大业何愁不成?”

吕范是非常注重威仪的,他去招徕百姓,也绝不肯落得一个求人的形象,因而说道:“江东在中原眼中素来是蛮荒之地,若招徕百姓,必有人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蔑视郡县,视我等为乡蛮。我建议在屯卒中兴办学校,推广教化,使江东文教俨然,则名士豪杰欣然而至。”

孙策没有回答,而是直接抽出佩刀,凛冽刀光闪过,一旁箭袋里的数十根箭矢瞬间全部齐根而断。

孙策将翎羽扫落在一旁,然后将三十余根带着箭头的箭杆全部取出,放在吕范身前,语气肃杀凛冽:“都已经沦落到接受赈济了,还敢自命不凡,不可一世,这算得什么名士豪杰,清流座谈客而已。吃着我等谷粮,还要蔑视我等者,皆如此箭!放粮期间,任何人敢辱子衡你,你皆可用此箭贯其咽喉!视为我与子衡共杀之!”

吕范完全没想到孙策居然会如此激动,更如此维护自己。

他胸中震撼,望着肃杀的孙策,只感觉心中似有熊熊烈火,全身血脉贲张。

随后立即起身,拱手说道:“范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策扶起他,笑着说道:“我二人犹如同舟涉海,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唯期与子衡共勉,共济世务!”

吕范不禁同笑,这士气激励,豪气奋发,壮志昂扬,风雨同济的风貌,正是自己所向往,所坚定的人生和志向。

这是多少金银谷粮、酒肉美人都无法媲美的。

现在哪怕袁术、袁绍、刘表之流出黄金千镒来聘,吕范都确定自己必将视如粪土。

在他们这些冢中枯骨麾下,焉能充斥如此英雄豪气,焉能壮阔人心,豪迈恢弘?

人生得意,千金不换!

吕范昂胸阔步,干劲冲天的抱着孙策的断箭离去,满腔激情的亲自主持开仓放粮事宜。

孙策则在营帐中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吕范的建议。吕范的建议其实是非常符合能臣治理之思路。

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之后,必然有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接下来自然是聚文士,立学校,兴教化。

到这一步为止,没有任何问题,是这个时代每个能臣都会用的治理手段。

这种事,孙策交给芮祉去做就已然完全足够。他一位故吴郡太守,又在军中教导士卒识字,对怎么兴办学校,推广教化,必然有完善主张。

但孙策认为吕范建议的后半部分,就太理想化了。

文教俨然的标准是什么?

是江东兴办大量学校?百姓皆饱读诗书?

于是中原文士就认为江东是一片文明高地,欣然前来求学?

如果世间事,真这般公允,那还就简单了。

事实上就算是孙策在江东建设五千所学校,亦完全改变不了中原人的偏见。

对绝大部分人而言,他们要的不是事情真相,而是一个可以彰显自己,踩扁他人的立场而已。

事实,重要吗?

事实重要,就不会有那么多清流了。

世人皆醉我独醒,可是文人间常态。

所以,江东要成为天下人眼中的文明之地,孙策觉得只靠吕范这么扎扎实实的去干,恐怕是事倍功半。

而更快捷实现吕范所言的理想状态,反而不能那么务实,要用些务虚的手段。

这些人不是好声名吗?那江东只要有名声更大的人吹捧就足够了。

当文坛泰斗,天下文豪,当世大家都对着江东盛赞,这些人阿谀附会也能把江东夸出花来,甚至以到江东为荣。

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而能负责此事,让那些人闭上嘴,有气憋死在心里的德高望重人选,孙策还真有一个,还是自己的故交。

于是孙策在下令芮祉去屯卒中间兴办学校后,立即拿出了纸笔,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写信摇人!该召唤自己的下一位故交好友了。召唤S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