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再等个一两年吧

景元十九年,京都紫阳书院内,一群少年分立两派为了是否入仕争论不休。

“人间江湖客,肆意醉华年,远离朝堂有何不好?”

“人这一生若不能居庙堂,察人生百苦,为万民出仕,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你怎知你入世为官便能匡扶正义,解民生百忧”

“那你又怎知你远离朝堂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恣意人生。”

“呵,恣意人生,没有为民者入朝为官谁给你一个田野之人安定生活,还恣意?怕不是成为了高权者的血肉阶梯。”

“说的冠冕堂皇,你就能保证入朝之后不会忘记初心,为民造福,就算你有那个心,可朝中能人如过江之鲫,有心无能也不过是朝廷中无人在意的一块砖罢了,暂时占位的棋子。”

“你!崔然,你不要狗眼看人低,我虽功课不如你,但就你这种消极避世的心有才华也不过是浪费。”

说着出世的是兵部尚书的大公子崔然。另一个,主张入世的是礼部尚书家的公子曹彬。

高处靠窗的木楼上,一女子和一男子立于窗前,将刚刚的言论尽收耳中。赵宴清一袭紫衣,居高处而一旁临下,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窗户边一少年半倚窗台,眉眼含笑,举手投足皆是肆意轻狂的样子,“宴清,你说我们这两位师弟崔然与曹彬这二人谁说得更对?”

说话者是赵宴清的表兄,淳华公主之子,景阳侯府的公子秦勉。

“无所谓对错,不过是人生的两种不同选择罢了。”赵宴清看腻了楼下的风景,离开了窗台,坐到了桌边,为自己倒了一杯茶,又为秦勉倒了一杯。

秦勉摇着折扇,也坐了过去,笑嘻嘻地看着赵宴清,轻声道:“所以表妹会选择什么路呢?”

赵宴清听言,看着秦勉的目光,舌尖抵了抵后槽牙,思索了片刻道:“我自是不选的,活一日过一日,早把自己的路定下来有什么意思呢?”

秦勉笑了笑,而后抬起茶饮了起来,长久没有说话,只在赵宴清要离开时莫名问了一句:“表妹今年十八,姑母要为你许定人家了吧?”

赵宴清不明所以地看了眼秦勉,而后道:“表兄有空操心我,不如操心一下你自己,想来姨母这些日子为你举办的相亲宴还是不够多,让你还有空分心。”

说完赵宴清便开了门离开。

望月楼,

赵宴清包了最顶层的楼,坐于护栏边,此处可以居高而下俯望整个京都,月上柳梢,街道上行人多了起来,酒楼则更是热闹非凡。

赵宴清靠于栏上,拿着酒瓶,独自酌饮,俯瞰京都,华灯初上,一片“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景象。

赵宴清手撑着额头,看着楼下来往的人,突然眼神一紧,一粗衣妇人捂着一锦衣女孩的手行色匆匆,她若没猜错那妇人是拐子,赵宴清起身快速下楼,跑出了酒楼,扫视周围,很快便发现了对方的身影,赵宴清立刻冲过去,挡开了周围的行人,她跑得极快,终于在对方踏入小巷前,抓住了对方的手臂。

妇人已知再抱着手中孩子,自己也难逃脱,于是奋力将手中的孩子朝一旁扔了过去,赵宴清为了接住孩子,也就送了手,朝孩子的方向冲了过去,在其摔在墙壁上之前揽住了对方入怀。

而她也被惯性冲的撞在了墙壁上,她顾不得胸口与背后的疼痛,还想抓住那逃跑的妇人,正要起身时,那妇人竟突然从暗处的巷子里摔了出去,砸了满地尘。

赵宴清抬眼看去,巷中一宽大的身影走了出来,对方一边走一边一只手搭在另一只手腕上转了转,脸上的表情充满了趣味。。

昏暗的月光照射外加街边灯笼的照射,她认出了对方。周家大公子,周京瞻,年纪轻轻便已是殿前副都指挥使。

“小爷这几日正嫌最近生活太过平淡,你就偷孩子偷到我眼前了,可真是会给我找事做啊!”

“周京瞻,少多话了,快把那人绑了,小心她跑了。”

周京瞻听见的赵宴清的话,立刻行动了起来,扯过街边的一块破布,就上前捆住了那人。

“宴清,下次出门多带些人,有些事注意安全,那人手中若是有刀伤着你怎么办?”周京瞻打晕了那人,而后来到了赵宴清身边,看着赵宴清起了身,手中抱着的昏过去的小孩,叹了一口气。

“周京瞻,你我在书院都是习过武的,这寻常的人打不过我的,放心吧。”赵宴清眨了眨眼,笑着说道。

“诶,说得也是。”周京瞻想起书院时,对面这人将对手纷纷打趴下的狠劲,倒也不多说什么了。

“那人就交给你送官了,这小孩我得带去医馆找大夫,我先走了。”

周京瞻本告诉她一件事,但对方已经转身走了,便算了,反正未来有的是时间说,不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