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乐无双:方锦龙的趣味国乐课
- 方锦龙
- 2327字
- 2024-11-02 13:44:54
乐器收藏奇遇记
1979年,我16岁,是穿上军装的第二年。那个时候,我有一帮跟我学弹吉他的战友。我们周日常去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上练功。有一天,我们遇见一位衣衫破旧的中年人,他背着的袋子里露出一把琵琶的琴头,打开一看,琵琶背板上面的大漆已经暴出了纹路,背板刻有三个斑驳的金字——“春夜遊”。
“春夜遊”琵琶(修复后)
这是个老物件,我一看到这把琴就走不动道了,实在是太喜欢了!当时那位中年人开价100元,现在大家会觉得区区100元嘛,不算什么呀!可那时我一个月的津贴才7元,100元,我不吃不喝一年都攒不够呢!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情急之下,我只能通过“众筹”来解燃眉之急。大家一毛两毛、三块五块……也只能凑到50元,经过谈判,终于成交。
这是我的第一件宝贝——清朝的南音琵琶“春夜遊”。从此,我便踏上了艰难但多姿多彩的收藏之路。迄今为止,我已经把世界各地的1000多件宝贝收入了自己的“武器库”。每当“检阅”我的“武器大军”时,我就想:“国乐——应该是联合国的国、世界的乐。”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也无论是吹拉弹打哪个类别,每一种乐器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嫡亲、姻亲、兄弟姐妹。而在琵琶的族谱中,我们前面提到的乌德琴,便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爷爷”;我国的琵琶和欧洲的鲁特琴则是“第二代”;由鲁特琴衍生出来的吉他就成了“第三代”,也就是孙子辈了——这便组成了琵琶的前世今生,琵琶的家族版图可以说是横跨东西两半球,纵贯上下几千年了!
我和琵琶家族之间,有着各种渊源和故事。
1999年,我和一帮艺术家朋友随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去越南进行文化交流,当地给我们安排了一场古风犹存的民族音乐会。越南乐器深受我国的影响,大部分是用天然材料,比如竹、木、丝、革、匏等制成,很多乐器还保留着古老的制式和传统的演奏方式,像十六弦筝,和京族传过去的独弦琴等。机会难得,我动起了收藏的念头。那时还需要用现金来交易,不像现在,扫码付款就解决问题,所以还得故伎重演,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集资”。好在有画家同行,他们的经济实力让我底气十足。猜猜后来咋样?我买下了整个乐团包括琵琶在内的十几件越南民族乐器,兄弟们背的背、扛的扛,帮我带回了国内。回国时,我们一群人远远看去就像当年驰骋在千里草原的乌兰牧骑。
我去世界各地旅游,人家逛名牌店,我却穿大街、过小巷,寻找当地的乐器店。2008年,我在阿拉伯地区采风的时候,就去了当地有名的乐器店,寻觅有“中东乐器之王”美誉的乌德琴。当时正好有当地人在演奏乌德琴,我在一旁认真观察、仔细揣摩,边听边默默地把他们的主干音都记在了心里。等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试探性地问:“我可以试着演奏一下这个乐器吗?”他们当时很诧异,一个中国人怎么会提这样的要求呢?带着怀疑的眼神,他们把琴递给了我。我请教了一下定弦,就像模像样地演奏了起来。一曲既罢,当地人都惊呆了,直呼“不可能”!我心想,怎么不可能呢?我有中国琵琶的童子功,玩其他弹拨乐器当然不在话下!音乐真的是国际语言,玩到兴起,阿拉伯朋友就慷慨地把他的宝贝转让给他的知音——也就是我啦!
2013年春节,我随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去英国,参加在伦敦特拉法加大广场举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慰侨演出,据说当时观看的英国民众有十几万人之多,我用簧片模拟的打碟音效风靡现场。除了在国外炫中国乐器之技,我的另一任务自然是淘宝。什么竖琴啊,爱尔兰风笛啊,又是肩扛手提的十几个大件,哪件也不舍得放弃。因为是春节期间,团友们也是大包小包自顾不暇,并且这可是国际航班,单程都要飞二十几个小时,行李超重是一个问题,这么大的体量上不上得了飞机还难说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哪样都不能落下。正常途径走不了,我就急忙开动脑筋想办法。我左顾右盼、仔细观察,远远看到一位身穿制服、头戴大盖帽的帅大叔,我拿出我们的节目单和我的唱片,连比带划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差现场拿出乐器来演奏了。也是运气好,我遇到的正是一位当值的长官,有艺术情结并且还真的看过我们的演出。只见他拿起报话机,叫来了执飞我们航班任务的三位空姐,一人两件,把我的乐器拎上了飞机。这件事是不是再一次证明了音乐的魅力?当然,还有遇事不能急、要冷静,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7年9月底,我和我的老F4乐团到塞浦路斯共和国访问演出时,受邀参加当地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迎接两国国庆的音乐会(中塞国庆日恰好是同一天,都是10月1日)。同台演出的当地音乐家用的是他家祖传的乐器——“劳乌德”,这是一把传承了几代人的珍贵乐器,琴头还刻着他们的族徽。我们在台上合作,演奏了两国的乐曲;台下则聊起各自的乐器。说到梨形乐器彼此之间的渊源和“亲戚关系”,最后这位音乐家被我深深打动,竟主动提出让他的传家宝“认祖归宗”,加入我的“武器库”。
同年,我随广州代表团到北欧访问演出,经当地人推荐,专程到瑞典的北雪平市寻访一家古老的乐器店。乐器店位于一条偏僻的小巷,一进门,一把百年前的意大利浪漫吉他就深深吸引了我。这也太神奇了,因为我在几年前曾找国内的制琴大师仿制过一把同款的吉他,今天竟然他乡遇故知,见到了本尊。店主是一位儒雅的老先生,我用各种“国际语言”展示了我演奏多种乐器的技能,我们越聊越投缘。后来老先生索性闭门谢客,连生意都不做了,不但把镇店之宝拱手相让,居然还买一送一,恨不得把店里的乐器都赠予我。“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那种爱乐人之间的惺惺相惜,让我感到特别温暖。无巧不成书,我回到家打开之前仿制的那把吉他一看,原先的琴盒用来装这把老吉他,居然严丝合缝,仿佛早已虚位以待,静候尊贵主人的到来!缘,妙不可言……
有了琵琶,有了音乐,我无论去到哪里,都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感慨,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
在瑞典古老的乐器店淘到的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