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管理:从零通往碳中和
- 汪军
- 2242字
- 2024-11-04 16:46:59
1.5 碳管理的基础——碳核算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无量化,无管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如果想要把它管理好,首先要做的就是量化它。碳排放的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企业实现碳中和,却连企业到底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分别来自哪些排放源都不知道的话,那么实现碳中和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碳排放的量化就是整个碳管理行业最基本的业务。
虽然碳排放的量化是最基本的业务,但并不代表其是最简单的业务,相反,碳核算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本书第2~4章的内容都在介绍碳排放的量化。从大方向来讲,碳核算分为区域层面、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的碳核算,而且区域层面、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碳核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区域层面、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碳核算的区别如图1-2所示。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在从原材料开采到最终废弃或回收利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主要是产品在时间序列里的延伸,如图1-2中的某公司生产的A产品,它的碳足迹要延伸到A产品生产前阶段排放和A产品使用/废弃阶段排放。组织层面的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是确定了的,一般都是指一年范围内企业组织边界内的排放。例如,图1-2中的某公司碳排放除包括A产品生产阶段排放以外,还包括B产品生产阶段排放及某公司组织边界内其他排放。区域层面的碳排放是在空间序列里的延伸,一般都是以行政区划为空间边界的,如某公司所在的区、市、省等,区域层面的碳排放除包括区域内其他组织排放以外,还包括区域内个人排放及区域内农林渔牧排放等。
图1-2 区域层面、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碳核算的区别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如果我们要核算特斯拉上海工厂组织层面的排放,那么需要核算特斯拉上海工厂组织边界内所有的直接和间接排放,而不用考虑这些排放是为了生产哪款车型产生的。如果我们要核算其中的一款车型,如Model Y的排放,则需要把工厂内因为生产这款车型产生的直接排放单独核算,同时要延伸到这款车型的上下游企业排放——无论这些排放是否发生在特斯拉工厂、上海市甚至中国。如果我们要核算特斯拉工厂所在的城市上海市的排放,则除了需要考虑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产生的排放,还需要考虑整个城市范围内所有因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以及农林渔牧、市政垃圾处理等非能源消耗产生的排放。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这三种碳排放的核算方式不太一样。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把碳核算搞得这么复杂呢?其实大部分刚接触碳管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是否我们只需要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应的碳排放转化系数就能算出所有的碳排放呢?从宏观的角度看,这确实没有问题,但一来能源与碳排放之间不能完全画等号,我国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不到我国总碳排放量的80%,在我国需要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下,这种粗放式的核算方法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二来实施减排需要落实每吨碳排放的相关责任,这种责任的量化不能只靠能耗乘以一个转化系数来实现。例如,大部分企业的碳排放来自用电,如果只计算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那么这些企业就没有碳排放,也就没有减排的责任。
从大方向来看,地球排放一吨碳主要有三个主体的责任,即国家(或地区)、生产企业和消费者,所以从减排的角度来看,减少排放这一吨碳的责任就需要分别落实到这三个主体上。三者的角色注定了其减排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一吨碳排放一分为三,每个主体负责三分之一吨碳减排。三个主体从不同的维度来避免这一吨碳排放的产生,所以各个主体有契合各自减排策略的核算方式。也就是说,减排策略的不同决定了各个主体碳排放的核算方式不同。
对于国家(或地区)来说,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来实施碳减排是主要的任务,所以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都是分产业领域来核算的。对于企业来说,理论上企业对其生产经营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排放都有责任,但想要实施减排,主要还应控制自己组织范围内的排放,这些排放除直接排放以外,还有电力和热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而因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上下游企业排放,企业虽然也有一定责任,但是鞭长莫及,想要实施减排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组织层面的碳核算规则是根据自身碳排放的控制能力来划分的,一般按照直接排放(范围一排放)、能源间接排放(范围二排放)和其他间接排放(范围三排放)[2]来划分。因为组织层面的碳核算规则中引入了间接排放的概念,所以一个企业组织层面的碳排放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碳排放,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企业对碳排放的“责任”量化。
对于一个产品,碳减排的最佳措施就是不生产,当然这取决于消费者根据产品碳排放信息做出购买与否的选择,这就涉及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信息,所以在产品层面计算碳排放时,我们只需要把目光集中在产品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不去考虑生产这个产品的组织边界和国家边界,即使一个产品的某个部件来自地球的另一边,我们也需要把它的碳排放算进去。
因为碳核算的目的和边界不一样,所以核算的路径和方法也不一样,每个层面的碳核算都有其固定的核算指南或标准。表1-2所示为各层面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及核算路径。本书在后面章节中介绍各层面的碳核算方法时,不会按照碳核算指南或标准的内容一一对应地讲,而会讲最基本的原理和逻辑,避免读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然,学完本书后,无论是按照现行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还是按照今后改版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都能够很快领悟并上手。
表1-2 各层面的碳核算指南或标准及核算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