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 从躺平到躺赢,王阳明心学进阶
- 德与德
- 1257字
- 2023-02-13 11:23:43
当今这个社会,面对房租、房贷等生活压力,以及职场竞争、家庭关系这些难解的“谜题”,一些年轻人选择直接瘫倒在地,彻底“躺平”,主动退出内卷、放弃竞争。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对生活充满着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失落感。
微博开展了一项“你如何看待躺平”的投票,有6.7万人选择了“我累了,坚决躺平”。
只有1.1万人斗志昂扬,选择了“冲!绝不能躺”。
于是,有不少人就开始后悔当初没有听从老一辈的建议,没有在年轻的时候考公务员、事业编。
实际上“躺平”并不意味着堕落,那些声称信奉“躺平学”的人,只不过是在疲惫中寻求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在500年前的大明王朝,有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年轻人,他是状元之子,父亲是吏部尚书,家族显赫、资产雄厚、家学渊博……
·5岁还不会说话。
·12岁不去好好读书,却整天嚷着“要当圣贤”。
·10几岁就成了“佛系”青年,时常徘徊流连于佛老之间,出入佛寺、道观。
·17岁的时候被结婚,洞房花烛之夜,却跑去道观和道士聊天,放了新娘鸽子。
·22岁科举连考3次考中进士,出入官场,但对升职加薪却没有任何兴趣。
他就是王阳明,30岁前的王阳明,实在是一个重度“佛系”青年,在我们的世俗标准里,他是最有能力和条件去“躺平”的。
可谁能想到,他最后却主动选择了一条极其潦倒又惊天动地的人生。
就是这么一个绝顶聪明而且丝毫不浪费自己天赋的人,在精通了儒释道以及程朱理学,甚至江湖侠义、骑射武功,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
终于,在一个雨夜,王阳明“躺平”在冰冷的石头棺材里,任由雨水打湿脸庞,淋了半夜,终于想通了长久以来的困惑,阳明心学就此诞生,王阳明立地成圣。
正是在龙场,那个让他穷苦潦倒的地方,他实现了人生从“躺平”到“躺赢”的升华:
·37岁,龙场悟道,创立“心学”,成为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思想的重要一环。
·45岁,他仅用一年零三个月,就平息了赣、闽、湘、粤四省数十年的匪患。
·47岁,他没有一兵一卒,却仅用35天,就击溃了宁王10万叛军。
民间甚至流传:整部中国史,一共只有两个半圣人,这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就是王阳明。
1905年,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击败俄国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后,日本天皇为其举办庆功宴,在众人一片夸赞之声中,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上面写着七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1917年,一名叫蒋志清的青年,车中闷坐无聊,“深思看阳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将“志清”之名改为“中正”。“中正”出自阳明心学之“大中至正”,蒋中正之字号,正是“介石”。
曾国藩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对于王阳明的评价不可谓不高,功不在大禹之下,千古难有。
孙中山先生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源于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康有为也说过类似的话。
王阳明之所以能在中年时期,从“躺平”到“躺赢”,这背后有什么独特的进阶逻辑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心即理为体,知行合一为用,致良知为本,静存动察,本末交养,内外兼修,实现“躺平”到“躺赢”的人生进阶。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会存在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