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国内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4.1 国内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国内知名医疗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逐步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在医院中的应用,开展了智慧医院的实践与探索。在智慧医院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医疗机构与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前者是智慧服务与应用实施的核心场所,后者则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基础支撑。下面围绕医疗机构与医疗信息化相关企业两大主体,来分析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医疗机构面向患者、医务人员的各类智能化应用与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其一,支持患者便捷化就医,开展相关业务流程的优化。2012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出全国首个掌上医院APP,患者通过手机便可享受挂号预约、信息查询等服务。2017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和科大讯飞合作建成的智慧医院,投放了导医机器人“晓医”。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肺部多病变CT影像AI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测试结果理想;该系统能够迅速、高效地对患者胸部CT影像做出分析,发现具有“肺结节、肺癌、结核、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病症的影像特征。其二,支持医务人员开展智能化办公,提供辅助工具简化工作流程。上海胸科医院利用无线网络来规划移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简称PACS);瑞金医院实现了医护人员只需通过掌上电脑,在病人床边就能进行医疗工作,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至医院信息系统。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展了“互联网+智慧医院”项目,运用腾讯觅影帮助主治医生阅片,辅助医生诊断。比如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引进人工智能诊断系统,能够将肺部影像诊断压缩至秒级,可自动识别出成百上千张影像中的肺结节,标出大小、位置、密度,并初步分辨良恶性,自动生成结构化影像报告提供给医生审查。

另一方面,国内信息企业积极着手医院智慧化建设的相关研究与战略布局,通过研发相关支撑系统,帮助医院实现医疗技术智能化。银江股份致力于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数字医院、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移动医疗以及智慧医院五大领域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IBM公司与国内著名的金蝶软件展开战略合作,联手开拓医院资源管理市场,实现智慧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以及临床服务全过程的精细化财务核算和全员绩效管理。腾讯注资的东华软件的全资子公司东华医为已经构建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综合四大解决方案群,在云诊所与智慧型网络医院、医联体建设、处方流转和药品流通等方面进行了布局。阿里巴巴入股的卫宁健康在夯实医疗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利用新兴技术开创新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进“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战略。

此外,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智慧化建设与应用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针对病毒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多的特点,依托智慧医院相关基础设施开发的在线咨询、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应用,以零接触或少接触的方式支持一线防控,为疫情期间减少人员聚集提供了助力,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此外,疫情防控重塑了医疗行业的格局,强化了实体医院治疗处理重症患者、互联网医院服务轻症与慢病患者的属性,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线上获取服务的习惯,加强了医院建设在线路径与提升线上服务能力的意识。

1.4.2 国内智慧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

(1)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尚待完善

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这套评估标准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评判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考察“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医院的应用情况,但是暂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导致各地区医疗机构在探索实践中的建设方案不统一。当下,亟须国家卫生主管部门与有关机构根据以往的经验尽快明确建设规范、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内容,进一步加快智慧医院的建设步伐。

(2)缺乏顶层设计与指引,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未建立

由于“智慧医院”在被提出之时并未被准确定义,其内涵至今仍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而不断改变。同时,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对智慧医院管理层面的评价标准(包括质量、运营、科研、后勤等)也未建立,导致关于智慧医院体系架构与建设标准方面较为滞后,各大医院的建设侧重点不一致。面对现阶段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技术和应用,智慧医院建设很容易发展成为盲目的系统和应用投资,忽视各系统之间关联性和兼容性的问题,最终影响智慧医院的可持续稳定运行。

(3)医院重视程度上升,但实施路径不清晰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尽管医院智慧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但是由于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了区域内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日常运营负荷重以及智慧化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并且深入涉及医院内部的许多业务,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资金投入到设计方案、运营使用都缺乏对实施路径的整体规划与把控。这导致建设的整体性不强、效率不高,各类应用与系统不断累积但是融合性不足,物资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医院内部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各类平台、系统多且独立,无法做到数据的汇总和共享,无法统一进行管理。如何在不干扰日常业务运行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新应用及新服务,加强医院智慧应用的整体性、协同性,支持各类业务的实时联动和数据共享,探索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成为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4)生态圈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难以汇聚

目前,我国智慧医院产业生态圈尚未建立,上下游基础软件、应用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等相关企业对医院的业务流程了解不够深入,与医院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相互支撑,存在业务、数据、应用等层面的壁垒,难以开展高效联动。这也导致智慧医院中各医疗业务无法进行深度的衔接与融合,建设与应用很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地推进,建设速度与辐射范围有限。

(5)外围ICT的支持力度不足,数字化诊疗装备与系统尚需开发

一方面,各类ICT(即信息与通信技术)厂商对医疗业务的整体了解与把控不足。医疗业务的各类系统比较分散,难以整合集成,业务的互联互通和运维管理、ICT资源的高效利用、关键业务的永续性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受到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创新链和产业链不完整、应用环境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先进数字诊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临床医疗机构对国产设备的认可度不足;而且高端医疗装备产品的功能性还不能充分满足临床需要,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上仍待改进。因此,亟须提高国产数字化医疗装备的集成研发能力,为智慧医院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