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我带领研究生团队到社区开展慢病宣教,目的是让居民了解中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提高中风的防治意识,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在组织这一公益活动时,竟然遭到社区管理部门和居民的强烈抵制,这让团队里的年轻人备感委屈。
原来,社区和居民都将我们当作商家,甚至是推销保健品的骗子。此前曾有多批次外来人员到社区开展“宣教”,他们打着“健康教育”“免费体检”“送医送药”等幌子,向居民兜售各类保健品。更为恶劣的是,部分营销者采用预先设计好的“亲情关怀”“免费试用”“检查异常”等套路,引诱、诓骗甚至恐吓居民购买保健品。在多次受骗之后,居民对这种“宣教”产生了强烈抵制情绪。
我们调查发现,在有些城市社区,高达75%的老年人曾服用保健品,在营销者的忽悠下,有些老人一次性购买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保健品。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营销者的劝导下,有些老人把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改为保健品,因为营销者口中的这些“药”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突出。在保健品流行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标准治疗的比例不到50%,糖尿病患者接受标准治疗的比例不到40%。
在广大农村,由于居民防范意识低、辨识能力差,加之远离监管,欺骗性和欺诈性保健品营销更为猖獗。很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他们因害怕拖累子女,一心想根治慢病,营销者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向他们兜售治愈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冠心病的“神药”。营销者施展的策略不断翻新,推销的产品层出不穷,有些老年人反复上当,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甚至花光了一生积蓄,最后引发了尖锐的家庭和社会矛盾。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发现不断涌现,这些新知识最易被包装利用,成为不良商家推销保健品的噱头。如果居民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最容易成为这些骗局的受害者。因此,大力推广科普知识是遏制保健品滥用的有效方法,这是撰写本书的初衷所在。
在市场销售的各类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中,最常见的是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补充剂。在人体内可检测到60种元素,其中29种具有生理功能。这些功能元素的缺乏会引发不同疾病。正是利用这些知识,商家开发出各种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其中,钙、镁、硼、矾、铬、锰、铁、镍、铜、锌、硒、钼、锶等元素经常被添加到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中。但是,大多数人通过日常饮食完全能获得足量的宏量和微量元素,根本没有必要额外补充;只有少数特殊人群或患者,需在检查评估后补充相关元素。
本书阐述了29种功能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引述了各种功能元素的推荐摄入量和最高摄入限量,介绍了功能元素缺乏和过量可能导致的疾病,列举了富含功能元素的食物,分析了功能元素缺乏和过量的可能原因,回顾了历史上因功能元素缺乏和过量引发的各种地方性疾病。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将能更清楚地判断相关保健品的功效和利弊,了解如何通过饮食补充各种元素。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深埋地下的重元素(在周期表中排位靠后的元素)被大量开采出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接触重元素的机会越来越多。有些重元素具有化学毒性,有些重元素具有放射毒性,进而在暴露者中引发各种疾病,环境中的重元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巨大隐患。因此,本书介绍了60多种非功能元素的健康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由于著者水平有限,加之相关研究进展迅速,书中错误、偏颇和不到之处在所难免。在此,恳请读者朋友们秉持宽容的阅读心态,同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有机会再版时对本书加以改进。
徐格林
20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