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风范
- 李庆刚
- 4712字
- 2022-11-17 15:29:21
反对“客里空”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批评了形式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有的抓工作不讲实效,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总结一份接着一份,评奖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都是‘客里空’。”
何谓“客里空”?为什么要反对“客里空”?关于这些疑问的解答,不能不联系到党的历史,不能不从党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优良传统谈起。
什么是“客里空”
“客里空”是一个虚构的文学典型人物,它出自1942年9月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发表的话剧《前线》。这部话剧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中产生过重要影响。1944年春,诗人萧三把自己翻译成中文的《前线》剧本交给毛泽东阅读,毛泽东读后立即推荐给《解放日报》,并于5月份开始连载。
《前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塑造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前线总指挥戈尔洛夫将军,作为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功不可没;但毛病也很明显:故步自封,骄傲自大,摆老资格。另一个就是脱离实际、靠捕风捉影甚至编造事实来写报道的记者客里空。作为一个记者,此君最大的本事和特点是能坐在屋子里把不存在的事情编成新闻,并且活灵活现。当听说戈尔洛夫的儿子在前线牺牲的消息后,善于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的客里空顿时来了灵感,在没有采访将军本人的情况下,他便写出了绘声绘色的“真实”报道。客里空在报道中这样写道:“老将军知道他的爱子阵亡了,垂下头来,久坐不动。然后抬起头来,他眼睛里没有眼泪。没有,我没有看见!他的眼泪被神圣的复仇的火焰烧干了。他坚决地说:‘我的孩子,安眠吧,放心吧。我会报仇的。我用老军人的荣誉发誓。’”在准备把报道发往莫斯科的时候,毕竟心里发虚,客里空才提出要“在电话里和总指挥商量商量”。有人质疑:“在电话里你怎么能看得见总指挥的眼睛呢?你却描写得那样逼真。”客里空一语道破天机:“我的天呀,假如我只写我所看见的,那我就不能每天写文章了。我就一辈子也休想这样出名了。”客里空暴露马脚后,广大红军官兵把他从前线赶走了。
“戈尔洛夫”和“客里空”这两个人物形象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把《前线》剧本推荐给《解放日报》发表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把《前线》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道作为全党的整风学习文件。一部外国戏剧作品、一篇中国历史文章,题材不同,所讲的道理却相通。1944年6月,中央要求各地将两者翻印,在干部中散发,并开展评论,在有条件的根据地可排演话剧《前线》。通知说:这两篇作品对我们的重大意义,就是要我们全党首先是高级领导同志,无论遇到何种有利形势与实际胜利,无论自己如何功在党国、德高望重,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乎所以,重蹈李自成与戈尔洛夫的覆辙。此后,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毛泽东都以“戈尔洛夫”和“客里空”为靶子,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要引以为戒。1945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他们还出了戈尔洛夫式的人物。所以要有思想准备”。在七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强调:知识分子要和工农兵交朋友,不要和“《前线》里的客里空”这类脱离接触实际的人交朋友。
在中央和毛泽东的推动下,《前线》中“戈尔洛夫”和“客里空”这两个剧中人物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文章当中,迅速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所熟知。后来,“客里空”的知名度超过了“戈尔洛夫”,是与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新闻界开展的反“客里空”运动直接相关的。
解放区新闻界开展反“客里空”运动
解放区新闻界的反“客里空”运动,是由《晋绥日报》发动的。《晋绥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1940年9月在山西兴县创刊,原名《抗战日报》,1946年改名《晋绥日报》。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确定了由减租减息政策向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转变,开始实行土地改革。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深入进行,受新闻从业者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报纸宣传报道中,夸大成绩、隐瞒缺点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倾向也有所发展。一些新闻报道对于“土改”中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激烈性视而不见,这与广大基层群众所亲身体验的“土改”存在极大差距。随着这种失实的新闻报道增多,广大农民群众逐渐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
1947年4月,党中央新组成的工作委员会在刘少奇等人领导下渡过黄河到达晋绥边区,开始了解“土改”进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发现了报纸新闻报道有些不真实的问题。6月,中共晋绥分局召开地委书记会议,开始纠正右的偏向。同时,《晋绥日报》开始认真检查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
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用整版篇幅刊登《前线》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并在“编者按”中说:“我们的编者作者应该更加警惕,并勇敢地严格地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6月25日、26日,《晋绥日报》又以《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为题,公开揭露检查出来的新闻报道工作中的不真实现象,如:有些人凭空制造“英雄模范”,采访时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编辑时任意删改,校对中马马虎虎。文章号召群众对此加以检举并协助报社弄清真实情况。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由此揭开帷幕。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得到了中央肯定。1947年8月29日,新华社发表《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的社论;9月1日,新华社又发表了编辑部文章《锤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习〈晋绥日报〉检查工作》,文章号召各解放区新闻工作者“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与作风,要由此开展一个普遍的学习运动”。由此,反“客里空”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
1947年9月18日,《晋绥日报》在创刊7周年纪念之际,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联名发表《关于“客里空”的检查》,连载4天,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文章指出:“‘客里空’之所以能够出现,又是和戈尔洛夫分不开的;‘客里空’的笔是替戈尔洛夫写的。”《晋绥日报》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经过学习后一致认为:“法国没有戈尔洛夫,‘客里空’也吃不开。我们也应当拿这面镜子照照自己。”1947年11月9日,中央宣传部发出《对反客里空运动的指示》,号召应把反“客里空”的“自我批评的精神应用到各种工作中去”。
晋绥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迅速推广到其他解放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东北日报》《大众日报》《晋察冀日报》等纷纷以反“客里空”为中心,检查自身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大众日报》在检查后发表的社论中说:“我们编辑同志在处理稿件时,还缺乏反复思考分析的慎重、严肃、科学的态度,也就是缺乏对党对人民真正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发现新的问题时,往往不调查、不研究、不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情况,甚至不请示党委,便以小资产阶级追求新奇的态度,加以处理。”“我们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大都是采访会议、采访干部,大都是在干部会议、会议干部中打圈子,很少直接采访群众。”因此,群众的呼声,“就很难直接通过采访关系,在我们报道上出现。”“资产阶级‘有闻必录’的陈腐新闻观点,尚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我们的采访编辑工作。”
这表明,反“客里空”运动向纵深发展,由对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的纠查深入到对新闻工作者立场作风的检查。在运动中,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克服了“土改”宣传中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当然,反“客里空”运动在反对右的错误倾向时助长了“左”的错误倾向,片面强调“走贫雇农路线”,排斥与打击中农和其他工商业者,误伤了一些好人。所幸,这一情况迅即为党中央所觉察而得到纠正。1948年2月11日,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党内指示,即《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新华总社和各地总分社以及各地报纸工作人员,检查过去几个月的宣传工作,发扬成绩,纠正错误。
毛泽东、刘少奇为反“客里空”做总结
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离开陕北,途经晋绥地区赴河北。4月2日,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做了总结。毛泽东指出:“《晋绥日报》在去年六月以后进行的反对右倾的斗争,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出现的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党报的作用与任务,他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关于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
1948年5月,党中央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由于华北广大地区已经基本上连成一片,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领导机关逐渐合并。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石家庄合并为华北《人民日报》。8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建立新中国,指日可待。
在这一历史转折时刻,为了改进和加强新闻工作,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进行学习。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与记者团进行谈话。在谈话中,刘少奇对于一年多来的反“客里空”运动也做了总结。他指出:“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因此,你们做得好,对党对人民的帮助就大;做不好,帮助就不大;如做错,来个‘客里空’,故意夸大,反映得不真实,就害死人了。因此,这是个很严肃的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地从事你们的事业,要对党对人民有很大的责任心。搞‘客里空’是会受处罚的。”他说:“在我们党内,有没有喜欢别人吹拍的戈尔洛夫呢?有的。你批评他,他不高兴,你给他吹吹拍拍,他高兴了。因此,‘客里空’还有点地位……不过这不可靠,哪一天一说整党,就糟糕了。”刘少奇强调指出,做好新闻记者工作,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其中,真实全面报道是至关重要的。刘少奇指出:“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你们去访问,不论访问什么人,要得到群众的真心话,是很不容易的。……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党和群众会报答你们的。但是,这是结果,不能当作目的去追求。如果你着急,马上想搞一个全国出名,那只能是‘客里空’。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你们不能采取轻率的、哗众取宠的、‘客里空’式的态度,而应当采取负责的、谨慎的、严肃的态度去做工作。”
经过毛泽东、刘少奇的总结,反“客里空”引起包括新闻界在内的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党的优良作风。与此同时,“客里空”一词也广为人知,成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弄虚作假的同义语,为全党和人民群众所厌恶、所摒弃。1961年,陈毅元帅在写给孩子的诗中特别叮嘱:“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