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 五行学说的概念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

1.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1)五行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屈又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

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从革,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金之质地虽刚硬,可作兵器以杀戮,但亦有随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2)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常考考点]五行的特性及各种事物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将此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生,实际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

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

[常考考点]五行生克规律,重点是所胜、所不胜关系。

2.五行制化 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五行制化的规律是:五行中一行亢盛时,必然随之有制约,以防止亢而为害。即在相生中有克制,在克制中求发展。

3.五行相乘与相侮 五行相乘,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导致五行相乘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的进行超过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木亢乘土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产生相乘,如土虚木乘等。

五行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相侮的次序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二: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向克制,产生相侮,如木亢侮金等;二是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的相侮,如金虚木侮等。

[常考考点]五行相乘和相侮的规律。

4.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情况,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母病及子的一般规律是: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子病及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子病及母的一般规律有三种:一是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细目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脏学说除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外,还以五脏为中心,推演络绎整个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归于五脏,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将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运用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之为传变。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如肝有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到肾,为子病及母;影响到脾,称为乘;影响到肺,称为侮。他脏以此类推。

[常考考点]五脏疾病按照五行的传变规律。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将人体五脏与自然界的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作了相应联系,构成了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因而观察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外在表现,依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和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可确定五脏病变的部位,推断病情进展和判断疾病的预后,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1)指导脏腑用药: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颜色与气味。以颜色分,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以气味辨,则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药物的五色、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以天然色味为基础,以其不同性能与归经为依据,按照五行归属来确定的。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2)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如肝有病可以影响到心、肺、脾、肾等脏。心、肺、脾、肾有病也可以影响肝脏。不同脏腑的病变,其传变规律不同。因此,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难经·七十七难》)。

(3)确定治则治法: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适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泻子适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种

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四种

[常考考点]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4)指导针灸取穴:在针灸疗法中,针灸学家将手足十二经近手足末端的井、荥、输、经、合“五输穴”,分别配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配属规律是阴井木,阳井金,余此类推)。在治疗脏腑病证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的生克规律进行选穴治疗。

(5)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依据五行的相生相克,人的情志活动也有相互抑制的作用。临床上可以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情志病治疗中的所谓“以情胜情”之法。

【知识纵横比较】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对比

【例题实战模拟】

A1型题

1.属于五行之“火”的是

A.宫音

B.商音

C.徵音

D.角音

E.羽音

2.肺病及肝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反克

3.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侮

D.相乘

E.反克

4.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青色,脉见弦象,则病位在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制化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6.佐金平木法的适应证是

A.肝火犯肺证

B.肝肾阴虚证

C.肝火上炎证

D.肝胆湿热证

E.肝火犯胃证

B1型题

A.肝病及心

B.肝病及肾

C.肝病及肺

D.肝病及脾

E.脾病及心

7.属五行相乘传变的是

8.属五行相侮传变的是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A 6.A 7.D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