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在旧的认识的基础上,加上中医的文化、整体观和科学观,对不好治的疾病重新梳理,改进思路,“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新境界,为我们将来的医生职业生涯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针刀医学的创立和发展,给我们另辟蹊径,从学习和应用小针刀的第一天起,诸多疾病,甚至是要做手术的疾病,均被小针刀“降服”。朱汉章教授论及针刀良效时,明言“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为什么这样说呢?

现代的医学,存在着两大体系:中医体系和西医体系,这两大体系很难深度沟通,究其原因,乃因思维的方式和方法的不同。中医从生活中来,看天看地看人,和自然一道,不合道,就是偏差,偏差多了,就是病。看病先看症状,从六经辨证(为说明问题,其他辨证先省略),到辨证论治,治疗主要依靠中药和配伍配方,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因此,中医称之为“纠偏”,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药物不能够达到纠偏的目的,中医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看西医,对微生物的认识,在西医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手术的广泛开展,使人的“偏性”得到了“彻底的”治疗,一个老专家说得好:“有什么东西就有什么病,没有什么东西就没有什么病。”但是,人体是一个整体,想要“赶尽杀绝”,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我们谈到,医学有欠缺,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像现在的“肿瘤”“心脑血管病”“血液病”“肾衰”“风湿”“类风湿”“退行性变”等,无不在时时刻刻拷打着我们这些医务人员的神经或者拷问着我们的心灵。

针刀医学融合了中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创制了“小针刀”这个医疗器械,用思想作为主导,使临床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概括地解释中医、西医、针刀医学对人体疾病治疗的性质和范围。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对疾病发展到每个阶段的概括和总结,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一一化解,但是,“病体”不除,难以断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医是“辨证审因”,在疾病这条线上,积极对付病人此时此刻的“症状”,缓解完了,就没人再去“看病了”,因没除,疾病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大。

西医的治疗,弥补了中医“治症”的不足,对于病原体、微生物,疾病的病灶,查清楚看明白,可以讲是“明察秋毫”,但是治疗起来,依然会有许多问题解决不了,虽然发明了多种手术器械,但是依然不能解决某些疾病“复发”的问题。

针刀医学“打破砂锅问到底”,努力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病体”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怎么解决掉?站在中医和西医的肩膀上,“辨因论治”“破体致用”“未病先治”,终于使我们医生的思维不再局限在“中医、西医”,融合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症”“病”和“因”三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地思考疾病,看待疾病,治疗疾病。因此,朱汉章教授说:针刀医学发明的偶然性,其实是具有必然性,是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提升,不是某个人的,是属于全人类的。

笔者于2016年出版了《针刀辨因论治》,而《针刀临证践行悟录》是其姊妹篇,辑录了笔者从医近30年来,对医学以及针刀医学的感悟。临床感悟辑录,是站在“针刀医学”的角度,重新接受疾病和疾病赖以生存的病体对我们医务人员神经的拷打和心灵的拷问,不逃避,不躲避,直面以对。

本书一些观点和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杨戈

2020年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