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的评析

第一,现代化研究的评析。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人与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都是现代化的内在主体。但是当前现代化研究存在不足:其一,现代化中人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存在张力。一方面,主体地位缺失造成人的归属感缺乏,产生强烈的认同危机。由于对社会现代化的重视和对人的价值关怀的缺失,人成为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工具,盲目追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外在现代化,而造成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偏差。现代化的价值意义被忽视,人被作为工具而非目的对待,造成现代化中“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人被物质的枷锁捆绑,现代化不仅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反而被现代化困扰,出现“现代化的陷阱”“后现代化”等批判和质疑现代化和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甚至宣传反现代化;另一方面,人的主体性意识泛滥,自我中心主义冲击现有的政治共同体认同。出现绿色主义、原教旨主义、民族极端主义等极端思想。西方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公民身份、性别公民身份、地域公民身份、世界公民身份、民族公民身份等概念和理论,表面而言是公民身份概念的扩展对于国家政治认同的新冲击,深层次的问题是现代化中人的主体性泛滥造成政治归属感的缺乏。其二,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取向。由于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并向非西方世界扩展,故以西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界定现代性,将现代化模式化、标准化,并以此指导与其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将西方价值、道路、制度作为迈向现代化的唯一路径,而忽视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基于局部性经验总结的相对性,追求一种普遍适用的、绝对的真理,使得现代化具有鲜明的西方化、同一化,忽视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其三,过分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和决裂。传统与现代是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两者具有质的区别,但现代社会并非没有传统的因子。不同领域、层面的现代化又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有交集或者具备传统的基因。经济、科技、军事等外在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与传统的决裂应该更彻底,但是文化的现代化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共通和兼容之处。现代化不仅包括社会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人不仅具有生物性、社会性,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过分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只会造成人缺乏历史感和文化共同性,成为缺乏历史、文化根基的“当下人”,造成历史方向感和道德方向感的迷失,在历史时空中找不到自己的坐标,丧失生活的确定性和历史意义。总之,现代化研究中人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张力,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和传统与现代的割裂论倾向,造成现代化意义的沦陷,人的归属感的丧失,产生“我(们)是谁”的认同危机。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研究力图找回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连贯,主张一条平衡的现代化道路。

第二,政治认同研究的评析。其一,就研究内容而言,当前西方学术界一方面关注发达国家“国家空心化”出现的超国家和亚国家共同体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的国家认同的挑战,如民族、宗教、性别、区域、全球等新兴共同体的认同等;另一方面也关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中普遍的政治认同危机,如内战、政变、示威等涉及权威合法性的问题。就前者而言,由于国家政治发展阶段的差异,西方从各种公民身份视角分析政治认同,是在现代民族国家政治认同建构基本完成后的新兴认同,准确地说主要是国家认同问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尚未完成,关于政治价值、政治制度、政治道路等核心政治现代化命题有待破解,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任务明显不符;就后者而言,西方学者关注后发现代化国家出现的政治合法性和政治认同危机,更多的是基于西方的自由优先的价值预设和宪政民主的理论假设,主张发展中国家以自由化、民主化、公民参与、普遍选举等获得政治认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政治认同的复杂性。中国学术界主要涉足西方政治认同理论的译介,政治认同的内涵、外延、来源、类型、危机、变迁、重塑等基本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运用政治认同理论分析某一群体的政治认同现状。总体而言,相对侧重时间、空间、群体某一节点的政治认同的微观研究,或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主义取向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政治实践为取向、以利益分析法为核心建立普适的宏观的政治认同理论,相对缺乏中观视域下长时段、大空间的政治认同问题的关注。

其二,就研究视角而言,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视角介入政治认同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侧重对于个体的主观感受的调查研究和定量分析,哲学视角侧重从现代性背景下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变迁阐述政治认同问题。但历史学、政治学视角的观察相对缺乏。政治认同研究呈现有点、有面而少线的态势。点状研究重果不重因,具有主观性、暂时性、偶然性,共时描述有余而历时解释不足;面状研究重因不重果,强调普适性和模糊性,抽象有余而概括不足。线状研究的缺乏意味着对于特定时空背景下政治认同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因果规律的把握不够准确,对于国家政治认同建构的理论指导意义相对不足。

第三,现代化与认同相关性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认同与现代化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上探讨现代性与认同的关联。典型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泰勒。国内对于两者相关性的研究都沿着泰勒的路径。但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局限在于:其一,相对缺乏对于现代化与政治认同的相关性研究。政治认同属于认同的类型之一,具有认同的类属性,但是具有政治认同的特殊性,目前学术界涉猎较浅;其二,研究者多是从哲学宏观视角展开研究,但是政治学的中观视角和过程研究相对缺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认同研究试图弥补以上两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