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能带除了水和牛奶之类味道不大的食物进入学校。

见招拆招是学生们惯用的手段之一,猫捉老鼠老师们的拿手好戏。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学生躲老师,躲门卫,只为把早餐带进教室慢慢享用。

不让做什么就偏做什么,不知道哪里来的那股叛逆劲头。

副校长是每天去学校最早的老师之一,无论寒冬或是酷暑。

抓带食物进校园的大军里除了门卫大叔,还有副校长和其他执勤的老师们,学生会的成员偶尔也会加入。

人不是特别多的时候,背书包的可疑人员会被要求打开书包,检查是否违规带着食物。

鬼机灵的学生干脆换个思路,买不带汤水的小笼包馒头一类的,或是最常见的糯米饭,用试卷或书本一卷,就混进了校门。

更有的,直接放进外套里,手揣进荷包,装作没事人似的进入学校。

想方设法的躲避着老师的抓捕,最安全的就是比老师更早一步到校。门卫大叔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很过分,就不会像老师那样抓着不放。毕竟,都不容易。

冬天还稍微好一点,特别是夏天,教室垃圾的主要来源就是各种食物外包装,还有矿泉水瓶的堆积。那味道经过一两节课的发酵,让人直呼上头。

天气渐渐变冷后,考虑到起床困难户增加的问题,就允许带早餐进学校了,现实因素的制约,让游其貌有了个新规定,不许在教室吃带味道的食物,所以,早自习过后,六班的教室外长长的走廊上就聚集了一饥饿的孩子,他们狼吞虎咽的形象,像极了几百年不曾吃到食物的饥荒模样。

许多班主任认为游其貌的办法可行,一段时间后,远远望去,早读后的走廊被一个个黑脑袋给装饰了一圈又一圈,上演着一个又一个叫做饿狼的传说,很是热闹。

有的班级专门定制了超级大的黑色塑料袋,变成了矿泉水瓶的专属位置,等数量足够后亲自带去回收废品的地方,卖了做成班费,一周就可以卖一次。

不怎么在意这些细节的班级就直接扔垃圾桶里,分类,那是留给专人去做的事情。

校内设有一个垃圾回收站,但离西边校门比较近的班级用就近原则,选择两人一组提留着垃圾桶的耳朵出校门,在五十米范围内有好几个垃圾回收箱,每个回收箱周围必定有固定的自发组织的人员争抢着从学校出来的可回收资源,甚至有时候会为此大打出手。

报纸做为早期传递消息的媒介之一,在每个清晨,都会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声音从小吃街的这头喊到那头———“雾松晚报,雾松都市报~两块钱一份~”

起得比较早的同学会遇见那位声音嘹亮的阿姨,时不时的买下一份,培养兴趣也好,获取时事也罢,总之不失为一种好习惯。

严可拟买过几次,报纸里边也有比较好玩的板块,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会每日更新,偶尔吸收下文人的才气熏陶,不觉精神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