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了解经济学十大原理

理论知识

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技巧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学习经济学是为了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当然,正如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数学家、心理学家或律师一样,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

一、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

(一)理论或模型

经济学利用理论(或模型:理论的表达方式)解释经济现象。

第一,理论是一组内在逻辑一致的假设和假说构成的解释系统。如厂商理论包含利润最大化假设、市场和成本约束条件的假设。

第二,理论或模型是对经济现象及其关系的简化描述。对于“厂商难道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吗”这样的批评有两点回答:任何科学总是简化的,“1比1地图是取消地图”;简化的模型有可能加深对经济现象和变动规则的理解。

(二)假设

假设的作用:如果你问一位物理学家,一块大理石从十层楼的顶端掉下来需要多长时间?他会通过假设这块大理石在真空中落下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可以使解释世界更容易。例如经济学家为了研究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假设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组成,而且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当我们理解了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这种假设世界中的国际贸易,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国际贸易。

(三)检验

虽然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引用理论和观察,但是在经济学中做实验是非常困难的。研究万有引力的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得到能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但研究通货膨胀的经济学家却不能为了得到有用的数据而控制一国的货币供给。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这个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

由于不能创造实验环境,统计和计量分析对于检验经济学理论假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假说,对于制成品(如数码相机)、服务产品(如理发劳务)和资源性产品(如石油、粮食)价格不同走势的假说,都可能在设立相关模型和观察实际数据基础上,并通过统计和计量分析技术来检验。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

要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需要掌握经济学家们思考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将经济学家们的看家本领归纳为十大原理。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中国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探险”就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开始。

(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我们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政府在设计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假如美国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5件,或电子产品10件,而中国同样投入1个劳动力,能分别生产衣服3件或者电子产品5件,从中可以看到,无论制衣与电子加工,中国的效率都赶不上美国,但这绝不意味着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制衣、电子行业均会被美国同行挤掉。仔细算一下大家发现,在美国多生产1件衣服,必须放弃2件电子产品,而在中国多生产1件衣服,只需放弃5/3件电子产品。也就是说美国生产衣服的机会成本比中国要高,或反过来说,美国人生产电子产品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人要低。聪明的美国人会发现,对美国最有利的战略不是凭借技术优势将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挤掉,恰恰相反,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对美国最有利的做法是集中生产自己机会成本低的产品,而将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交给别国去生产,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年龄正处于念大学阶段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博士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认为这对他的决策没有帮助。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

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用要的工人采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高了。

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难以产生想要的效果。

(五)自由贸易是互利的

也许你听说过,在世界经济中印度人、越南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中国和印度、越南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又比如,长安公司和大众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长虹公司和创维公司在电视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产生误导。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的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更好。如果那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自己盖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一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印度人、越南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

(六)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巨变可能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在这些国家里,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大部分曾经是计划经济的国家现在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用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卖出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利益。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入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在中国,不到十年就能翻一番。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年11月,同样一份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20世纪90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唯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黏性的。

由于价格是黏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在价格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

实训任务

请同学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2.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收益是大还是小?

3.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

4.描写下列各种情况所面临的权衡取舍:

(1)一个家庭决定是否购买一辆车。

(2)政府决定对交通部门的支出。

(3)一个公司总裁决定是否开一家新厂。

(4)一个教授决定用多少时间备课。

5.你正计划星期六去从事业余工作,但一个朋友请你去溜冰。去溜冰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现在假设你已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溜冰的机会成本又是什么?

6.你得到了500元奖学金,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2%利息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500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7.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快,但你打扫房间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作,你承担全部打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还是少了?

8.假设每个人在第二天醒来发现,政府给了他们一笔等于已有钱数的额外津贴。解释货币供给量翻一番对以下情况会有什么影响?

(1)支出物品与劳务的总量。

(2)价格是黏性时的物品与劳务的购买量。

(3)价格可以调整时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