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篇
被你压抑最深的感受,想要告诉你什么

情商并不是指你很少有“不好”的感受,因为你有自控力,也懂得什么不应该做。情商也不是指你能够控制你的想法,决定它影响你的程度,或者你能够多么平静地应对任何特定的情况。

真正情绪成熟的标志是你能够彻底地让自己去感受所有事情,无论那是怎样的事情。你知道无论多么糟糕的事情最终都有可能发生。

就是这样!让自己去感受。想象一下最可怕的情况,其中唯一可怕的就是你因之而产生的感受:你会如何看待它,你认为它的后果意味着什么,以及这些后果最终会如何影响你。

这些感受可能是恐惧,刺痛,悸动,饥饿感,自我毁灭,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没有归属感。(有趣的是,身体上的感觉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但我们对痛苦的感受却似乎总是挥之不去……)

我们会避免去感受,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了解——我们的感受是有生命的。只要我们对它有片刻的觉察,它就会永远存在。

你是否曾感受到持续几分钟的喜悦?愤怒呢?没有?那么紧张、沮丧和悲伤呢?这些感受会持续得更久,不是吗?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对不对?

这是因为它们不是感受,而是症状。我马上就会讲到它们出现的原因。

要知道,感到痛苦就是拒绝接受现实。“痛苦”一词来自拉丁语“自下而上的承受”(from below to bear),或者“抵抗、忍耐、屈服”。

所以疗愈实际上就是允许自己去感受。

这个过程就是让过去的创伤、窘迫和失去都浮出水面,让你亲身感受你在经历这些事情的那一刻压抑的情绪。当状况发生时,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走下去,甚至只是为了能生存下去,你不得不压抑情绪。现在你可以过滤和处理这些情绪了。

我们都害怕自己的感受太过强烈,尤其是在感受产生的那一刻。我们被告诫不要爱得太深,否则会受伤;不能显得太聪明,否则会被打压;不能表现出害怕,否则会显得脆弱。我们会根据他人的期望调整自己的感受。小时候,我们会因为哭喊而受到父母的惩罚,因为我们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感到不适。(难怪我们现在仍然这样要求自己。)

关键问题是,害怕感受太强烈的人不是你,而是那些说你太疯狂、太夸张,说你这样做不对的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你的情绪,就希望你一直保持平静,希望你不要有任何感受。那个害怕感受的人不是你。你知道我是怎么知道的吗?

因为你的麻木并不是什么都感觉不到,而是感觉到了一切,却从来没有学会处理。麻木不是没有感觉,中立才是。

你的悲伤在说:“我仍然留恋过去。”你的内疚在说:“我怕别人觉得我做了坏事。”你的羞愧在说:“我怕别人觉得我是个坏人。”

你的焦虑是你对这个过程的抗拒,你越来越意识到,你没有控制这一切的力量。你的疲倦是你对真实的自己,对你真正想要成为的人的抗拒。你的烦恼源自你压抑的愤怒。你之所以抑郁(当然排除生理因素)是因为你的那些情绪已经浮出水面,你却拼命想把它们按下去。

你得出的结论是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你在错过,在偏离轨道,感觉被困住了,陷入迷惘,这都是因为你意识到你并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感受。你只需要学会接纳它们,看看它们想告诉你什么。

试图改变你的感受,就像你在路上发现一个路标,但它指的方向和你打算去的方向恰恰相反,于是你下了车,想要把路标转过来,而不是改变你的路线。

如果我们把伴随我们的经历产生的情绪藏起来,不给自己时间去处理它们,试图强迫自己在特定的时间保持特定的感受,那么我们就忽视了能为我们带来真正平静的东西:允许一切发生,不做任何评判。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改变感受,而是倾听。不要只看到它们表面的样子,这很重要。要真正跟随你的直觉去理解它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它们是你与自己沟通的方式。

每一种感受都有它的价值。如果你试图改变自己的每一种感受,或者认为其中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坏的,有些是你应该保持的,有些是你要摆脱的,你就会因此而错过许多。这都是因为你害怕告诉自己一些你不想听到的事情。

你压抑最深的感受是你引导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你对倾听自己的感受感到恐惧,但你恐惧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不被别人接受。你害怕自己比别人期望的做得更多,或者更少,或者更好,或者更糟,或者只是和别人不一样。

当你选择更看重别人对你的认可而不是你对自己的认可时,你就是在接受这样一种命运:你必须与自己的本能斗争,为的只是适应别人的需求。与此同时,一个充满倾听、学习、包容、陪伴、理解、感受和体验的世界与人生,正在不断地远离你。

悲伤不会杀死你。抑郁也不会。但与它们的战斗会杀死你。对它们的忽视会杀死你。试图逃避它们而不是面对它们会杀死你。否认它们会杀死你。压抑它们会杀死你。将它们埋藏到你的内心深处,让它们牢牢抓住你、控制你,也会杀死你。当然,你不会因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你会被夺走你拥有的一切,你会失去幸福的人生。你要么让自己感受一切,要么彻底麻痹自己。你不能去选择情绪。你要么让它们自由流淌,要么抗拒它们的本性。说到底,选择权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