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舟曲神话
——观《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歌舞晚会

……一夜之间,世界仿佛变了模样:昨天还是那么安逸、甜美的生活,今天便顷刻间化为乌有。雨,那么恣肆地下着,大地在强降雨的肆虐下已经是溃不成军。凶猛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就这样将舟曲人的幸福生活瞬间掩埋……当我们在舞台上重温发生在甘肃舟曲的那一地质浩劫时,虽时过境迁,但那逼真的舞台呈现、那撕心裂肺的哀鸣、那流离失所的悲怆、那满目疮痍的废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内心的震颤。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然而,脆弱的生命书写的不仅仅只是消沉和懦弱,在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劫后的藏乡舟曲焕发出一种全新的活力。虽然重建和恢复的过程无论对于土地还是人心都是极为艰难的,但这一过程在舟曲却充满着乐观的精神和气氛,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体现出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在生命意志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强。于是,舟曲像一个神话,在灾后迅速走向重建;舟曲像一个传奇,传颂着人类的大爱和生命的希望。

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来自甘肃的主题民族歌舞《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用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表达,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和信念:不屈的舟曲正在迈向更好的明天!舟曲必胜!

大型民族歌舞《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共分为五个单元,它们是:序,甜美舟曲;第一幕,舟曲不屈;第二幕,舟曲不哭;第三幕,舟曲重生;尾声,花开舟曲。舟曲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因为这场世纪灾难而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灾难之前,这里风景秀美,人文厚实,藏乡的风韵,藏民的淳朴,都让这里成为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般美丽的地方。灾难发生后,舟曲失去了往日的容颜,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获得了空前的关注。“舟曲”让更多的人注视它,关注它。而该晚会的名字巧妙地将“舟曲”这个地名植入进去,既传达出事发地“舟曲”的地理概念,同时又把这个名字与“民族”和“大爱”挂上钩,这是一种巧妙而富有相当深度的设计,反映出创作者们在思维上的灵动与机智。

在这三个幕次的安排中,第一幕反映舟曲人民在惊涛骇浪般的泥石流面前的那种真实场景,令人惊悚。创作者采用了巨大的幻灯效果,加强了整个舞台的艺术表达,从而再现出那个可怕的夜晚。泥石流的巨大破坏之下,让这里的人们突然陷入到前所未有的惊愕和措手不及之中。一位母亲紧紧地托举着自己的女儿,自己却在慢慢地被掩埋,女儿哀求母亲松手,但母亲却坚定地认为:只要坚持,一定会有人来救援的!果然,武警官兵们迅速赶到了,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他们在与死神赛跑。小姑娘终于得救了,是母亲让她的生命得以继续延续,是最可爱的人给她带来重生的希望。那一幕,的确让人揪心、令人感动。创作者们运用肢体语言与舞台美术相结合,将那段交织着生命的丧失与拯救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达到了极为震撼的艺术效果。

在第二幕中,劫后的舟曲人内心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家园被毁,亲人失散,生活如何继续?创作者在第二幕中安排的几段民间舞蹈,既在心理层面强化出安抚和振奋的要义,更为观众展示了当地民间舞蹈的魅力。传统的假面傩舞,旨在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而藏族的踢踏舞,则展现出人们走出心灵的泥沼,重振勇气,面向未来。特别是与富有特色的马铃舞相结合,充分地表达出舟曲人的乐观而坚强的民族个性。当孩子们齐声演唱《舟曲的孩子不哭》时,让人们感受到了舟曲的美好未来。

第三幕突出“重建”。在这一幕中,编导们特别安排了“砸夯舞”和“建筑工人舞”,特别是当舟曲的少女们穿上美丽的服饰跳起欢快的民间舞蹈“朵迪果”时,人们终于释然:舟曲人是好样的!舟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来表达特定情境中的人物,来抒发特定情境中的情感,这是非常难得的,这让民间舞蹈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进行艺术表达的层次。中国拥有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风情展示、风格表达的层次上,能将其运用到丰富而细腻的特定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并非易举。当然,这首先与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化意义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强调它们的风格属性,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这类舞蹈的运用大都在为强化某种风格服务,而较难作为一种塑造性很强的语言方式来塑造人物及表达情感。因此,当该晚会中许多用民间舞蹈编排而成的舞段能够进入到特定情境中的人物表达时,让我们看到了舞蹈编导们的用心和效果。

甘南藏族的文化个性在该晚会中也有所表现,特别是许多在其他藏区并不多见的服饰等因素,在该晚会中都有所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们对甘南藏族文化的兴趣。藏族的分布较广,除西藏外,散居于各地的几大藏区都在文化上有统一的共性,但毕竟有地缘上的差异,因而所形成的个性也很引人注目,该晚会将甘南藏族文化的特质传递给我们,这除了是一种艺术上的贡献外,也是一种文化上、学术上的贡献。

来自甘肃的《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在展现了那场可怕的灾难之余,也表达了甘肃舟曲人民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支持下顽强而乐观的重建精神和面貌,同时更传递出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尊重和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