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岁,给我一个姑娘

学业是枯燥的,练武是痛苦的,皇位是大哥的,前途是不确定的……

应天府的桃花开过了一回又一回,秦淮河上的摇橹姑娘换了一拨又一拨,夫子庙前的贡院,前来赶考的学子,又有了不少新面孔。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朱棣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比父亲还高;突然有一天,他猛地有了想拥抱一个宫女的冲动;突然有一天,他觉得有必要注意梳洗打扮;突然有一天,他就这么不经意地长大了。

三个哥哥都有了王妃,老大跟常遇春的女儿已经把孩子生出来了,看着朱元璋抱着第一个孙子朱雄英那开心的样子,朱棣心里很不高兴:瞧那个熊样!(没几年朱雄英就死了,死因不明。)

我呢?什么时候我能有孩子呢?别急,要想有孩子,得有个姑娘帮忙才行吧。就算朱棣那个时代的人再缺乏青春期教育,他也知道:一个人是造不出孩子的。

而且,姑娘可比孩子可爱多了。孩子得要你抱在怀里,姑娘能让你钻到她怀里。

十六岁,给我一个姑娘……

朱元璋给朱棣又带来了好运。

徐达是明初第一武将,又是朱元璋多年的至交,洪武八年(1375年)的一天,朱元璋突然召见徐达,要求他把长女徐仪华嫁给自己的四子朱棣。

据说徐仪华小姐“自幼文静好读书,声名远播”,朱元璋召见徐达,当面为朱棣提亲:“朕与爱卿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契,儿女结姻。听说爱卿有个好女儿仪华,肯不肯将她嫁与朕的四儿子朱棣?”

朱元璋亲自上门求亲,徐达当然是求之不得,心花怒放,虽然女儿当不了太子妃,当个王妃也挺好。(他哪里知道,自己的女儿没当太子妃,照样能当皇后!)

这事相当蹊跷。徐达可是明初第一武将,与朱元璋的关系那可不一般,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君主与大臣、老板与雇员的关系,那真可以说是一起放过枪,一起受过伤。连徐小姐她妈,都是朱元璋赐给徐达做老婆的。这算是长线投资吗?二十年前,我送你个老婆;二十年后,你再送我个儿媳妇,真是好生意。

贵为太子的朱标,娶的不过是常遇春的女儿。朱元璋如果这样为朱棣提亲,说明他非常喜欢朱棣,给老四安排的婚姻也是最体面的。两个哥哥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娶的媳妇虽然都是名门之后,但跟徐家大小姐比还是要差不少。朱樉的正妃,是北元第一猛将王保保的妹妹,二王妃是宁河王邓愈的女儿。朱棡的正妃,不过是永平侯的女儿。

洪武九年(1376年)正月二十七,这是朱棣终生难忘的一天。朱元璋为十七岁的朱棣和十五岁的徐仪华举办了隆重的典礼。可谓极度风光、极为排场。

九年之后,为朱明王朝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将军徐达不幸去世,终年五十三岁,他老人家根本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在四十岁时,居然能够母仪天下,十三陵里躺着的历代大明皇帝,有十二个都是自己的直系后代,剩下一个,还是自己的女婿。

结婚总少不了喜宴,现代人的婚礼,是夫妻一起向客人敬酒的,而在明朝,只有新郎一个人死扛。这一天,朱棣喝了十六年以来最多的一次酒,行了最多的一次礼,见了最多的一次人,说了最多的一次话。

他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他的心早已不在宴会上。他非常想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女子。

古人没有爱情的观念,没有恋爱的自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往往有几分听天由命的凄凉。就算把一个丑八怪塞给你,你不但要强忍悲痛接受,还得跟她尽男人的义务。你不但得满脸欢喜,还得叩谢隆恩。

当朱棣和徐小姐向父皇和岳父行礼时,自己心中也是忐忑不安,不知道当掀开盖头的那一刻,自己到底是由衷的惊喜,还是彻底的绝望。

酒席散了,客人走了,朱棣带着一身的疲倦,还有一脑子的疑惑,进了洞房,来到了徐小姐的身边。

当揭开盖头的一刹那,朱棣仿佛感觉到了时间的停滞、呼吸的停止,眼前这个女孩子,峨眉细目,五官清秀,皮肤白皙,身形俏丽,一切都是那么完美,甚至比他自己的期望还要好!他真的是太开心了。

“徐小姐,朱棣这厢有礼了!”

徐小姐也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身材魁梧,面相英武,一双眼睛直勾勾地凝望着自己,她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羞涩地低下了头。

“参见殿下!”徐小姐深深行礼,朱棣忙上前搀扶,徐小姐立足不稳,一下子倒在了朱棣怀中,一股香气飘了过来,让他感到头晕目眩……

新婚之后,小夫妻非常恩爱。徐小姐读书识礼、才华出众又性格平和,做事很有分寸,展示出了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稳重。这也让朱棣非常省心。

更让人高兴的是,马皇后也非常喜欢徐小姐,隔三五天就把她叫到自己的住处聊天喝茶,对她简直就像亲生女儿一样。

徐小姐青春相貌美,性格温顺,让刚刚知道男女之事的朱棣非常开心,恨不能天天守在跟前,甚至觉得做其他事情,完全都是浪费时间,糟蹋生命。只有和徐小姐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男人。

但好消息总是伴随着坏消息。婚后没多久,朱元璋就命令朱棣离开京城,去中都凤阳,也就是他的老家参加军训,还不准带家属。朱棣早就有心理准备,他的二哥三哥早已经都去了,自己早晚也得去中都。

朱元璋之所以把几个年龄比较大的皇子都送到中都军训,是为了让他们积累作战和管理经验,为就藩做好准备。中都凤阳,是朱元璋的列祖列宗生活了多年的故乡,也是改变了他老人家一生命运的地方。把皇子们拉到这里训练,颇有些忆苦思甜的味道,足见老皇帝的用心良苦。

虽然朱棣还不满十七岁,但已经结了婚,无论是父皇朱元璋,还是朝中大臣,都把自己当成年人看了,温柔体贴的徐小姐,更是对自己寄托了全部的希望。

从这时起,在以后的三十二年里,他们两人的命运就联系在了一起。他做燕王,她是王妃;他当燕庶人,她是庶人妻;他登基坐殿,她母仪天下。她是他的精神寄托,而他是她的整个世界,即使他的父亲涉嫌谋害了自己的父亲,她对他的忠诚也没有动摇过。

父母之命的结合谈不上爱情,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一种相依为命、相互依赖的感情,但这样的感情,可能比那些来的时候电光石火,走的时候肝肠寸断的爱情,更踏实也更可靠。

这时候的朱棣,肯定会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十七岁的情形。

那是一个甲申年(1344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大哥的长子,还有母亲,都在一个月内相继饿死。

而他,却拿不出安葬亲人的费用,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把亲人草草下葬。自己也走投无路,不得不去当和尚。

从那时起,朱元璋的心里,就暗暗埋下了造反的种子。如果没有这么多变故,他很可能一辈子就留在凤阳,一辈子当农民。

痛苦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压迫有多深,反抗就有多高。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现在,轮到同样十七岁的朱棣挑战自己的命运。他已经成家,在中都的军训之后,他就要带着徐王妃,到遥远的北平,到当年元朝皇帝号令天下的都城,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迎接属于自己的辉煌。

但是,一切真的就这样顺其自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