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活的是谁的人生

一位女孩因为出现压力性的身心症状,被转介到我这里谈话。她在初中时的成绩不错,上了高中之后,学习成绩却始终落后,感到挫败不已。最近几个月,上课时间常跑保健室休息,都说头痛。家人带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后,却又一切正常。

保健室的护理师看她闷闷不乐,似有难言之隐,联系我和她谈谈。

初次见面,看她憔悴的面容带着一丝忧心,我问她是否在烦恼些什么。她告诉我,她很担心自己的功课。学习表现本来就不佳了,莫名的身体不适,让她的学习落后同学更多了。

她说:“我是家族中唯一考上公立高中的小孩,家人对我有很高的期待。”

我以同理的口吻回应:“很辛苦吧?你有着在学习上不能失败的压力吧?”

“对啊!可是现在我无法专注听课,书也念不下去,成绩糟透了!”她向我抱怨自己的成绩一落千丈,很担心会落后同学太多;明明知道身体不好要多休息,却又无法真正让自己放松下来。

她边啜泣边说:“我就是个失败者,让父母失望了!”

我看到的这个孩子,实在很体贴,十分在意父母的感受。然而,她却用让父母满意或失望,来定义自己是个成功者或失败者。

“为什么是我?”她低下头,喃喃自语地说出了这句话。

女孩告诉我,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姐姐成绩不如她,就读私立高职;妹妹目前初一,学习更令人担心。姐姐和妹妹从小就不爱读书,又很有主见,想做的事情就执意去做,父母怎样也拦不住。

而这女孩,是家中学习表现最好也最愿意用功读书的孩子。假日鲜少外出,不曾乱跑,时常帮父母分担家务。她总会想起母亲的耳提面命:“我们家就属你最会念书,我不指望你的姐姐和妹妹。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可别让我们失望!”

当这孩子进入高中,面临更激烈的学习竞争,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拥有好成绩时,便认为自己没能达到父母的期待,而感到沮丧挫败。

“其实我考不好时,爸妈不会骂我。他们没有给我压力,他们只是要我再接再厉,因为我的表现是他们能期待的。

“老实说,我很羡慕姐姐和妹妹,她们都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只有我对未来茫然。爸妈说,反正我也不知道以后要走哪一条路,不如就照着他们的规划,好好念完高中,考个好大学。”

我很心疼这孩子。她的内心相当矛盾,一方面体贴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期望很高,因此一心向学,不让父母担心;但又委屈无比,因为背负着长辈的期待,不能在学习上失败,和姐姐、妹妹比起来,只能选择当个听话的小孩,不再被允许有其他选项了。就连在人生发展上,也必须顺从父母安排。

想一想,在公司、班级、团队或组织里,因为某种机缘巧合,所有的人都将这个团体的兴衰重任放在你的身上,期待你的表现能扭转团体发展的命运。

大伙儿说:“你是我们团队的救星,一切都靠你了!”又说:“没有你不行,大家的期待都在你身上!”你的感受如何?是荣耀,或是压力?

如果,成为团体中众所期待的救星,正好是你的人生志向,那恭喜你,你不但乐于承担,更会甘之如饴。然而,如果这一点都不是你想要扮演的角色呢?大部分的时候,你只能无奈接受,同时将眼泪往肚里吞。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得肩负起家族兴衰成败的重任,被所有家族长辈期待成为光耀门楣的唯一指望时,他的人生会如何?除了按照大人期待的样子长大,他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这不是历史剧、古装剧,而是活生生发生在现今教育现场里的戏码。

有话不能说,有情不能感,身体会说话

其实,这样的孩子在校园中蛮常见的。他们常会通过莫名的身心症状,来表达内心无法说出口的委屈,以及没能被父母理解的痛苦。甚至,如果出现了与父母意见相左的念头,心里就会有罪恶感,也不允许自己在父母面前表露负面情绪。

有话不能说,有情不能感,就让身体来说话。莫名的疼痛,正是最常见的症状,那是压力的信号,也是求救的声音。

这样的孩子,活的是父母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他们总是在回应父母的期待,压抑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对未来茫然,因为他们总是回头看父母的眼光,而不是向前翘首期盼自己的未来。

成长总是向前走的。一个孩子若总是回头照顾父母的需求,那么他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的,因为,他悖逆了成长的走向。于是,他带着生命中未被满足的缺憾长大了,也开始要求子女照顾自己的期待,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就这样代代相传,代代都在无奈、委屈与遗憾中成长与凋零。

藏在赞美背后的说服

不少父母以为告诉孩子“我们对你的期待很高”或“我们只能指望你了”,是在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却不知道这可能是在阻碍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无法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也有许多家长总说从没给孩子太大压力,确实,当孩子考差了,他们也不会加以责难。然而,更多的压力却是来自于家长对孩子抱着极高的期待,不自觉地转成话语,脱口而出。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后劲十足,孩子正是为了那些话语而活的。

例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选择,常会不自觉地释放出双重讯息。常见的是,一方面表达支持,在语言上;但在非语言(包括语调与肢体)上,却极力反对。

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口中尽是肯定与赞美,但紧接而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建议,要孩子照着做就对了。此刻,孩子的内心是混乱的:“父母究竟是支持我,还是不信任我?”

亲子之间长久相处,孩子能不感受到父母并没有真诚一致地表达观点吗?事实上,在与任何心口不一、身心不一致的人相处时,都是令人难受的。而大人们太常使用“包装在赞美背后的说服”来影响孩子。他们的内在是否真心诚意?他们是否又有自觉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由他自己照顾

古有明训:“富不过三代。”指的是后代子孙因为有个富爸爸或富爷爷就挥霍无度,逐渐坐吃山空。而我的见解是,华人社会强调家业世袭、父业子承,某个孩子得肩负起延续家族事业的责任,这就是在照顾父母或祖先的期待。当孩子的眼光无法向前看,自然无法过好自己的人生,又怎么有余力顾好家族事业呢?结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往往来自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不知不觉间通过操纵孩子,来抚慰内心的伤痕。因此,做父母的必须体认到,每个人的人生都只能由他自己去照顾;若感到人生有缺憾,也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弥补。

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都是为了超越上一代,并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而超越上一代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孩子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而非为了照顾父母的期待,而牵绊住自己追求人生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