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日本阶级社会(译文视野)
- (日)桥本健二
- 18字
- 2022-09-09 18:46:48
代序 从“差距社会”到“新型阶级社会”
“差距社会”的发端
“差距社会”可以说是平成日本最火的流行词之一。2006年,它在“新词、流行词大奖”(1)中首次进入前10位,它还成功入选了2013年这一大奖迎来30周年之际发表的“新词、流行词30年的前10位”。当时选出的不少像“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支持者(supporter)”(2)“安全神话”(3)那样的流行词,在其后彻底定型,并成为现代日语不可或缺的词汇,“差距社会”也赫然在列。
那么,“差距社会”这一词是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这一词语大都被认为是因社会学家山田昌弘(Yamada Masahiro)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引起广泛关注的《希望差距社会》一书而流传开来的,他也确实应邀出席了“新词、流行词大奖”的颁奖仪式。但是,这只不过是两个常用词简单排列而成的复合词而已,很久以前就已出现。将其与现代日本相关联而有意识地使用“差距社会”一词,最早大概可追溯到1988年11月19日的《朝日新闻》社论《“差距社会”行得通吗》一文。因为是全国性报刊的社论使用了这一词语,所以将这一事件作为“差距社会”一词被社会广泛认知的最初案例应不为过吧。
这篇社论之所以取这样一个题目,可能是因为在前一天,即1988年11月18日公布的《国民生活白皮书》备受冷落的缘故吧,不管怎么说,这篇白皮书是经济高度增长期后,日本政府承认差距扩大的事实的第一份公开发表的文件。那是一个泡沫经济开始发酵,人们开始认识到差距扩大的倾向的时期。就此,白皮书指出,在经济高度增长期间缩小的差距,到了1970年代开始不再缩小,进入1980年代以后,随着地价的上涨,资产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大多数国民已经实际感受到了这一差距的扩大。
此外,白皮书还就国民对差距的认识,依据调查结果论述道:尽管大多数国民感觉到差距在扩大,但并不认为“凡是差距都是不应该的”,反而觉得,对由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而产生的差距表现出相当宽容的倾向。这也显示出国民对差距的认识逐渐成熟。这种“由于个人的选择和努力,生活水平有差距也是理所当然的”认识倾向与最近的所谓“自我责任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朝日新闻》的社论与白皮书的这一主张是唱反调的。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并没有处在公平的条件之下,个人的努力也并不一定得偿所报。地价和股价的高涨导致了社会公平的崩溃,由此而产生的资产的差距将通过继承传给下一代。在日本的现实社会中不是已经可以看到这一“新阶级社会”的征兆了吗?对,就是“新型阶级社会”这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