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be a happy man.

Grooming, chopping and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tomorrow on, I will care foodstuff and vegetable.

Living in a house towards the sea,with spring blossoms.

From tomorrow on, write to each of my dear ones.

Telling them of my happiness.

What the lightening of happiness has told me.

I will spread it to each of them.

Give a warm name for every river and every mountain.

Strangers, I will also wish you happy.

May you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May you lovers eventually become spouses !

May you enjoy happiness in this earthly world !

I only wish to face the sea,with spring flowers blossomming.

夕阳西下,海面波光粼粼。毕玉迎着海风,在柔软的沙滩上,来回踱步,一遍又一遍地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先用英语朗诵一遍,接着用汉语朗诵一遍,循环往复,一遍又一遍,时而低声细语,时而高声讴吟。海风拂面而来,似乎把海子的孤独、困惑、凄凉和痛苦都吹进海里,海浪把他的悲思传到海的彼岸,留在沙滩上。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十八岁的毕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毕玉感到无限的惆怅和迷茫。数学是她的硬伤,拼尽全力,也只考了40分,毫无悬念的名落孙山。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少女渴望“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

“三姐,回家吃饭了。”六岁的毕书拉了拉毕玉的衣角。望着海面陷入沉思中的毕玉回过神,对着可爱的弟弟莞尔一笑。

“三姐,大姐寄来一封信,我放在您床头的柜子上。”毕书怯生生地说。三个姐姐当中,毕玉的侠肝义胆使毕书望而生畏,恭恭敬敬。他觉得毕玉像哥哥,而不像姐姐,即使他的三姐貌美如花,但她有着男孩般的坚韧和倔强。

“好,回家吃饭。”毕玉牵着弟弟的小手,往回走。

他们村除了靠近海边,还有十里荷塘围绕。荷塘里建有曲桥亭台,飞檐榭阁。荷塘内曲桥中的荷亭玉立,曲桥贴水而走,连接两岸。荷塘周围柳树环绕,翠竹掩映,密密麻麻,与荷塘构成一副“杨柳伴荷塘”的诗意图。“荷花荡里柳行间”,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心之所系、笔之所酣的意境。

毕玉最喜欢的散文当属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或许是长期的耳濡目染,毕书也能一字不漏地背完整篇《爱莲说》,识字不多的毕父更是引以为荣,觉得毕书将来定能光耀门楣。

“阿爸,这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说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他虽然贫穷但勤奋读书,因此气质高雅,光彩夺人。”毕玉对毕父说。毕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你以后多读书,有空的时候教教你弟,他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儿郎,你想买什么,阿爸都答应。”毕父还为毕玉设置了书房,多贵的书,他都舍得买。他总是对子女说:“没文化,真的好吃亏。阿爸希望你们能多读书,将来有出息。”

他们村是吴川的一个小渔村,一穷二白,满目苍凉。村里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十种九不收,村民们只好以捕渔为业,以海为田,靠海吃饭,所以全村人都停留在“自给”但不能“自足”的窘况中。昔日住的茅草房简陋、低矮、阴暗、潮湿,生活非常艰苦。但村里的先辈励志求学,博取功名,为后代树立了奋发向上的好榜样。再穷也要送孩子去读书,已经成为全村人的一种共识。

改革开放后,村中的青年纷纷外出打工,走南闯北,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海外,尤其是在广州、深圳地区居多。外出打工的青年大多从建筑工人起步,斩荆披棘,乘风破浪,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企业家,毕玉的大舅父就是其中一名。

吴川商人在广东地区崭露头角,数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在民间有“粤西犹太人”之誉称,吴川因此成为著名的建筑之乡。这些年轻企业家回到故乡,斥巨资,修道路,建公园,办教育,绿化环境,使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毕玉的大舅父请来了海洋大学的专家团队,给出海捕鱼的村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让海鱼捕捞作业更有序更科学。对于鱼群在哪里产卵、栖息的情况,专家团队进一步掌握并指导出海捕鱼的船只科学捕捞,为可持续渔业找到可靠依据。专家们一旦发现哪个批次鱼太小,就会建议村民用大网眼渔网捕捞。捕鱼时除了用大围网外,专家还教村民用上秘密武器—水上集鱼灯。捕鱼不用诱饵,而是使用灯光。毕父对新的捕鱼方式赞叹不已。以前是早上出海捕鱼,现在是太阳下山开始上班,天亮了满载而归。

毕玉开着粉红色的踏板摩托车搭着毕书沿着村道,从金海岸开回家,不到三公里的路程,只需六分钟。二姐毕如在家准备晚餐,等待他们回来。正在一楼客厅看电视的毕母听到屋外摩托车的响声,急忙走到门口,从车座上抱起毕书上二楼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