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言

几位作者有志涉猎生存论(existential )[1]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开辟原创性的系列研究,本书为该系列首项成果。

本书关切类精神分裂和精神分裂(schizoid and schizophrenic)[2]个体,研究探索临床疯狂现象,理解其发生和发展机制。这一努力是否成功,读者自可判断。我希望不要引入题外之争,尤其要强调的是,本书不想提供一套条分缕析的精神分裂理论,不涉及机构和组织问题,不讨论体质和器质因素,不介绍我的医患关系或我的临床疗法,望读者明鉴。

本书还想借助日常语言,对临床上的疯狂现象,展开生存论哲学的讨论。这也是一项开创性的努力。所以,最初几章出现了若干术语,会让大多数读者感到陌生。不过,所有这些用语,我先已做出审慎的考量,而且若非必要,绝不会采用。

此外,为避免误解,还须另作声明如下:熟悉生存论和现象学文献的读者不难发现,本书并非简单套用任何已知的生存论哲学,相反,本书的努力,在若干重要方面,歧异于克尔凯郭尔、雅斯贝尔斯[3]、海德格尔、萨特、宾斯万格[4]和蒂利希等人。

无论歧异或一致,本书均不作细节上的讨论,免得偏离主题。总体上我承认,生存论哲学传统是本书主要思想来源。

感谢本书所涉各位患者及其父母,他们欣然同意本书的出版。相关的人名、地名和细节,凡可能暴露当事人的,均已作技术性处理。除此之外,读者尽可信任本书学术上的严肃性。

感谢安格斯·麦克尼文(Angus MacNiven)博士和弗格森·罗杰(T. Ferguson Rodger)教授,他们为本书提供了临床基础方面的各种方便,并给我鼓励。

我于1956年进入塔维斯托克诊所(Tavistock Clinic),任助理医师;在此之前,作为本书基础的临床工作,业已全部完成。其间,萨瑟兰(J. D. Sutherland)博士热情奉献,担当文秘工作,保证了本书初稿得以顺利进行。1957年本书定稿,许多人阅读了书稿,许多人给予鼓励、提出有益的批评,此处无法逐一列举。在此特别感谢卡尔·阿本海默(Karl Abenheimer)博士、玛丽安·米尔纳(Marion Milner)夫人、罗杰教授、罗马诺(J. Romano)教授、查尔斯·里克拉夫特(Charles Rycroft)博士、肖斯坦(J. Schorstein)博士、萨瑟兰博士,以及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博士,他们对书稿做出了建设性的“反应”。

R. D. 莱恩
1960年

[1]existential一词,本书一般译为“生存(的)”或“生存论(的)”;亦另加“惯例法”的考虑,偶尔酌情译为“存在(的)”或“存在论(的)”。——译注

[2]schizoid一词,本书通译为“类精神分裂”,对应的schizophrenic一词通译为“精神分裂”。个别特殊情况视前后文酌情处理。——译注

[3]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德国神学家、现象学家、生存论哲学家、精神病学家,致力于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强调个人存在的独特性、自由性。——译注

[4]宾斯万格(L. Binswanger,1881—1966),瑞士精神病学家和作家,他将生存现象学原理(尤其海德格尔的理论)应用于心理治疗。——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