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从全球视角看,内部审计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1942年,随着维克托·Z.布林克(Victor Z. Brink)的著作《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的出版,内部审计理论得以面世。80年来,内部审计职业在快速发展,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升温,而系列研究成果陆续问世、理论体系日渐成熟,也指导着内部审计实践发展。我国内部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国家审计事业的发展,其功能、作用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内部审计价值需求更是非常迫切。毋庸置疑,21世纪以来,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以增加价值为目标的现代管理审计蓬勃发展。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体系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宁波市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林云忠,教育部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袁小勇等一批专家学者基于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编写了这套“内部审计工作法系列”丛书,书名分别是《内部审计工作指南》《内部审计思维与沟通》《合规型内部审计》《增值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情景案例》,我能先睹为快,欣喜无比。

这套丛书是在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编写的,在继承、发展传统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部审计理论的精髓和特色,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这套丛书的内容体例完整,既有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也有实践的应用与指导。

在《内部审计工作指南》中,作者从内部审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出发,应用内部审计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阐述了现代内部审计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展开了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活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等核心内容的论述,并以上述业务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进阶数智应用的路径及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

在《内部审计思维与沟通》中,作者从审计主体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法,就审计思维的内涵、内部审计思维体系的构成、审计思维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这是在一般审计流程描述基础上的一次飞跃和升华。

在《合规型内部审计》中,作者从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比较分析入手,结合我国的审计实践案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界定了合规性审计与合规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和发展逻辑,进一步探讨了开展合规型内部审计中审计业务的方法,使内部审计业务在合规性审计视域下的理论和应用更加丰富。

在《增值型内部审计》中,作者从“什么是增值型内部审计”这一问题出发,清晰地界定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创新。众所周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是IIA在2001年发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中第一次提出的,之后,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了对“什么是内部审计价值”“内部审计怎么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实务界也开始了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实践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对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和定义,这本书在这些方面却给出了独到的观点和解读,并与《合规型内部审计》相互印证,使《增值型内部审计》框架清晰可辨。

在《内部审计情景案例》中,作者以不同组织类型的内部审计实践为原型,基于丰富的培训经验,来契合读者的学习需求,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内部审计实务情景,使内部审计业务更加形象、真实。

这套丛书的内容相互支撑、互为印证,体现了很好的内在逻辑。同时,每本书都有理论分析和应用案例,能够自成体系,紧扣主题;丛书在写作方法方面也有所创新,采用了问题导向、逻辑分析加应用指引的方式,有助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引人入胜;丛书契合中国国情和内部审计环境,有厚度、有内涵;丛书的作者都有长期参加内部审计、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丰富经验,对内部审计充满了热爱,他们将理论修养、实践经验和内部审计情感全部带入这套丛书中,使这套丛书更具情怀。

相信这套丛书会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感受,会使读者受到很好启迪的同时收获丰富的知识。感谢作者们的努力,向各位作者致敬!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准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
时现
2022年4月7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