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得而复失

  • 小人物
  • 小石
  • 6566字
  • 2022-08-23 15:58:33

肖俊和张秋生耐心听邱明讲完,对视一眼,肖俊道:“张老师,你先发表意见。”

在他们三个人中,肖俊和邱明在上学时都未谈过恋爱;毕业后,肖俊和徐书婷又是相亲认识的,对于恋爱,实在是没有经验。相对来说,张秋生的恋爱经验最为丰富;因此,一旦涉及情感话题,他们便亲切地称呼他为“张老师”。

“张老师”直接先下结论,道:“据你的描述,我觉得,第一人家姑娘对你有点意思;第二,你也不讨厌人家姑娘。”

邱明道:“不可能。她知道我跟王倩都快结婚了,怎么会?”

“快结婚,不是还没结呢嘛?而且,她对你的底细一清二楚,想要在你妈那里说点坏话,让你跟王倩结不了,也不是什么难事。”

邱明皱眉道:“她应该没那么坏吧?”

张秋生笑了,“你看看,不多说,起码你不讨厌人家姑娘吧。我都这么说她了,你还维护她。”

邱明扭头问肖俊,“你觉得呢?”

肖俊恋爱经验虽然不足,但偶尔作壁上观,评论别人还是颇有心得,道:“我支持张老师。而且,我觉得,说不定你们在万达偶遇,就是她设的一个局。”

“啊?”

“你们家县城常住人口,应该有二十万吧。而且大型商场,可不止一个万达吧,还有以前一些老的商业中心吧。同一个周末回老家,然后在这么大的县城,这么多的商场之间,又正好这个时间点相遇,一切都太巧了。”

“而且,在不捅破窗户纸的情况下,你们四个人见面,既避免了尴尬,又充分展示了自我。你妈一旦心里觉得她是个不错的人选,那你跟王倩的婚事肯定要往后拖;拖得越久,留给她的时间就越长,她就越有机会了。”

邱明愣了愣,忽然笑道:“就算你们说的都对,但你们忽略了一点。”

“什么?”

“我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她这么费尽心机,图我什么?”

肖俊和张秋生对视一眼,双双闭嘴。

邱明难得同时看到他们两人被噎的说不出来,心中甚是痛快;他再一看时间,时间已经不早了,便催促二人道:“不跟你们扯了,你们赶紧上去忙你们的正事去吧。”

肖俊和张秋生一看时间,赶紧起身,匆匆离去。

半个小时后,万融的石斌、吴辛、肖俊,在星辉的会议室里,见到了秦浩、张秋生,以及星辉的财务总监李好。

李好是个三十来岁的帅气男人,一身穿着也是时尚华丽。肖俊见到他时,他正一边抽着电子烟,一边看着手机,似乎看到什么好玩的东西,正笑着跟秦浩说些什么。

作为投资同行,石斌、秦浩几人都比较熟稔了;相对来说,就是财务条线的人不太认识,于是双方各自将两边的财务总监着重介绍了一下。

石斌和秦浩寒暄一番之后,吴辛便接过话头主动开口,与李好先聊了会儿目前吴州的房地产融资形势,以及目前各自公司的应对策略,然后才切入正题道:“你们这边起草的3-8号地块的合作协议,我们看了,其中有个关键条款,希望能跟李总这边沟通一下。”

李好放下手机,道:“吴总你说。”

“关于融资占用授信额度,需要另一方支付一个点的费用,这个条款我们不太理解。”

“哦,这个啊,这是最近集团最近刚刚强烈要求的。吴总你也知道,现如今的融资有多难。我们集团在全国有三十个区域公司,有两百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想要融资额度。我们这个项目,引入你们这么优质的合作方,其实一方面是想把成本做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省点我们的额度。”

“这个条款是对等的。如果你们能找到价格更低的融资渠道,我们是愿意给这个费用的;如果还是我们的融资成本更低,用我们的额度,那你们就该付给我们这笔费用了。”

吴辛听他说的虽然也算在理,但那都是站在星辉的立场上。

眼下的融资形势可不针对星辉一家,为什么其他家从未听说过有类似的要求,偏偏在他这儿有这要求;而且这条款看似公平对等,实则还是星辉落得好处。

但眼下,3-8号地块在星辉的手里,是万融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主动权本来就在人家手里;吴辛斟酌着措辞道:“李总,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也都理解。但确实,这一项收费,在我们集团肯定是过不去的。条款上是公平对等的,但实际上,你们因为有制造业的基础,融资成本肯定会比我们低不少的,这钱肯定是要我们来掏的。”

“咦?我记得,万融集团旗下也是有制造业的吧?”李好疑惑道。

石斌和吴辛对视一眼,均看出对方眼中的尴尬。

对外介绍时,都说万融集团旗下有个制造业的板块,但实际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制造业的产能已经开始在缩减了;而且他们的这个制造业,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市场规模,都远远无法和星辉旗下的制造业相比。

石斌插嘴道:“我们的制造业规模肯定不能跟你们比的。这个条款既然是你们集团要求加的,那要删掉估计是不可能了。按照这个条款算下来,这一个点的费用大概是七百万;那李总,你看下能不能换个表述,用了谁的融资,谁计提管理费的时候,可以倾斜分配,把这七百万包进去。”

李好眼睛一亮,与秦浩对视一眼,点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集团的意思是,肯定要收这笔钱,但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收,暂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好,那我们先按照这个改一版,尽快反馈给你们。”说着,石斌又转向肖俊道:“你跟秋生做好对接,有什么细节问题、流程问题随时沟通。”

肖俊和张秋生双双点头。

石斌和秦浩再寒暄几句,便带着吴辛和肖俊告辞离去。

回去的路上,肖俊道:“石总,这可不是单纯的以什么名义出这份钱;而是出了这份钱,项目公司利润率只有2.9%了。”

“我知道哎,这肯定有影响的。他们是吃定我们了。我跟李总商量下,跟集团朱总汇报下吧。”

回到公司,石斌一头扎进了李渊的办公室,又把肖俊叫进去,三个人在办公室里嘀咕了半天;最终石斌又拨通了朱云霄的电话。

石斌开着免提,把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分歧简要汇报了一遍。

朱云霄想了想,道:“按你们的说法,这个项目最后的利润率只有2.9%,而且我们只拿了500万左右的管理费?”

项目总销售额约十五亿,管理费一共三千万,万融占股百分之四十,分一千两百万,再给掉七百万的授信占用费,便只剩下了五百万。

石斌硬着头皮“嗯”了一声。

朱云霄在电话里喊道:“李总在旁边吗?”

李渊赶紧应道:“在的,朱总。”

“李总,你觉得,这个项目还要做吗?”

李渊是吴州公司总经理,朱云霄却是集团副总裁。朱云霄虽然不是李渊的直接领导,但毕竟级别要比李渊高上一级,而且分管着全国的投资业务,全国所有土地的获取都必须经过朱云霄的同意。

因此,李渊虽不必刻意向朱云霄汇报工作,但涉及到拿地,却不得不仔细斟酌。

站在区域公司总经理的角度,当然有个项目总比没有项目要好;况且,作为吴州公司的第一负责人,李渊除了项目本身,还必须考虑公司以及这么多员工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因此虽然他从朱云霄的口气中听出他不看好这个项目,不太想做,但他还是想争取一下,道:“朱总,我们吴州公司的情况您是知道的,眼下这个项目我们占百分之四十的股权,也能拿三个条线,对于稳定团队是很有帮助的。团队稳了,我们接下来再操盘其他项目,会顺畅很多;关于管理费,未来我们这边稍微节省一点,也尽量再多拿两个项目,把管理费分摊一下,问题也不大。”

朱云霄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道:“行吧,你的心情我也理解。但是这个项目的利润率确实太低,以后的开盘、推售、去化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明年的考核,这个项目要重点关注。”

“嗯,好的,明白。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这个项目做好。”

李渊在电话里跟朱云霄再客套一番,挂掉了电话。

李渊抬头看看石斌和肖俊,道:“你们赶紧再去跟法务沟通好,看下还没有其他细节条款需要沟通的。没有问题就赶紧敲定下来,把协议上传,开始走流程了。”

石斌和肖俊点点头。

为了提升效率,肖俊搬了一把椅子,坐到了他们公司的法务同事李娜的旁边。

李娜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女子,研究生学历,通过了司法考试,时尚靓丽,加上她的性子有点火辣,因此在跟其他公司的男律师沟通协议时,常常占据优势。

只是让大家看不懂的是,她居然一直单身——或许是自身太优秀了吧。

肖俊坐到她旁边时,她正在干其他的事。肖俊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着李渊的话当做令箭:“李总说今天要把协议定下来。”

李渊的脾气李娜是知道的;要是惹他生气了,指不定会怎么指着你的鼻子骂,因此只好乖乖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跟肖俊一起逐条确认协议内容。

主要的商务条款肖俊都已经跟张秋生沟通过;在群里大家也都看过,基本没有异议,剩下的无非就是各自法务的用语习惯而已。

不过因为这个星辉摘牌的地块,用的是星辉的模板,李娜满嘴的牢骚,却也无法像用自家公司模板一样肆意修改;只能一遍一遍安慰自己:“这写的什么玩意儿啊,罗里吧嗦的。”

“你觉得不行,你改,我来沟通。”

“要说行吧,也行,就是看着难受。算了,不改了,估计他们也不同意改。”李娜做了多年的法务,清楚地知道这个行业里的从业人员的脾气,因此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只好委屈自己的眼睛。

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两人终于逐条将协议看完。

通篇十来页下来,李娜只修改、删减了不到二十个字,让肖俊不由刮目相看。

“以后每次搞协议,都能这么快就好了啊。”肖俊玩笑道。

李娜翻了个白眼。

肖俊心情愉悦地回到自己的工位上,将李娜修改后的协议文本,发给了张秋生,又给张秋生打了个电话。

“我们这边都沟通好了,协议已经修改完了,你给你们法务看下,还有没有其他意见?”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有点低沉:“算了,别忙了,你们来晚了。”

肖俊心中一紧,道:“什么意思?”

“去年我们跟历城签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这次看我们拿地了,也找过来了。但你们是第一个嘛,我就让秦浩先拖着他们,谁知道他们直接找到集团了,现在集团要我们跟历城合作。”

“我靠,这不能啊。我们都谈好了啊,你们要是没意见,我们马上就可以上流程,我催一催,后天就能给你盖章。”

“哎,关键是,历城的诉求比你们还低。你们还要三个条线和一个联席总经理,他们只要一个工程条线就够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

肖俊倒吸一口凉气——这个历城,为了做项目,还真是不挑。

“那你们什么意思?已经定了跟历城合作了?”

“基本定了。刚刚集团的投资总还在跟我们城市总通电话。因为毕竟之前签了战略合作,而且他们的要求确实也不高,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你打过来了。”

“好吧。”肖俊明知这一切都不是张秋生所能左右的,他在公司内部也不过是小人物而已,只是他依然没有心情再听下去,直接挂断了电话。

一旁的杨勇和唐冰听完他的电话,再一看他的神情,便知事情出现了麻烦。

杨勇犹豫了一下,凑了上来,道:“俊哥,怎么了?”

“3-8号地块,星辉跟历城合作了。”

“啊?我们协议不都谈好了吗?”杨勇也是吃惊不小。

“谈好有啥用,又没盖章。历城找到了他们集团的人,要合作;而且他们的诉求比我们低很多。”

“他们什么诉求啊?”

“只要一个工程条线。”

杨勇无语。

虽然房地产联合开发逐渐成为主流,但各家却没有放弃自己对项目的操盘、控制或者参与力度。

若是合作家数太多,常规的营销、设计、工程、招采、成本、财务这六个条线不够分的,即便把物业、人力行政、报批报建拿出来,也是要尽可能多分两杯羹的——若占了项目公司股权,却只负责其中一个不痛不痒的条线,不管对公司团队的培养,还是品牌的输出,都极为不利。

况且,在当下这个融资环境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历城为了获得这个项目的参与权,占了百分之四十的股权,却只负责一个设计条线——这样的条件,若换了肖俊是星辉的负责人,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历城作为合作方。

肖俊搞不懂历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但他知道,自己本来到手的项目,就这样飞走了,真是欲哭无泪。

他走进石斌办公室,把情况跟他一说,没想到石斌倒显得很淡然,反而安慰肖俊,道:“历城要做就让他做去吧,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

肖俊眼睛睁得老大,直勾勾看着石斌。

石斌继续道:“这个项目的利润率本来就不高,万一市场下行,或是销售节点出了问题,说不定就亏了。况且,你还要跟投呢,这个项目铁定亏钱,你愿意跟啊?”

肖俊这才想起来,上个月集团刚出了有关跟投的新制度——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每个项目要跟投五万,即便按照现在算出来的2.9%的利润率,他的跟投也肯定要亏本。

从这个角度一想,肖俊的心情好了很多。

走出石斌的办公室,他刚回到座位上,便收到了郑云的问候:“听说3-8号地块,星辉跟历城合作啦?”

“你从哪知道的?”

“我当然有渠道,是不是真的?”

“是哎。”

“哎,可怜的肖老板,机械厂、3-8,已经连续丢两个项目了。”

“这是我丢掉的嘛?还不是公司不够支持。”

“好啦,再接再厉。你那开发路的项目怎么说了?”

说到这,肖俊才想起来,还有开发路两个项目呢。前两天张华还一个劲发信息问他进度如何了,他忙着拍地,一直在拖,这一拖,竟给忘了。

他直起身,问对面的杨勇道:“勇哥,开发路的两块地,方案好了吗?”

“好了。”

“测算做了没?”

“做了,我发你。”

十秒钟后,肖俊收到了杨勇发来的开发路两块地的方案以及测算。

他先看了下方案,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便顺手转发给了郑云;然后又看起了测算。他先检查了一下指标的录入,再看了下勾稽关系是否调平,然后再看住宅售价和销售排布,最后才看关键指标的汇总表。

他看了看结果,心里有了数,便给张华发了条信息——首先,让张华与许文进行深入的沟通,确定项目是否要转让;然后,再让张华找许文要一下两个项目的土地合同、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等电子版文件,需要提前给公司的法务和财务审核;另外,让他提前约许文的时间,双方再就合作细节进行沟通。

肖俊发完信息,想了想手头上的项目,发现竟只剩下了开发路的两个项目,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这时,心头不再牵挂着项目,他猛地又想起唐冰的事情来;下意识抬头一看,竟没看到唐冰,便问杨勇道:“勇哥,冰哥呢?”

杨勇一直在整理近期的项目资料,一时也没注意唐冰的去向,便回道:“没注意。有事吗?我给他打电话。”

“不用了。等他回来再说吧。”

过了大约半小时的时间,唐冰回到座位上,脸色凝重。

他在小组的微信群里说,原来方才是林祥找他去谈话了,——沈阳公司那边因为人均效能不达标,正在考虑优化团队呢,更不可能这个时候增加编制了,所以唐冰想要去沈阳公司的想法算是落空了。

肖俊和杨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有点错愕——他们是真没想到,沈阳公司的处境竟然已经这么艰难了。

万融前几年刚刚进驻东北市场的时候,手上同时有三个项目,年销售额能达到二十来个亿;没想到,这三四年下来,之前的项目逐渐售罄不说,这几年竟然连一个新项目都没有。

现在地产行业融资艰难,好不容易有点钱,都更愿意投到经济水平更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

俗话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看来集团对东北的投资已经开始收缩了。

抬头看看唐冰失落的神色,肖俊心中不忍,在微信中道:“要不再看看沈阳的其他公司?”

唐冰回道:“算了吧,其他公司估计也差不多。就算现在还招人,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撤销区域公司了,到时就被动了。”

肖俊默默无言。

确实,东北的房地产市场,相比事业单位的稳定,简直是天壤之别。若是只求一个安稳,去事业单位混混也不错。

跟他们在微信群里聊完,唐冰又出去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最终当天下午跟公司提了离职。

当天晚上,肖俊、杨勇和唐冰三人在离公司不远的一个烧烤摊上,喝着啤酒,吃着烤串,述说着最后的离别。

唐冰举起啤酒,道:“俊哥,这将近一年的时间,多谢你不厌其烦地教导我,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肖俊好久没沾酒了,此时几杯酒下肚,项目得而复失的缺憾、同事离职的惆怅,再混杂着肖涵得病的悲伤,一时间情难自已。

他听唐冰如此说道,也不由动情道:“你是管培生,我带你是应该的。你以后回东北了,身处事业单位,可能工作会比地产清闲一点,但即便如此也不要放弃学习。就算不做地产了,也要把这一年学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唐冰点点头道:“嗯,俊哥,我记住了。”

杨勇插嘴道:“冰哥,以后回沈阳了,可别忘了我们。以后混发达了,说不定我就去投奔你了。”

唐冰讶道:“你老家不是江西的么?”

杨勇一摆手,道:“哎,这跟老家在哪有啥关系?不是都说地产不好做嘛,要是哪天,我们也缩编了,我没地儿去了,我到时投奔你去。”

唐冰心知他在鼓励自己,非但不反感,反而倍感暖心,昂首道:“好,要真有那么一天,你来沈阳,我管你。”

“好。”杨勇大笑一声,一仰头,将瓶中剩下的酒一饮而尽。

他们边吃着烤串,边喝着啤酒,时不时探讨一下行业局势,偶尔再吐槽一下公司领导,倒也快活。

路边的灯亮着,隔壁的世纪大厦还灯火辉煌,不知多少人在里面加着班;他们的身后,又不知有多少家庭,在为未来而担忧。

世界在变,局势在变,可不变的,却是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不可预知未来的恐惧。

人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