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既有可塑性,又有稳定性

虽然我们有能力改变性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消解性格的概念,“性格”这一概念远远不能忽视。根据数十年来细致的心理学研究,所谓“性格”,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思考和社交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特征。这涉及我们是否热衷于结交伙伴,以及我们是否喜欢花费时间去深入思考。它反映了我们的动机,比如我们是否在意帮助别人或获得成功。它也与我们的情绪有关,包括我们是倾向于保持平静还是陷入焦虑。反过来,我们典型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这种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组合,从本质上形成了你的“自我性”(me-ness),即你是什么样的人。

当涉及性格的定义和衡量时,心理学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量的性格标签,比如虚荣、健谈、无聊、迷人、自恋、害羞、冲动、书呆子、挑剔、有艺术气质等等。1936年,人格心理学鼻祖戈登·奥尔波特及其同事亨利·奥德伯特估计,与性格特征有关的英语单词不少于4504个。Gordon W. Allport and Henry S. Odbert, “Trait-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47, no. 1 (1949) : 171.幸运的是,现代心理学家已经剔除了大量冗余的描述,归纳出人类性格的五大主要特质。

关于这种归纳,我举个例子。想想看,喜欢冒险、寻求刺激的人往往也更快乐、更健谈,以至于这些表象似乎源于同一个内在特质,即“外向性”(extraversion)。根据这一逻辑,心理学家归纳出了五种主要的性格特质,即大五人格(详见表1-1):

·外向性指你内心深处对体验积极情绪的接受程度,以及你的社交能力、活力和活跃程度。反过来,这也会影响你在寻求刺激和社交时的享受程度。如果你喜欢派对、极限运动和旅行,你很可能在这个特质上得分很高。

·神经质(neuroticism)指你对负面情绪的敏感程度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如果你总是忧心忡忡,或者总是因为别人在社交场合对你的怠慢而感到受伤,或者总是对过去的失败耿耿于怀,或者为即将到来的挑战惶惶不安,那么你很可能在这个特质上得分很高。

·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指你的意志力,包括组织能力、自律能力以及勤奋程度。如果你喜欢保持房间整洁、讨厌迟到或很有抱负,那么你很可能在这个特质上得分很高。

·亲和性(agreeability)指你有多热情和友好。如果你有耐心且宽容,如果你对刚认识的人的第一反应是喜欢和信任,那么你可能非常具有亲和性。

·开放性(openness)指你对新想法、新活动、新文化和新地方的接纳程度。如果你不喜欢歌剧或引进版电影,或者不喜欢打破常规,那么你在这项特质上的得分可能很低。

表1-1 主要性格特质及其子特质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五大特质并不能完全反映人性的阴暗面。为了衡量这些因素,他们提出了另外三种特质: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和精神病态(可概括为“黑暗三联征”)。Other experts believe these dark traits are best captured by a sixth main person-ality trait that taps humility.honesty.我们将在第六章详细讨论暗黑性格,看看是否有可能从这个世界上的愚蠢者、阴谋家和吹牛者那里吸取教训,以免自己的性格滑向黑暗的一端。

性格可能给人一种虚无感,仿佛只是一种浮于言语的描述,但它影响着一个人的生理特征,甚至会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见图1-1)。比如,内向的人不仅喜欢平和与安静,其大脑对噪声的反应也更为敏感。神经质的人(即情绪不稳定的人)不仅会经历更多的情绪波动,其大脑中负责调节情绪的那部分皮质的面积也比较小,褶皱也比较少。Roberta Riccelli, Nicola Toschi, Salvatore Nigro, Antonio Terracciano, and Luca Passamonti, “Surface-Based Morphometry Reveals the Neuroanatomical Basis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2, no. 4 (2017) : 671–684.对于那些性格特质更具优势的人(比如适应性或责任感比较强)而言,其大脑前部往往会形成更多的髓鞘,这能帮助他们有效沟通。Nicola Toschi and Luca Passamonti, “Intra-Cortical Myelin Mediates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7, no. 4 (2019) : 889–902.性格特质甚至与肠胃里的微生物群有关,神经质的人有更多有害的肠道细菌。Han-Na Kim, Yeojun Yun, Seungho Ryu, Yoosoo Chang, Min-Jung Kwon, Juhee Cho, Hocheol Shin, and Hyung-Lae Kim, “Correla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Personality in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69 (2018) : 374–385.

图1-1 性格特质与生理特征

性格特质不仅仅是抽象的,而且它还会“进入”机体,影响许多方面的生理特征,包括肠道中的微生物以及大脑活动模式。这是一种双向的关系,所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保证健康饮食、充足睡眠和定期锻炼,也会改善你的性格,比如缓解神经质以及增强尽责性、亲和性和开放性

“性格”这个概念其实具有生物学基础,而且正如安东尼·约书亚、泰格·伍兹等人的故事所暗示的那样,性格并非固定不变的。19世纪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喜欢用一个比喻去说明性格,他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指出:到了30岁,我们的性格就像被固定在石膏上一样,我们改变性格的能力也消失了。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30岁以后,你改变性格的能力反而更强了。虽然遗传因素对认知能力(比如智力和记忆力)的影响会在一生中不断增强,但它对性格的影响却趋于弱化,从而导致生活事件和人生经历(比如新工作、人际关系或移民)对性格产生影响的空间越来越大。Daniel A. Briley and Elliot M. Tucker-Drob,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over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5, no. 1 (2017) : 51–64.

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较强的适应性。你可以把自己目前的性格特质视为自己选定的行为策略和情感策略,以便在当前所处的环境中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生存和成长。你的遗传倾向使你更有可能选择某些策略,并忽视其他策略,但不会将你限制在某种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之中,你也不会因此被困于当下而无法做出新的选择。

的确,随着年龄渐长,人们的性格往往会趋于稳定,但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失去了改变性格的能力,而是因为随着成年人生活轨迹的逐渐固化,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人的性格其实不乏变数。典型的变化模式是,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变得更友好、更自律,焦虑感也会更少。但有时候,你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抉择,比如你选择的职业道路和你建立的人际关系,都会给你带来更深刻的变化,毕业、生子、离婚、丧亲、疾病和失业等重大事件的影响也会逐渐累积起来。2016年,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的性格研究的成果,他们对众多参与者在14岁和77岁时的性格进行了对比,发现两个时期的性格存在显著区别,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多大关联。Mathew A. Harris, Caroline E. Brett, Wendy Johnson, and Ian J. Deary, “Per-sonality Stability from Age 14 to Age 77 Years,” Psychology and Aging 31, no. 8 (2016) : 862.另一项研究对比了近2000人在50年间的性格变化,同样发现了性格显著变化的证据。这些研究表明,虽然人的性格特质会随着年龄渐长而趋于稳定,但依然具有可塑性。Rodica Ioana Damian, Marion Spengler, Andreea Sutu, and Brent W. Roberts,“Sixteen Going On Sixty-Six: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ersonality Stability and Change Across Fifty Yea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7, no. 3 (2019) : 674.

当然,你的行为方式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出巨大变化(心理学家称之为“状态变化”),以应对某些当下的情况,比如你的情绪,你同什么人在一起(想想你同老板、祖母和亲密朋友在一起时的表现),或者你喝了什么。想想网球明星拉菲尔·纳达尔在球场内外的巨大性格反差,那简直不亚于超人同克拉克·肯特的性格反差。拉菲尔在网球场上异常勇敢,但场外的他却畏首畏尾。这种性格转变之大,经常令他母亲感到惊讶。Rafael Nadal and John Carlin, Rafa (London: Hachette Books, 2012) .

我们喜欢从非此即彼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但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塑性,因此它令许多人感到困惑。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人格心理学家斯明·瓦兹敏锐地领悟到了这一悖论。她给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写了一封公开信,以回应某期《看不见的力量》节目(我在前文中提到过这个节目,那一期的主人公是丹,曾因强奸被定罪,后来却形成了迷人、善良的性格),那期节目题为“性格神话”,暗示由于性格具有可塑性,所以“性格”这一概念是无意义的。瓦兹则在公开信中解释说,这期节目传递的观点失之偏颇,因为就性格而言,有很多方面是稳定不变的,也有很多方面可以改变的。“Open Letter to Invisibilia,” Facebook, June 15, 2016, https://t.co.jUpXPm cB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