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 乱世之中,不进则退

刘表出身于皇室。东汉末年,他盘踞大江南北,在中原兵戈交锋、风云变幻的岁月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惜,由于他缺乏远见,徘徊观望,不图进取,坐失良机,终于被曹操鲸吞覆灭。

一、从“八俊”到荆州刺史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东汉后期,宦官专政,正直的人遭受排挤,邪恶的势力甚嚣尘上。一些知名人士出于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往往喜欢互起名号,标榜清高。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大名士,什么“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等。刘表身材魁伟,气度不凡,又是皇室同姓,颇能赢得人们的青睐,因此时人便把他和另外七位知名人士合称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后汉书·党锢列传序》)意思是号称“八俊”的人,都是人中的英杰。这些人经常在一起批评朝政,对宦官擅权尤为不满。宦官对他们也恨之入骨,便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大兴党锢之祸,李膺、杜密、范滂等二百多人惨遭杀害。当时,刘表也在逮捕名单之中,只因为事前得知消息,逃亡外地,才幸免于难。

党禁解除后,他被大将军何进征召,做了他手下的北军中侯。初平元年(190),荆州刺史王睿被长沙太守孙坚所杀,朝廷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江南“宗贼”蜂起,袁术又在鲁阳(今河南鲁山)陈兵,虎视眈眈,长沙太守苏代、华容长贝羽等也都阻兵作乱。刘表初上任,面临这种险恶的形势,苦于应付,便只身骑马到宜城(今湖北宜城),向南郡人蒯越和襄阳人蔡瑁请教。蒯越,字异度,荆州豪族,颇有名气。据说曹操平荆州时,曾给荀彧写信说:“得到荆州我并不怎么高兴,高兴的是得到异度。”足见蒯越的声望已非寻常可比。蒯越见刘表求教,便精辟地论述道:“太平时节治理国家,首先要推行仁义;动乱时节治理国家,首先要研究权谋。兵不在多少,关键看是否得到人才。袁术勇猛而不善于决断;苏代、贝羽大兵出身,都不值得忧虑。唯有‘宗贼’贪婪残暴,是当今的大害。我们派人到他们那里,用利加以引诱,他们肯定会带一帮人来降服。那时您再杀掉坏头头,安抚录用有才能的人。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听到您有这样的恩德,前来投奔的人一定会接踵而至。您兵多将广,南凭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平定,袁术即使想来捞一把,也是徒劳的呀!”刘表听了十分高兴,便请蒯越派人引诱“宗贼”,一共来了五十五个,全杀掉了。随后,又击败他们的军队,把他们编入部曲之中。“宗贼”只剩下张虎、陈生还占据着襄阳,刘表又派蒯越与庞季只身前往劝降,二人见大势已去,只好归附。至此,江南“宗贼”都平定了,许多郡守县令见刘表如此强盛,纷纷扔下官印,逃之夭夭。荆州八郡完全被刘表控制,蒯越也因功做了刘表的大将。

荆州是南北交通的要冲,土地肥沃,百姓富足,南北军阀都对它垂涎已久。先是袁术曾联合孙坚攻打荆州,刘表初战失利,孙坚围攻襄阳,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刘表的将领黄祖前来援救,孙坚被流矢射中身死,余众败逃,袁术只好暂时打消夺取荆州的念头。接着占据长安的李傕、郭汜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也前来拉拢刘表,封给他一大串显赫的头衔: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假节,等等。但这种封官许愿还没等刘表答复,李、郭就垮台了,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老于世故的刘表为了保存实力,一面向朝廷进贡,一面又与袁绍勾结,采取了骑墙的态度。建安元年(196),骠骑将军张济又引兵入荆州界,攻打穰城(今河南邓州),刘表再次面临危机。不料,在这紧急关头,张济也中箭身死,荆州又一次转危为安。张济身亡的消息传来,荆州大小官员都来向刘表祝贺。刘表为了笼络张济的部下,竟假惺惺地说:“张济是因为走投无路才来的,我们身为主人,没有接待好人家,还使双方打了起来,这不符合我的本意。现在我只能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刘表耍的这一招果然奏效,张济的部下听了以后,消除了顾虑,一个个都归顺了刘表。

外围的敌人刚刚被击败,辖境内的割据势力又反叛了。长沙太守张羡平时桀骜不驯,刘表常感厌恶。张羡怀恨在心,他依仗自己在江、湘一带有一定影响,于建安三年(198)率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发动叛乱,刘表围攻几年都未取胜。后来张羡病死,他的儿子张怿继父之业,刘表再次发动攻势,一举拿下长沙,接着又收复了零陵、桂阳。从此,刘表“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后汉书·刘表传》),成为长江中游地跨大江南北,实力雄厚的大军阀。

二、不图进取,坐以待毙

刘表平定四境后,在“政绩”上也下了些功夫,他曾“起立学官,博求儒士”(《后汉书》本传);又延聘学者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影响所及,关西、兖州、豫州一带的学者都慕名而来。刘表的文治武功使荆州一度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

在这有利的形势下,假如他能审时度势,利用矛盾,积极进取,统一北方的功劳说不定能有他一份。但后期的刘表逐渐丧失了早年的锐气,他满足于荆州这块暂时太平的天地,只想坐观虎斗,不在发展中求生存,结果一次又一次丧失了良机。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袁绍曾派人向刘表求援,此时刘表如果全力支持袁绍,战局有可能改观,刘表的势力也会扩展到北方。但他临事不决,态度暧昧,“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见刘表徘徊观望,一致劝说他早拿主意,或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两雄之间“乘其弊”;或者看清形势,量力而行,择其善者而从之,千万不能把两雄都得罪了。他们认为当今只有曹操深孚众望,因此主张归附曹操,说这是“长享福祚,垂之后嗣”的“万全之策”(《三国志·刘表传》)。归附之后,刘表真能“长享福祚,垂之后嗣”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韩嵩、刘先等人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没有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但他们批评刘表“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这些见解还是非常中肯的。此时的刘表哪怕是在策略上暂时与一方联合,也比“安坐而观望”强得多。但刘表并未认真思考这个建议,只是决定派韩嵩到曹操那里探听一下虚实。韩嵩追随刘表多年,深知他“外貌儒雅,心多疑忌”,临行前心怀不安地对刘表说:“我这次去京师,天子很可能任命我官职,那样一来,我就成了皇上的臣子,不再是您的现职官吏了。做皇上的臣子就得听从皇上的命令,也就不能再为您效死了。请您三思。到那时候,千万不要怨恨我。”刘表以为他是害怕出使才这么说,便强令他去。不出所料,韩嵩到了京师,汉献帝果真拜他为侍中,迁零陵太守。回来向刘表报命,“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三国志·刘表传》)。刘表大怒,怀疑韩嵩有贰心,召集群僚,要当众杀他。幸亏刘表的妻子蔡氏极力劝阻,再加上拷问随行人员,并未发现韩嵩有什么背叛行为,才收回杀机,但仍把韩嵩囚禁狱中。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杀了袁谭,占领冀州,为了追歼袁熙、袁尚,亲自率领大军北征乌桓。这对刘表来说,又是一次扩展实力的好机会。刘备建议他乘虚而入,袭击许都;曹操的部下们也都担心刘表会派刘备抄后路。但曹操的谋士郭嘉早把刘表的弱点看透了,他一针见血地说:“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郭嘉传》)曹操也赞同这个看法,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书》),于是曹操放心大胆地远征去了。刘表果然没有接受刘备的建议,待到清醒过来时,曹操已挥戈南下,直奔荆州来了。

刘表不但遇事迟疑不决,而且对杰出的人才心存疑忌。刘备本来与刘表有亲属关系,称他为兄长。初投荆州时,刘表还亲自到郊外迎接,待之以上宾之礼,并且拨出一些军队,让他驻扎新野(今河南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可是,当他看到荆州豪杰纷纷结交刘备时,又产生疑心,竟暗中提防刘备,当然更谈不上什么重用了。

刘表既然疑忌人才,自然也就不能广泛地发现人才。诸葛亮辅佐刘备前居住于襄阳城西的隆中,他所结交的朋友崔州平、徐庶等也都居住在荆州,对于刘表来说他们都是难得的人才,可惜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宝贵的人才白白埋没。只有刘备慧眼识英雄,一到新野便发现了他们,千方百计挖了去。

刘表曾规劝袁谭兄弟不要自相残杀,可是他在儿子继承问题上却又重蹈袁绍的覆辙。本来刘琦是长子,又非常“慈孝”,继承荆州刺史是理所当然的,但少子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蔡氏遂爱琮而恶琦,毁誉之言日闻于表”(《后汉书·刘表传》)。而刘表又非常宠爱蔡氏,对蔡氏言听计从,因而决定废嫡立庶。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举进攻荆州,刘表背上长疽早已瘫在床上,又吃这一惊吓,一命归天。十四岁的刘琮承继了荆州牧,刘琦被排挤到外地,做了江夏太守。

刘琮刚一上台,身边的蒯越、韩嵩、傅巽等人便怂恿他归附曹操。在一片主和声中,刘琮无计可施,只好举州投降。后来,曹操又把他调离荆州,做了青州刺史。刘琦则跟随刘备南征,赤壁之战结束后病死江南。至此,统治荆州近二十年的刘表,终于被曹氏所取代。(宋怀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