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疑案

尧舜之间为何要禅让

据记载,尧在三皇五帝中是第四个皇帝,姓伊祁,名放勋,号是陶唐氏,所以简称唐尧。舜姓姚,名重华。尧自动把权位让给舜,史书上夸赞为“举贤”,标榜其为政权交接的典范,即“尧舜禅让”。其实,这只是远古的传说,并无文字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较有系统的文字。所以它是否真实准确,历来备受怀疑。

“举贤”

先说“举贤”的故事。尧很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他任羲和掌管天地,派羲仲等四人掌管东、南、西、北四方。此外,他制订了历法,将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使农牧、渔猎都按季节进行。尧在位共七十年,当他八十六岁时,感觉到自己已年老力衰,想找人继承帝位,便有人向他举荐了贤能的舜。

据说,舜是个奇人,他的眼睛有两个瞳仁。母亲早逝,舜只跟双目失明的父亲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生了一个儿子叫象。象长大后是个好吃懒做、凶悍顽劣的人,又极能搬弄是非。他曾和母亲私下密谋,想方设法要将舜害死,以独占家产。可宽厚仁慈的舜却一直以德报怨,善待他们,对他们的陷害并不记仇。尧得知舜的事迹后,对他很满意,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以更深入了解、考验他。舜靠自己的美德和威望,使历山争夺土地的农民懂得互让;使雷泽争夺房屋的渔民化干戈为玉帛;他还教河滨的陶工制作陶器的方法,使陶器更精致。这么多的政绩使他名声大振,每到一处,总有许多人跟随他,从而逐渐形成了聚落,尧也给赏赐给舜很多东西。

舜的父亲和弟弟象都很眼红,想出了更多狠毒的手段来陷害舜。一次,父亲让舜到粮仓顶上去工作,他却在舜爬上去后将梯子撤掉,然后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烧死。幸好妻子娥皇、女英事先发现了这个阴谋,告诉舜上粮仓顶时带上两顶斗笠。如果下面起火,让舜两手各举一顶斗笠。就这样,起火时舜拿著斗笠的手臂如同翅膀,他从屋顶上飘落下来,安然无恙。

还有一次,父亲让舜去挖井,又想趁机将井填死活埋舜;没想到,舜却在井壁上凿了一个洞,从旁边斜道爬出来。事后,舜仍旧没有计较,也不怪罪他们。

尧听说舜心胸宽广到如此程度,对他更加放心了,于是就放心把治国大权交给他,自己到各地巡视。舜就就这样掌权了二十年,把政事处理得很好,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时,尧已经一百多岁了,视察天下归来,就把全部权力都交给了舜,自己回家养老。又过了八年,尧去世了,舜一如既往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这就是“尧舜禅让”的故事。

禅让、篡位还是拥戴?

此外还有一个“插曲”:舜晚年时也像尧一样到处视察,不幸在苍梧地区生重病逝世。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很想念他,经常扶著门前的竹子流下思念的泪水,点点泪珠滴在竹子上,凝结成了斑斑点点的纹,人们称此竹为“湘妃竹”或“斑竹”。

对于“尧舜禅让”,有人认为这个传说是编造的,他们的帝位继承根本不是“禅让”,而是“篡夺”,而且从史料中找很多证据。《史记》中记载,舜掌握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迅速大量扶植亲信,排除异己,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举十六相”、“去四凶”。

“举十六相”就是任用尧原本长期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八恺”、“八元”。“去四凶”就是把尧正在宠信的混沌、穷奇、梼杌、饕餮同时除掉了,这样就将尧的势力掏空。然后,舜又将尧软禁,禁止他与儿子、亲友见面,逼迫他让位;最后他为除后患,把尧的儿子放逐到了丹水。尧让位之后可以安享天年,因为他毕竟是舜的岳父。

传说舜南巡,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听到舜的死讯,娥皇、女英跑到那里,抱竹痛哭后投水自尽。几千年前的苍梧之野,人烟稀少,既不是政治经济中心,也不是边关,舜为什么南巡到那里?他当时已经是百岁高龄的老人,哪能走到数千里之遥的苍梧?这么高龄出远门,为何没有家人照应?既然不带家眷,后来两个妃子又如何为他投水而死?据此,柏杨先生得出结论:要不是由武装押解,不得不往;就是追兵在后,盲目逃生至此。二者必居其一,是耶?非也?

另外有人认为,他们并非“禅让”,而是“拥戴”。

孟子、荀子等就持这种观点:皇帝职位最高、权势最大,不可能舍得把天下给人。那么,他们是怎样得到天下的呢?《孟子·万章》记载:尧死之后,舜跑到南河之南,避尧之子丹朱。但诸侯都跑来朝见舜,人们打官司的也来找舜,歌谣也是歌颂舜。于是舜就接受了人民的推崇,登上了帝位。也就是说,不管尧是否禅让,诸侯和民众统一“拥戴”,天下就是舜的了;到了禹的时候,也应如此。这种“拥戴”,与几千年后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毫无两样。

此外,还有颇为有趣的一说说法,是“畏劳”说,禅让没那么严肃和神圣,只不过人们不想担当这份苦差事。《庄子》说,尧本想把天下给许由,许由不受;又要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也找借口不受。到底他们为什么都不愿意接受帝位呢?韩非说,尧在位时,他自己屋顶的茅草都不整齐,房子的椽梁都无雕饰,他和家人吃粗粮、咽野菜,冬天里只能裹著兽皮,夏天也只是披著葛布。即使一个守城门的人,也比他收入高。谁愿意自己辛劳了一生,还把这份辛劳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受这份罪呢?

看来,围绕“禅让”说,各种千奇百怪的传说有很多。倘若尧舜禅让确有其事,那时候他们的高尚举动也足以让后世的帝王汗颜。

点击谜团——大禹治水治的是哪里的水

一说到大禹治水,现在一般人都认为是黄河水;还有传说中的龙门,是在陕西的韩城和山西的河津之间,此地峭壁陡立,十分险要。相传这是大禹凿开的,所以龙门又被人们称禹门口。

但试想,按照夏代施工技术的水准,大禹能完成这么大的工程吗?还有传说,是大禹根据不水系不同,把天下(全国)划分为九州,事实上夏初的疆域绝对没有那么大。所以说许多神话传说互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之所以有这些传说,是因为人们把一千多年中许许多多的人治水的功绩都归功到大禹一人身上,无限夸大史实。

考证发现:大禹治水,治的并非滔滔黄河之水,也非长江之水。那时的洪水事实上是海侵,也就是海平面上升后,海水倒灌到陆地上。这种灾害是世界性的,许多民族都有这种遭洪水所淹的传说。当洪水退却之后,地面留下一片淤泥,如果不治理就不能耕种。因此看来大禹的功绩,应该就是洪水后对田间水渠的管理,这样才和和孔子所说的“尽力乎沟洫”大致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