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位心理学大师,解答你的人生困惑

人生问题多是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心理学老师,我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30年,同时也长期在大学、机关、企事业等各种机构,向各界人士普及心理学知识。说起心理学,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确实,这并不是行内人士的自吹自擂,而是当下心理学俨然已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学问。各种社会话题都离不开心理学工作者的参与,各类媒体也在探讨各种问题背后的心理动因……学习一点心理学,进而了解自身、影响他人、更好地适应职场和生活,也成为现代人自然而然的想法。现在,心理学基本已成为成功的必需要素,居家的“必备良品”。

然而,仔细探究后会发现,“心理学热”背后展现的是另一个命题:人生问题背后隐藏着诸多心理因素。时代在变迁,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开始顺理成章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满足,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家庭、事业、人生,但满足口腹之欲易,要想心灵丰盛难。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提出著名的人生3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和人对自身的问题。人对物的问题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人对人的问题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包含内在心灵与外在欲望的关系问题。梁漱溟认为,只有解决了这3大问题,生命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和自由。其实这3大问题背后都是心理学问题:人对物的问题基本是个人能力问题;人对人的问题基本是人际关系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则是典型的自我心灵问题。无独有偶,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等人就提出了人的3种基本需求,包括胜任需求、关系需求和自主需求。这3种需求基本与梁漱溟的3大问题一一对应:胜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谋生能力;关系需求指向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自主需求则指向一个人对身心自由的追求。

人生困惑一直是心理学探讨的课题。心理学从诞生之时起,解决心灵困惑、提升人类福祉就是其重要使命。无论是梁漱溟所说的人生3大问题,还是由此引申出的人生诸多烦恼,古往今来的心理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当然,关于人生问题和人生困惑,不仅心理学家在研究,哲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探讨。但与哲学和伦理学等基于思辨的观念不同的是,心理学对人生问题的解读更多的是基于科学发现,所以心理学家给出的答案相对更科学、更细致,提出的建议也更便于操作。

本书聚焦现代人的人生困惑,在介绍相关心理学大师的基础上,从大师的角度探讨我们面临的人生问题,并给出心理学的解决方案。

学了心理学为什么不好用

许多人喜欢心理学,也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甚至在网上学了不少心理学的课,但他们普遍的感觉是:“这好像不是我想象中的心理学,根本没有解决我的人生困惑啊!”

这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谈心理学,必须先了解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心理学是一门文化差异较强的学科。首先,它根植于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逻辑起点是一个人的脑生理基础、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内容。而对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中国人而言,人们心目中的心理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开端的。比如,心理学人与外行交流时,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猜猜我在想什么?”专注的是人际互动。来自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中国香港的心理学家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曾说:“心理学不幸是由西方人创建的,结果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了太多的变态心理和个性行为,如果心理学是由东方文化下的中国人创建的,那么它一定会是一门强调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这种文化差异也是导致许多人看不进去心理学专业书的原因。那么,我们能不能换种方式来学心理学,让它既符合人性,又能满足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而且学起来也不费力?这正是本书努力的方向。

在本书中,我们采用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方式,以问题为先导,从人物和故事入手。“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没有大师就没有今天的心理学。人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方式,更符合人类最基本的认知特性,通过故事和案例来学习,更能让人获益。而从概念和逻辑出发的学习则更抽象、更纯粹,同时也更消耗认知资源,一般只适于高性价比的学校教育。

要理解和解决当下的一些问题,最方便和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认识这一领域的一些大师,了解他们在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中的所思、所想、所为,然后再审视今天的生活,这无疑具有启示意义。大师们的人生和思考,其实是心理学学科精神的最佳体现。这也是本书谋篇布局的策略。本书以现实人生问题为出发点,尝试从人物和故事而非学科结构入手,希望以更符合传播规律、更贴近人的认知特性的方式,通过“问题——人物——理论——建议”的结构,让读者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关键人物,继而理解其研究,并掌握学科精髓。对许多人而言,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路径。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你手中的这本《人生困惑20讲》,是根据以下思路展开的。

问题先导

科学心理学之所以难以征服大众,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它总是采用学科视角而非问题视角。很多心理学人更多的是采用严谨、科学的限定,从具体的学科概念出发,继而引出庞大的心理学理论和命题,虽然科学性很强,但实用性不够,毕竟不是每个热爱心理学的人都需要通过研修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才能获得成长。所以本书以问题为先导,在保证专业、科学的前提下,让所有内容都聚焦于当下,聚焦于现实中的人生问题。不脱离大众,只谈我们身边的事,谈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如何应对童年创伤?

如何把握人生的关键?

如何在职场中站稳脚跟?

如何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提高个体幸福感?

…………

这些问题都是切实的问题,而本书给出的答案也都是基于专业研究的答案,希望让读者能有切切实实的感悟和提升。

大师引领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大师引领。我们在进入某个领域时,最需要的往往是专业人士的引领,就像许多人办事时会先想:“有认识的人吗?”有人就好办事啊!那么,要通过心理学来解决人生困惑,你有认识的人吗?当然了,认识迟老师不算。在本书中,迟老师会带大家认识许多心理学界真正的大师。

归根结底,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一些人、一些研究、一些理论支撑起来的,某些人甚至撑起了它的半壁江山。没有牛顿,经典物理学就无从谈起;没有门捷列夫,化学元素根本找不到家;没有达尔文,进化论就不能成为一门学问。心理学也有一些灵魂人物,他们的观念、思想甚至生活经历左右着心理学的走向。所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必要先认识一些学科内的领军人,这也是入门与否的重要标志。让读者认识一些厉害的心理学人,了解一些心理学理论,能用心理学视角来理解人生,并增强幸福感,就是本书的目的所在。

那么,在群星璀璨的心理学领域,本书会选择哪些大师呢?现在社会上“大师”泛滥,也有一些人自称“心理学大师”。当然,我是不会“请”这些人的。本书所选的,是心理学史上真正如假包换的大师,主要包括两类人。

一类是经典意义上的心理学大师,他们都是美国心理学会专业人士票选出来的心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上榜人物”,既有中国人熟悉的弗洛伊德、荣格,也有大众可能比较陌生的斯金纳、华生等人。这些心理学大师通过理论和亲身经历,和我们一起探讨了恒久的人生话题与心理学答案。

另一类是当下具有“时代精神”(黑格尔语)的心理学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界有一些“当红炸子鸡”,他们的研究密切关注当下的生活,探讨的多是当前人们精神生活的主题,他们本身也影响和改变着心理学的走向。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人生体验、人生观点及给我们的人生建议。

有趣有用

从内容上来说,本书从心理学大师的视角观察、理解人生困惑并寻找答案;从形式上来说,本书努力以轻松的方式传递这些知识内容。学习可以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在传递这些大师思想的同时,本书也会穿插一些逸闻趣事,以便尽可能更轻松、更故事化地传递内容。好在有些心理学大师本身就是传奇,他们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故事性。在谈及当下的人生问题时,本书也会讲到相关心理学大师背后的故事,以便我们理解他们的理论,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总之,本书会尽可能地将心理学大师的理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对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给出心理学解释,并尽力提供解决方案。

我在书中不仅讲“why”,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这样,而且会谈“how”,即如何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比如,在谈到童年经历时,我会讲弗洛伊德的相关理念,同时也会给出建议,比如如何消除童年经历的不利影响;再比如,谈到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观点时,我会给出如何构建自我积极心态的建议。

本书梳理了人生常见的20个困惑,引出了20位相关的心理学大师及其心理学理念,并穿插了他们的传奇故事,最终从心理学角度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尽量做到有料、有趣、有用。

从“大神来了”到大师登场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学老师,向公众普及心理学知识是我的天然使命。我喜欢上网,也曾在网上利用各种形式来传播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在网上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并用一些业内的小段子来宣传心理学,没想到这种自娱娱人的“八卦心理学”传播方式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也引发了大量转载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在我看来,虽然我和身边的心理学专家、学者皓首穷经,论文报告很专业、实验严谨、数据充实,并发表在重要杂志上,但始终是一种小圈子里的游戏,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马斯洛语),心理学必须服务于公众,这样才有生命力。在知识和文明的传播中,有人物,有故事,才更符合人性,进而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曾写了一本书《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1),说的就是心理学大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事和糗事,展示五光十色的心理学世界,很有趣味性。而《人生困惑20讲》除了兼顾趣味性,更希望从现实出发,深入大师们的思想深处,谈谈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研究对现实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启发性。《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从心理学大师的故事中选材,是以“大神、大仙”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而《人生困惑20讲》并不拘泥于此,选材的意义性大于故事性,重点在于这些大师的研究其生命力能否跨越时代,能否对当下的生活有指导意义。可以说,《爆笑吧!心理学大神来了》与《人生困惑20讲》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

总之,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认识一些心理学大师,了解一些心理学理念,从而化解人生的困惑,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做一个明白的、幸福的、不纠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