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霍斯特家族的技术储备之前,林远先恶补了一遍现代科学对激光和辐射的理论定义。
首先,辐射是什么?辐射是粒子不断以电磁波或者光的形式对外传播热量。
按照林远的解读,就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粒子都在不断以电磁波或光的形式对外做功,这个定义本身就代表了这一点。
其实这点稍微动一点脑就能反应过来。粒子是物质对吧,那么好,物质凭什么要不断对外传播热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那物质的能量又从哪里来呢?
又说激光,激光的产生主要是电子能级能跃迁时产生的现象,属于辐射的一种。现代科学将激光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激吸收,即受外力做功后,电子自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产生激光。二类是自发辐射,也就是所谓的自动发光,电子自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激光。
这套理论解决了人们对激光和辐射的产生的微观认知,并大差不差的自圆其说了。
然而,现代科学还是有很多不敢深纠的地方,但凡多问一句,理论创造者们就会急赤白脸的批判你不懂科学,至于什么是科学,估计他们也不懂。
比如就以上的理论,林远就很想再问一句,为什么粒子要自发的不断的对外界传播热量?为什么电子跃迁要产生激光?
若是理论创造者还在,估计得跳起来,你问我?那我要问谁去?实验结果是这样,而且也只是这样设定才能自圆其说,大家都认可了这个定义,就你事儿多。
虽然目前这套理论给不了林远答案,但是换做四维阴阳理论,却很容易解释。
物质的形成包含了阴阳两轴上的波。即向内的吸引波,和向外的排斥波。
所以粒子辐射定义的另一面,是辐吸,即粒子不断的在对外界吸收热量。
抛开辐吸谈辐射就是耍流氓。
那为什么电子跃迁会产生激光?
首先电子这个定义就是有问题的定义,电子的能级换作四维理论来讲,其实就是粒子波的阴阳平衡稳态属性。
之前已经定义到,力的本质其实就是波,引力是横波,电磁力是纵波,那么是波就有波峰和波谷。
在引力波和斥力波波峰重叠的位置,就会形成一层平衡轨道,这条轨道对应的就是所谓的电子能级轨道。
然而当引力波和斥力波的频率和波形发生改变,其对应的平衡轨道发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电子能级跃迁。
其实,如果抛弃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这一模型,很多高能物理学内容并不晦涩难懂。
按照四维理论,只要找到办法可以触动构成物质的引力和斥力波形的方法,那就可以借助其创造调和出任何自己想要的波。
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一为物质粒子,二为构成粒子的引波和斥波,三为三才,天为阳,地为阴,加人和,既能造化万物。
要想撼动物质的阴阳属性,其实并不容易,目前最常用的方法,除了用粒子强力对撞的方式进行核聚变裂变,也就是用其他粒子进行干扰了,即用原子间组成分子。
当然,用粒子对粒子,这在本质上还是天地对天地,并没有加入人和。林远要追求的,是那种人工直接干预的手段。
通过用高活性的暗子去冲刷,确实能有限度的改变现实物质的阴阳属性,使其进行在常态下聚变裂变,但这种反应的本质还是粒子对撞,因为暗子本来就是粒子对撞产生的,只不过是将暗子反应冻结并延迟罢了。
林远心目中想要寻找到的模式,是类似于共振的模式,通过同频共振,让构成物质的引力波和斥力波形发生暂时改变。
换科学的话说,就是让电子不断的在两个能级间高速来回运动,最终卡在原本的轨道间形成一个新的能级。
这种操作很有意思,因为现代科学认为,相同种类的原子,电子轨道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特殊情况下,一个拥有氢原子电子轨道的氦原子,到时算是氢原子还是氦原子呢?
因为原子组成分子的化学键,是由电子轨道构成的,那拥有氢原子电子轨道的氦原子,能否代替氢原子与氧原子组成H2O呢?其组成的HE2O性质又是否与H2O一样呢?
当然,目前来说技术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如何产生共振?共振频率如何?如何保证共振持续有效?
林远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新方向。通过神识,他能直观的感知到波,通又过暗子,他可以制造波,目前要做的,就是进行调频。
借用霍斯特堡的实验室,林远先是用暗子制造引力,将空气中的氮气分离并收集了起来。
然后开始漫长的闭关调试工作。
三天时间匆匆过去,林远终于找到了与氮气共振的频段。
通过共振,林远将该氮气的电子轨道变成了跟氧原子相差无几的样子。
接下的一个星期,林远都在慢慢熟悉这个频段,只有将其刻画的如肌肉记忆一样深刻,这样才能一边保持共振,一边分心做其他事。比如将该特殊氮气与氢气混合点燃。
第十一天早晨,林远终于创造出了一种奇特分子H2N!
这种H2N分子组成的宏观物质,跟普通的H2O分子组成的宏观物质没有任何区别。
当H2N物质形成后,林远停止了共振,发现H2N物质并没有马上崩解,而是缓慢的一点一点的分解并重新组合成H2和N2。
这就有点意思了,林远想到了一个凭空造假水的方法!
既然氮原子的共振频率找到了,那没理由就这么放过他,林远又花了五天时间,找到了将氮原子轨道改变成氢原子的频率和波形。
接下来为了不浪费时间,就该请接引帮忙的时候了。
林远操控着氮变成氧,委托接引操控氮变成氢,两者共振同时启动。
一时间,密闭容器内产生由氮原子构成的假氢气,假氧气,假水三种物质。
林远:“我艹,牛逼了”
林远:“接引,下次我们先停下一会,再继续”
接下来,通过林远和接引的密切配合,采用氮气造水工程,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比例逐渐降低,大部分氮气都变成了H2N分子,效率大大增加了。
接下来,林远和接引又尝试抛开试验器皿,直接在空气中尝试共振法。
初次试验发现,由于气体扩散性太大,生成氮水的效率太低,于是乎林远进行了整改优化。
先用暗子模仿粒子制造引力波和斥力波将氮气集中起来且把其他气体过滤出去,再采用共振法制造假水。
最后得出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一股水流凭空出现,周围闪烁这点点光芒,简直如梦如幻。
当然,仅以林远目前的CPU还完成不了如此复杂的操作,大部分还是得靠接引。但这条路子算是走通了,只要勤加联系,林远独自一人释放水龙弹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
最基础的凭空来水法术尚且如此复杂,如此熬人,林远感觉自己距离成为全职业法师的梦想似乎遥远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