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萨米

  • 纽约2006
  • 能波涛
  • 2568字
  • 2023-03-11 05:14:25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几天的磨合,罗辑作为男高音算是在合唱团站稳了脚跟。

音乐老师人很好,平时能够完美地解决他在音乐中遇到的问题。她很照顾罗辑,经常嘘寒问暖身体接触表现得很亲昵,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罗辑总感觉音乐老师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好像别有企图。

不过这些事罗辑现不太在关心的,他现在迫切地想找人咨询一下歌曲如何制成唱片卖出去。音乐老师人很好,但她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在纽约市高中的合唱比赛中,拿到了第五名。她对米国的音乐产业真的不了解。于是他想到了杰米·达顿,现今他认识的最有权势的人。

罗辑本来早就忘了杰米·达顿,当时在医院赔偿完一万米刀,两人算两清了,以后很有可能再也不会相见。

但就在前些日子,他却忽然给罗辑打了个电话,询问他的伤势如何,那是一种由衷的关切。罗辑客气地说了几句,心中却是充满了好奇。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双方了结后肯定不会再联系,免得被继续敲诈,杰米倒好赶着主动打电话询问自己。

出于好奇,他用谷狗搜索了一下杰米·达顿,1978年9月4日生于蒙大拿州,现年28岁,世达律师事务所出身,蒙大拿著名的大地主达顿家族的成员。难怪杰米当时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万米刀,更不怕自己讹上他,人家原来是老钱家族的后代啊!

因此,当罗辑遇到关于音乐产业方面的问题之后,他想到了杰米·达顿,所以前些天罗辑打电话给他,说出了自己的问题,两人约好今天见面。

罗辑之所以会找杰米,一方面,从杰米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另一方面,米国老钱家族出身的人,他们都非常注重家族的荣誉,除非有特别的大的利益,一般情况下都非常地守规矩。

……

You're beautiful

你是如此地美

You're beautiful it's true

你就是这么地美千真万确

There must be an angel with a smile on her face

她的面容如同一位微笑着的天使

When she thought up that I should be with you

当她想起我应该陪在她身旁的时候

But it's time to face the truth

却是该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I will never be with you

我永远无法陪着你

周末清晨,罗辑坐在自家的房车里,用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You're Beautiful》,然后看向一旁的母亲萨米和弟弟查基:“给点意见,你们觉得我唱得怎么样?”

查基蹦蹦跳跳双手鼓掌:“好听,哥哥你唱得真好听。”

“太棒了。”母亲萨米一脸宠爱地看着罗辑:“记得你小时候,经常唱歌给我听,可你长大之后,就再也不肯唱给我听了。”

前身在他父亲去世之后,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导致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

加上母亲萨米本人有一定的暴力倾向,不稳定的情绪,有着自我毁灭的倾向以及与其他人的混乱关系,她不能为罗辑做出表率,这让两人的关系非常紧张。

罗辑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在他15岁那年夏天,之前两人还吃着雪糕说说笑笑,但是过了一会儿因为一些小事吵了起来。

那个时候罗辑正处于青春期,当时非常激动,大喊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一辈子再也不回来,永远也不联系她。

当时萨米哭啊闹啊使用各种手段都劝不住罗辑,最后她掏出手枪顶着自己的脑袋。

那是罗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幕,他现在都能透过记忆看到母亲萨米当时的决绝,她哭红着双眼,没有泪水,直勾勾地看着罗辑,嘴里开口一字一顿:“如果今天你离开我,就再也见不到我。”

前身当时也被这种决绝吓住了,他知道如果他离开,萨米肯定会扣下扳机自杀的,母亲萨米有时候有种疯狂的偏执。

毕竟血浓于水,此后他再也没有提出过离开的事,只是两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

罗辑有意缓解彼此的紧张关系,这段时间一有时间,他就会拿着吉他,自弹自唱,让母亲萨米当观众:“如果你以后想听,我可以天天唱给你听。”

“那可说好了。”萨米开心笑着说道。

罗辑也笑着回答:“好的,没问题。”

可能是长久紧张的母子关系终于出现了缓和,萨米激动地上前,抱着罗辑,亲了亲他的脸庞:“真好!。”

欧美的亲人之间往往会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他们的爱意,事实上,在1960年以前,这种亲密的表达方式并不多见。

在20世纪初期,米国诞生一种全新的心理学学派——行为主义,他们反对传统心理学,主张从行为层面上研究心理,认为人的行为就是身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通过研究人的反应与刺激,从而探索出人的心理特点。

因此,行为主义学派是对西方心理学派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甚至在西方的心理学历史长河中,一度处于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约翰·华生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母亲的存在只是为了提供食物,而且孩子与母亲感情的建立,也仅仅只是通过喂奶而已。于是提出了一种“哭声免疫育儿法”。

他认为喂奶就已经可以获得孩子需要的母爱,所以当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不要尝试去安抚孩子,用这种方式成长的孩子,才会更早地独立自主。

他说甚至可以通过行为训练,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社会精英,比如律师,医生,科学家。

这种看似符合逻辑的行为方式,结果却是很反逻辑的。提出“冷漠教育”的约翰·华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

他的大儿子形容约翰·华生是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剥夺了他们的情感根基,造成了他们的情感匮乏,最后在三十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大女儿患有抑郁症,多次自杀。他最小的儿子则一直在流浪,没有正经的工作。

冷漠式的亲子相处方式,影响最大的就是米国二战后的婴儿潮那代人。他们的人生缺少爱,感情匮乏,很多人在六七十年代离家出走,加入嬉皮士浪潮,从集体中来寻找爱。

罗辑的外婆奎妮就是这样的人,她十几岁离开自己的家,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几十年来一直和一群嬉皮士混在一起,现在在芝加哥郊外的一处公社当草药治疗师。

哈利·哈洛1959年做完“恒河猴实验”,这种“冷漠教育”的育儿方式才被推翻。

该实验证明,父母要想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及时回应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如果孩子的哭声在小时候不能得到家长的响应,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怯懦不擅长社交,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情感匮乏,严重的会影响脑部发育。

这个实验当时在欧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们纷纷改变育儿方式,更多地子女相处,增加亲密接触,进行亲子游戏。就连福利院的孤儿、在医院的残疾儿童也得到了志愿者、护士相比之前更多的接触。

罗辑这段时间,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他轻轻地给了母亲萨米一个拥抱,然后又在她的背上拍了拍:“好了妈妈,我今天打电话约好杰米见面,待会就要出发了。我这会好饿啊!”

“我马上去给你做早餐,你想吃什么?”

“三明治就行。”罗辑也不挑食。

“好的,我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