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

说明:

库页岛的历史涉及中、俄、日三国,兹各选相关数人加以介绍,俾便阅读;其时三国皆为帝制,最终决策者为各国君主,其传记众所习见,兹不赘述;《中俄北京条约》后清朝对库页岛失去管辖权,争夺在日俄之间进行,非本书记述重点,人物亦从省简。

中国

亦失哈

亦失哈,又作亦信、易信,明朝内廷首领太监,海西女真人。祖籍木里吉寨,当以嫩江支流木里吉河得名,永乐七年设木里吉卫。生卒年不详,但知历经永乐至景泰五朝,一直颇受重用,最后做到辽东都司镇守太监。他的父亲武云在洪武初年带领三个儿子投奔明朝,长子满哥秃孙、次子可你都在军中效力,小儿子亦失哈则净身入宫,明太祖赐姓武氏,“授田宅,给饩廪,恩养甚厚”。永乐九年(1411)春,亦失哈作为钦差首领太监,率领庞大船队抵达黑龙江下游的恒滚河口,宣读朝廷恩命,宣布建立奴儿干都司。他还在那里兴建寺院,颁赏粮米布帛,抚慰各族百姓。东北史专家陈旸等根据残缺碑文,推定他驻扎奴儿干时巡视所属各地,曾到过江口对面的库页岛。应有这种可能,遗憾的是无以知晓其登岛的细节。

康旺

康旺,又作东旺,鞑靼人,原为辽东都司东宁卫千户。东宁卫设于辽阳老城北,较多接纳安置下江等地来归的女真人,应是辽东都司所属卫所中较熟悉那边情形的。永乐七年(1409)明廷设置奴儿干都司,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提升康旺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东宁卫千户王肇舟和佟答剌哈为指挥佥事,并于永乐九年春钦派首领太监亦失哈率大型船队送他们上任。宣德二年(1427)九月,明廷升康旺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王、佟二人为都指挥同知,赐银印,命亦失哈于次年再送他们赴任。五年八月,有旨命康旺等“抚恤军民”,并敕谕库页岛等处部族首领“皆受节制”。七年春夏间,康旺以老病辞职,请求让儿子康福代理,有旨任命康福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仍由亦失哈带领前往莅任。根据《重建永宁寺碑记》的记述,可知此次东巡阵容宏大,“率官军二千,巨船五十再至”,随行将士与舰船都超过首次一倍。康旺主持奴儿干都司军政事务逾二十年,联络各部落首领,着手建设卫所与缴纳实物贡之事,库页岛上部族在其管辖之下,多次进京献呈贡品。

巴海

巴海(?—1696),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其父为清初将领沙尔虎达。他自幼读书,为顺治九年(1652)满洲榜探花,累迁秘书院侍读学士,父逝后接任宁古塔总管。其时哥萨克频频侵入黑龙江流域,巴海闻警即率师出击至黑龙江,经历恶战,基本扫清窜扰黑龙江中下游的罗刹。康熙元年(1662),巴海升任宁古塔将军,管辖范围包括库页岛在内的辽阔地域,每年坚持亲自带兵巡边,曾到达黑龙江河口湾,经由库页岛北端入海,抵达北部滨海山岭。他精明稳健,善待当地部族,康熙帝两次东巡,皆对他的做法表示赞赏。二十三年为镶蓝旗蒙古都统、议政大臣,三十五年逝世。

伊布格讷

伊布格讷(1675—?),满洲正黄旗人,三姓副都统衙门之骁骑校。因他通晓费雅喀和鄂伦春语,从康熙年间开始随长官登岛,由通译升至领催、骁骑校,数十年间“渡海赴岛计三十八次”。雍正十年(1732)春,伊布格讷提出请求,表示愿意去库页岛收服尚未归顺朝廷的特门、奇图山等处村屯。宁古塔将军常德即行飞奏朝廷,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鄂尔泰主持讨论拟议,批准伊布格讷登岛招抚,后来就有了库页岛六姓十八噶栅贡貂之事。乾隆八年(1743)二月,三姓副都统崇提咨行将军衙门,报告伊布格讷年已69岁,声称自上年十月起手脚麻木,双目失明,请求退休。后来情况如何,此人活了多久,皆未见记载。

傅恒

富察·傅恒(约1720—1770),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傅恒为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一代名将,战功卓著,仕至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授一等忠勇公。乾隆十五年(1750)秋,刚上任不久的吉林将军卓鼐专就贡貂赏乌林一事密奏,称库页岛上特门、赫图舍等处原有146户贡貂,至乾隆二年增加2户,提议即以148户“永为定额”,“嗣后不准增加”。当年十一月,傅恒为国家收支的平衡和经费节俭,同时也对沿承十余年的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做出修订,特上奏折,拟议将库页岛贡貂户限定为148户,得到乾隆帝批准。卓鼐还提出对那些不能准时赶到指定地点的贡貂人,次年“短欠之貂皮照例收取,乌林则不再补赏”。傅恒不以为然,指出贡貂人路途遥远,“途经河、海及三个窝集”,可能中途遇阻,也可能出现患病受伤等情况,应允许下年补贡,并照旧例补给应赏之物;如有短欠二年以上者,则不许补贡,亦停止补赏;而仍收取当年应贡之貂皮,并照例颁赏。

鄂弥达

鄂弥达(?—1761),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他为雍正乾隆年间大臣,由户部笔帖士开始,仅数年就迁至巡抚总督,历任两广、川陕等地,乾隆二十年(1755)以刑部尚书署直隶总督,二十一年兼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六年卒,赐祭葬。鄂弥达性情温和平易,任职地方多有爱民之誉,乾隆六年八月至八年九月担任吉林将军期间,遇上奇集行署发生斗殴行凶案件,下江魁玛噶栅的霍集珲伊特谢努父子带头,杀死库页岛前来贡貂的乡长阿喀图斯等三人,打伤多人。鄂弥达下令审办此案,派兵抓捕伊特谢努等人,并派员到库页岛将相关人员唤来作证。他特别叮嘱属下少派兵丁登岛,少带枪支弹药,以免在岛民中引发不安;并说接取姓长齐查伊等证人,如果其不愿意来大陆,也不要强迫。

杨忠贞

本名岳齐先达努,库页岛贡貂六姓之雅丹姓姓长。根据《三姓副都统衙门满文档案译编》记载,“雅丹姓姓长一名、乡长四名、子弟一名、白人二十名”,是岛上仅次于耨德的大姓,而自乾隆五十六年(至咸丰七年)都是此人担任姓长。汉语流行,三姓满洲官员各就语音相近选取汉姓,也在颁赏名册上对赫哲、费雅喀等部姓长如此标识,如陶氏,雅丹姓也有“雅”“姚”“岳”的写法。雅丹氏自己则选择杨姓,岳齐先达努就叫作杨忠贞。这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是他本人起的,还是由颁赏乌林的官员代拟的,今已无从考定,但他显然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管理人才,与三姓衙门关系密切,府中也收藏了不少满汉文书。对于来访的日本人,杨忠贞颇有戒心,1792年日本著名探险家最上德内在该府见到一份满文文书,只是三姓衙门于乾隆四十年(1775)所发的一则通知,短短数行,对所珍藏的皇帝谕旨等重要文献则秘而不宣。至1808年最上德内再来,才让他阅看乾隆帝的满文谕旨,所存汉字文书仍不提供。而当年松田传十郎、间宫林藏受幕府派遣登岛勘测,往返皆路过杨姓所在地,似乎没有任何闻见。又过了将近半个世纪,铃木重尚访问杨府,姓长已换作杨忠贞的孙子,拿出了较多文书,其中有两件以毛笔写成,即前述与陶姓有关的汉文文书。

曹廷杰

曹廷杰(1850—1926),谱名楚训,字彝卿,湖北枝江人。他自幼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喜爱金石地理之学,同治十三年(1874)考取国史馆汉文誊录,为候选州判,当东北吃紧之际,主动至三姓后路军营办理边务文案。曹廷杰注意搜集调查边地史地信息,很快编成《东北边防辑要》《古迹考》两书,并注意到军中现有三姓地图的粗疏,提出应学习俄国的绘图方法。其时俄军大兵压境,吉林将军希元决定派员潜入俄界侦察,曹廷杰慷慨任之。他仅带一名士兵,约请了通晓俄语的王氏兄弟,化装成商贾,由徐尔固乘船进入俄境。此程大半为水路,廷杰先顺江下至海口,然后逆江而上到海兰泡,再返回由伯利过兴凯湖至红土崖,改由旱路至海参崴,从那里返回省城吉林,历时129 天。曹廷杰对库页岛一向很关注,视其与东北大陆为一体,视岛上原住民与黑龙江下游居民为同胞,侦察期间抵达庙街,眺望该岛,并以数节文字,对俄人在岛上的行政设施、驻军情况、水路铁路交通、煤矿开采以及居住华人数量做了记述。他此行所拓回的永宁寺碑文,也为明朝对下江和库页岛的管辖,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沙俄

列扎诺夫

尼古拉·彼得洛维奇·列扎诺夫(1764—1807),男爵,探险家。他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大学顾问,后被任命为伊尔库茨克省法院庭长。列扎诺夫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讲五门外语。1778年,14岁的列扎诺夫入伍,由于容貌俊秀、身材挺拔,被调到伊兹麦洛夫斯基御林军团,曾为皇后前往克里米亚旅行期间的护卫,其后做过陪审员和法官,又回到军界,任海军元帅切尔尼雪夫伯爵的办公室主任、海军委员会执行长官等职。1794年,列扎诺夫被派往伊尔库茨克,检查首批定居北美的俄国人舍里霍夫开办的公司,与舍里霍夫15岁的女儿安娜相恋并结婚。半年后,舍列霍夫去世,列扎诺夫成为俄美公司的继承者。由于有保罗一世的特许,俄美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半官方性质的庞大的殖民贸易公司,对于侵占黑龙江下江地区和库页岛,都曾积极参与。1804年10月,列扎诺夫作为俄国首任赴日大使进入长崎湾,试图打开日本国门,打通北美与中国的贸易航线,未果。1805年7月,列扎诺夫“希望”号经日本海离开,贴岸航行,察看日本各岛及库页岛南端,而于到达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后,即下令攻击日方在库页岛上的设施。这之后,列扎诺夫前往经略俄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又遇上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妻子已逝),却在西伯利亚的跋涉中于1807年3月1日染病而死。

涅维尔斯科伊

根纳基·伊凡诺维奇·涅维尔斯科伊(1813—1876),俄国海军上将。他出生于克斯特罗马州德拉基诺镇一个贵族家庭,19岁从彼得堡海军武备中学毕业,进入高级军官训练班学习,后在海军部任职。涅氏一直怀疑黑龙江没有深水出海口的说法,1849年6月率“贝加尔”号运输舰抵达库页岛北端,转入河口湾勘察,发现黑龙江通海航道,从而重新点燃沙俄的侵占欲望。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支持下,涅氏在下江地域和鞑靼海峡大肆建立据点,并于1853年亲自率兵在南库页的阿尼瓦湾设立哨所。而穆氏独断专横,对喜欢擅行其事的涅维尔斯科伊很快就难以容忍,于1855年6月撤销阿穆尔考察队,任命涅氏为陆海军参谋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衔,不久后也被撤除,穆拉维约夫向俄廷反映涅氏的性格缺陷与种种失误,提议给予一个闲职。又过了一年,涅维尔斯科伊返回彼得堡,担任海军科技委员会委员,郁郁以终。

穆拉维约夫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1809—1881),阿穆尔斯基伯爵东西伯利亚总督,上将。他出身勋贵,少年时即由亚历山大一世恩准进入皇家贵族军事学校,学成后成为近卫军精锐芬兰团少尉,先后参加对土耳其、波兰的战争,有8年在高加索服役,与部落武装残酷绞杀,右臂被击穿,造成的伤痛影响终身。1847年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之后,他反复向沙皇奏报航行黑龙江的重要性,着手筹建外贝加尔军,命令俄军在1853年9月占领库页岛,并于次年夏天亲率船队闯入黑龙江。1858年6月,穆拉维约夫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次年从中国渤海湾返回途中,在江户谈判中试图逼迫日本承认库页岛属于俄国,没能得逞。他于1861年离任返回彼得堡,曾传闻拟任高加索总督、波兰总督等职,皆未实现,便以养病为由长期生活在国外,后死于巴黎。

布谢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布谢(1828—1866),俄军少将。他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之家,军校毕业后进入谢苗诺夫军团服兵役,25岁时升任近卫军上尉,经友人举荐成为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少校专差官。1853年9月,奉派前往堪察加和黑龙江河口湾传达指令的布谢随涅维尔斯科伊进军库页岛,侵入南端的阿尼瓦湾,被任命为俄国驻岛首任军政长官。自此至次年5月底,布谢带领约70名士兵营建穆拉维约夫哨所,与渡海而来的日军周旋,直至奉命撤离。后来他先后担任阿穆尔防线司令、阿穆尔州司令,1866年8月28日因突发中风,死于贝加尔湖畔一个小镇。有《远征萨哈林日记(1853—1854)》传世。

普提雅廷

叶夫菲米·瓦西里耶维奇·普提雅廷(1803—1883),外交家,教育部长,海军上将,伯爵。清朝文献中多写作布恬廷,日本人则称作普嘉琴。他出身贵族,少年时入海军学校读书,不到20岁即随拉扎列夫作环球航行,参与保护俄北美领地阿拉斯加,历时三年。后来他参加过高加索战争,军阶渐高,却被发现颇有外交才华,屡屡奉派出使:1842年,率武装使团前往波斯,逼迫其与沙俄建立外交关系。1852年,普提雅廷被任命为赴日公使,率领一支舰队前往日本开展谈判,库页岛的归属为重要议题之一。1854年,俄国与英法爆发北太平洋战争,他在奉命撤退之际绕行日本海,勘测清朝的东北海疆,发现大彼得湾等良港,并参与指挥在鞑靼海峡以及河口湾的战斗。1855年2月7日,普提雅廷与日方代表川路圣谟在下田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规定库页岛保持现状。1857年夏,他作为赴华公使,经由黑龙江口、鞑靼海峡前往天津,于次年逼迫清朝签订《中俄天津条约》。沙俄侵占我东北大片国土,此人乃重要推手之一,海参崴彼得大帝湾的一个小岛,被命名为普提雅廷岛。

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作家、剧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他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破产后迁至莫斯科。契诃夫19岁进入莫斯科大学学医,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发表了《胖子和瘦子》《苦恼》《普里希别叶夫中士》等作品,以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专制黑暗和人性扭曲,引起世人关注。他也写作了《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戏剧作品,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其时原属中国的库页岛已正式变为俄国的萨哈林岛,以苦役岛恶名远播,受到知识界的关切,契诃夫决意亲自前往该岛。他广泛搜罗和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与地图,于1890年4月自莫斯科启程,经过西伯利亚,在7月中旬到达库页岛。契诃夫在该岛北部和南部做了深入调查,与各色人等交谈和做笔录,历时三个月有余,做了一万多张卡片,留下一宗极为珍贵的资料。1895年,其《萨哈林旅行记》出版,他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很高兴我那小说的衣柜里,居然会挂上这件粗硬的囚衣,让它挂着吧!”1904年7月15日,契诃夫病逝于德国的温泉疗养地巴登维勒尔,遗体被运回莫斯科安葬。

维特

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1849—1915),19、20世纪之交的俄国杰出政治家,俄廷重臣。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任高加索财产局长,母亲出身名门。他1870年毕业于敖德萨的新俄罗斯大学,获得副博士学位。维特先在敖德萨总督办公厅工作,不久后转往铁路系统,因才能出众受到亚历山大三世赏识,于1892年2月升任交通大臣,半年后改任财政大臣,任职时间长达十年,因大力推行全面的工业和经济改革,声望卓著。作为一个时期内沙俄政坛的主要操盘手,维特极力推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与李鸿章签订《俄清秘密同盟条约》和《东清铁路协定》,并在日俄战争后的朴茨茅斯谈判中力挫日本外相,拒绝撤出库页岛。双方讲和后,尼古拉二世为酬谢维特在谈判中的出色表现,赐予“萨哈林伯爵”的封号。而宫中那些素来不喜欢他的激进派,以日本人割占南库页的事实,讥称其为“半个萨哈林伯爵”。

日本

最上德内

最上德内(1755—1836),航海探险家,地理勘测学者。他出生于出羽的一个农家,距虾夷地甚近,随著名学者本多利明学习天文、测量和航海术,后参与官方组织的一系列探险活动,先后到达虾夷岛、千岛群岛、库页岛等地,开展地理勘察。最上德内熟知阿伊奴和爱奴人的生活习俗,通俄语,1792年在南库页西岸名寄(那约洛)雅丹姓姓长府中发现满文文书,系由三姓副都统衙门下发的。1808年,他受江户幕府派遣再到库页岛勘察,由于行进艰难,只到达北宗谷附近就被迫返回,但又一次从雅丹姓长那里见到多种满汉文书,很有文献价值。著有《虾夷草纸》一书。

松田传十郎

松田传十郎(生卒年不详),地理勘测学者。1808年受江户幕府派遣,与间宫林藏一起前往库页岛探险和测绘地形图。二人渡过宗谷海峡至岬角上的白主后分作两路,松田传十郎沿西海岸前进,越过北宗谷,到达拉喀角。此处接近北纬52度线,距黑龙江河口湾已不太远,因为道路难行,就在拉喀立了个木制界标,然后就沿原路返回。间宫林藏本拟沿东海岸前进,因无法绕过北知床岬,不得不横越岛上山岭,到达西岸后再向北走,快到拉喀时与松田相遇,二人共同查看所立界标,然后一起返航。

间宫林藏

间宫林藏(1780—1844),本名伦宗,号芜崇,探险家,地理勘测学者。他出生于今茨城县伊奈町一个农民家庭,天资聪明,在村里的小学接受启蒙教育,16岁前往江户,作为被称为“北海道开拓先驱”的村上岛之允的学生,也参加了其主持的一些土木工程,掌握了测量和绘图技术,同时得到不少地理学知识,曾独自踏勘过九州、四国等地。1799年,间宫跟随村上岛之允第一次踏上了虾夷地(北海道),做了大量勘测和调查,并于次年被幕府正式录用,任职于虾夷地。他在函馆见到了著名学者伊能忠敬,建立了师徒关系。间宫林藏后来参加了对南千岛群岛的勘察,1806年正在择捉岛勘测时,遭遇沙俄海军的突袭,险些丧命。他曾说:“我一直十分后悔没能战死在择捉岛,并因此经常夜不能寐,但也因此建立了要前往桦太勘测的必死决心。”1808年春,间宫与松田传十郎受命前往库页岛勘察,越过北宗谷至拉喀后返回。间宫林藏心有不甘,当年7月再次沿西岸北上,抵达中部时天气已冷,又缺少食物,权且返回南部的真冈越冬。1809年1月末,间宫再行北上,5月中旬到达了库页岛北端。返程中他在拉喀角的诺垤道停留,住宿于当地乡长考尼家,在他们前往大陆贡貂时跟随前往,将沿途和德楞行署木城的贡貂发放乌林体制记录下来,并描绘了一些人物和场景,收入所著《东鞑纪行》。间宫林藏等人返航时沿江而下,对永宁寺碑做了简单记录,经黑龙江河口湾回库页岛。一些世界地图上将鞑靼海峡标注为“间宫海峡”,就是得自他此次探险的所谓发现。晚年的间宫林藏因高桥泄密事件被指为“告密者”,郁郁寡欢,1844年病逝。

榎本武扬

榎本武扬(1836—1908),通称釜次郎,号梁川,江户幕府与明治时期的大臣,海军中将。他出身于幕臣世家,先后在昌平坂学问所、长崎海军传习所读书,因订造“开阳丸”号巡防舰留学荷兰,归国后被任命为舰长,不久即为幕府海军的副总裁。1868年1月3日,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宣布“王政复古”,明治天皇颁诏宣布新政,废除幕府,榎本武扬等人率舰反叛,在虾夷地(北海道)建立政权,自称“虾夷德川将军家臣武士团领国”,榎本武扬被选举为总裁,叛乱平复后被捕入狱两年,得到赦免并出任开拓使判官,曾至库页岛做资源调查。1874年6月,他以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抵达彼得堡,与沙俄外务大臣戈尔恰科夫签订《日俄桦太千岛交换条约》,商定日本以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南部,换取俄国所属千岛群岛中的得抚岛及其以北共18个岛屿。此人后来曾任日本驻华公使和外相,与李鸿章多有信函往来。

长冈外史

长冈外史(1858—1933),都浓郡末武村(今山口县下松市)人,陆军中将。他曾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旧二期、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并赴德国留学,1902年任步兵第9旅旅团长、陆军少将。日俄战争期间,长冈外史任参谋本部次长,在对马海战获胜后建议占领库页岛,制订了《桦太作战攻略》。此议遭到军中大佬的强烈反对,但长冈始终坚持,后在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和外相小村的支持下,得到天皇批准。1905年7月7日,日北遣舰队运送“桦太派遣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五旅团在阿尼瓦湾登陆,俄军炮台发炮轰击,但很快被打哑,次日即占领科尔萨科夫城。这之后日军海陆配合,一路北攻,当月即占领全岛,俄军司令利亚勃诺夫中将率部投降。9月5日,日俄两国在美国的朴次茅斯签订和约,规定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土地归属日本。

大谷光瑞

大谷光瑞(1876—1948),日本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第22代当主,法号镜如,其父明如乃本愿寺第21代当主,积极推进教团的现代化,致力于向海外发展,1884年即在海参崴建寺开教。大谷光瑞也是一个探险家,1902年曾率队在我国新疆活动,次年因父亲去世回国继位,后来又有两次前往新疆探险。日俄战争期间,本愿寺派出了大量的随军传教僧人,并在大连和库页岛兴建寺院。1913年,大谷光瑞会见了孙中山,并出任中华民国政府顾问,后因为教团的巨额债务被迫退位,隐居大连。1947年返回日本,次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