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朴素的贡品

正是因其北部正对着黑龙江入海口,库页岛曾被称作“黑龙屿”[1],清晰表明该岛与这条中国北方的最大河流以及与东北亚大陆的地缘关系和历史渊源。而不甚准确的是,屿者,小岛之谓也,如此称呼,仍属于瞎子摸象,缺少完整的认知。库页岛南北绵延近两千里,东西最宽处逾三百里,面积大约七万六千平方公里,超过台湾与海南岛的总和,曾为我国第一大岛。岛上有高山大川,密林广甸,大量的湖泊沼泽,丰富的煤炭和石油矿藏,尤其是久有渔猎之利。又以东北临鄂霍次克海,南与日本的北海道隔海相邻,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诚一宝岛也!

从幽渺的远古以迄唐朝,库页岛上的部族应是从属于肃慎氏,追溯这个东北大岛的历史沿革,必须与肃慎相联系。而肃慎作为东北地域的一个古老民族,传说在舜帝时即赴中原进贡弓矢,成为朝廷恩泽远被、幅员辽阔的象征。夏代大禹定九州,商周两朝代兴,边远部族“各职来贡”,地处荒僻的东北民族肃慎皆不辞遥远,派人持贡物前来朝贡。周成王时四海臣服,以僻处东北之地的肃慎(又作息慎)前来归顺,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2]而至周景王十二年(前533),更是让大夫詹桓伯宣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3]此时周室已弱,仍对国家之疆域做出这样的表述。

肃慎氏之部落和地域虽与时加减,而在黑龙江下江地区、乌苏里江流域,包括海中的库页岛,向南至长白山北麓一直较为稳定,所谓“白山黑水”是也。汉武帝曾在下诏举贤时说:“朕闻昔在唐虞,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周之成康,刑错不用,德及鸟兽,教通四海。海外肃慎,北发渠搜,氐羌徕服。”[4]

为什么称肃慎为“海外”?注释曰“在夫余之东北千余里大海之滨”。大致指明了其所在方位,却不够完整。海外,古籍中或用指边远之地,但毕竟与“海滨”有别。此处立意,窃以为应与库页岛相关——那个绵延两千里的大海岛,向为古肃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于东汉的《大戴礼记·少闲》,也以“海外肃慎”的万里来朝,作为皇朝雍熙、政治澄明的实证。[5]

肃慎之地寒冷而不贫瘠,出产多珍异,所贡方物当有多种,如参如貂,如玛瑙和珍珠,但标志性物件则是不起眼的“楛矢石砮”。曾有一个与孔夫子相关的著名故事,记述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隼坠落该国宫苑而死,经过查验,发现隼身被一支箭贯穿,箭头为石块制成,众人不知来历,陈惠公命人拿着死隼到孔子所居馆舍请教,夫子侃侃而谈,讲述楛矢石砮的历史与政治背景。《国语·鲁语下》: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古者分同姓以珍宝,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于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椟,如之。[6]

尺有咫,即一尺八寸,若说石箭镞达如此之长,令人难以置信,当不乏夸张色彩。推测应是石镞与箭杆合起来的长度,证之以《史记·孔子世家》,作“楛矢贯之,石镞,矢长尺有咫”,是。即便如此,一只受伤的隼由东北极地带箭飞至中原,也堪称神奇了。这里的隼,当是后世所称的海东青。而武王克商后,以肃慎所贡楛矢石砮赐予陈国,珍藏于金椟之中,恰与此隼所中之箭相吻合,也称奇异。诸书收录此事,一以述异志怪,一以推崇圣人之博闻强记与通晓典故,主要则在于阐解西周时边远部族与中央政权的贡纳关系:肃慎氏楛矢之贡的文化意义,所贡楛矢石砮的去向与礼制内涵,讲述得清晰可信,言之凿凿。

石镞,即以坚石制作的箭镞,关乎其材质的说法亦多。有人说是松花江中松脂化石,也有人指为江中松榆等枝干的化石,或说乃玛瑙、燧石、碧玉。《大明一统志》记述:石砮乃“黑龙江口出,名水花石,坚利入铁,可锉矢簇,土人将取之,必先祈神”[7]。而清初流放宁古塔的江南诗人吴兆骞曾随进剿罗刹的官军至黑龙江口,也在当地收集了一些石镞,可相印证。[8]石镞的产地与材料颇有差异,恰可证明古人随处取材制作,而黑龙江口一带与对面的库页岛即其重要产地。

对于究竟什么是楛矢,说法更多。《史记》集解只说“楛,木名”,后人或指为长白山的桦木,或言乃一种江中树枝化石,或称灌木杞柳。当以后一说近似。楛,粗劣不坚之谓也,此处应指荆条。东北大山中随处可见此类荆条,坚硬挺直,粗细适宜,即便不加石镞,将前头削尖就可以射物。乾隆帝曾有一首小诗《斐兰》,指用榆柳之枝做的小弓,儿童执以嬉戏,骑射技艺也得以养成。尾联“曾闻肃慎称遥贡,可惜周人未解施”[9],未提到楛矢石砮,而以“蓬矢桑弧”为祖先肃慎氏向周室贡献之物,甚是。

肃慎氏之地后来有所分化,也被强邻兼并,而种族不绝,文化与习俗未变,人们仍习惯于以“肃慎”称之。如《后汉书》卷八十五: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自汉兴已后,臣属夫余。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即死。[10]

描述的重点仍在于楛矢石砮。或也正由于其贡物之质朴,古老的肃慎被称为君子之国。《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有君子之国。”[11]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肃慎氏。

楛矢石砮,既是肃慎部落打猎时所用之箭,也是一种极为朴素的贡品,从而成为东北极地文化的标志物。历朝记载此物,都不在于其自身价值之昂,而在于所来之远、进贡者心念之诚。它是常见的,普通的,随地取材而非统一规格的。颇有些学者非要从价值上寻觅原因,千方百计去证明其稀有和珍贵,应是认差了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