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公序良俗原则是如何调整和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

法条索引

《民法典》第8条

解读与适用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共秩序是指社会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共道德,由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民法典》第8条明文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而且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彻于《民法典》的全文。《民法典》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14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为不违背公序良俗。第153条第2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无效。

公序良俗原则在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和企业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完善法律的功能。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解释、补充法律起着重要作用。实践中,审判人员应依诚信、公平的观念正确解释法律、适用法律。二是利益平衡的功能。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兼顾对方当事人利益和社会一般利益,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诚实商人的标准,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三是弘扬社会公共道德的功能。公序良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和人们生活有关的、能够为多数人共享的领域或范围,公序良俗都可能存在。社会普遍性主要表现为公序良俗能够符合预期,能够符合普遍性的价值观念,较大范围内为多数人所共同认可。

特别提示

一是注意公序良俗与诚实信用原则的联系与区别。两者的联系在于都要求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区别在于诚实信用原则调整和规范的对象是个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公序良俗原则调整的主要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诚实信用原则主要适用于财产关系,特别是商品交换关系,强调在交易活动中恪守信用、讲究诚实,而公序良俗原则主要适用于民事法律领域,同时普遍适用于各种民事关系。

二是公序良俗原则不仅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法律适用规则。如司法实践中,危害国家公共秩序、危害家庭关系、违反道德以及暴利行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借贷合同无效。

典型案例

某村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不收门票,该村内河堤旁边栽种有杨梅树,该村村委会系杨梅树的所有人。杨梅树仅为观赏用途,该村委会未向村民或游客提供杨梅采摘旅游项目。吴某某系该村村民,其私自上树采摘杨梅不慎从树上跌落受伤。

随后,该村委会主任拨打120求助,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有村民将吴某某送往市区医院治疗,吴某某于摔倒当日抢救无效死亡。吴某某子女李某某等人以村委会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起诉该村委会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共计60余万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认为,案涉景区属于开放式景区,未向村民或游客提供采摘杨梅的旅游项目,杨梅树本身并无安全隐患,若要求村委会对景区内的所有树木加以围蔽、设置警示标志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显然超过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标准。

法院认为,吴某某私自爬树采摘杨梅,不仅违反了该村村规民约中关于村民要自觉维护村集体的各项财产利益的村民行为准则,也违反了爱护公物、文明出行的社会公德,有悖公序良俗。事故发生后,村委会亦未怠于组织救治。吴某某因私自爬树采摘杨梅不慎坠亡,后果令人痛惜,但村委会对吴某某的死亡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编写人 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