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社会企业作为商业向善的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与改善商业环境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1990年,“社会企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意大利,并通过期刊《社会印象》(Defourny and Nyssens, 2010) DEFOURNY J, NYSSENS M. Conceptions of social enterpris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J].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2010,1 (1): 32–53.得以推广。1993年,社会企业开始进入欧盟其他国家和美国。在此背景下,美国和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成为了关于社会企业的研究和辩论中心(João、Jabbour and Galina, 2017) JOÃO I D S, JABBOUR C J C, GALINA S V R.What is a social enterprise? Revising old concepts and interviewing social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organisational transformation & social change, 2017,14(2):127-147.。社会企业在各国的诞生时间、背景、社会地位与作用不尽相同,致使各国对其研究不均衡,在概念的界定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即社会企业是一种通过商业行为实现社会目标的混合型组织。它以市场为导向,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首要和根本驱动,为特定的对象提供服务,并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

“社会企业”一词于2004年被正式引入中国,近年来社会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云南等地社会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政府的政策引导在社会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继佛山市顺德区、深圳市、北京市出台社会企业认证与孵化政策之后,成都市于2018年出台了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系列文件,如《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社会企业促进社区发展治理的意见》《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培育社会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并完成了首届社会企业认证工作,认定首批12家社会企业。受社会企业家出差、调研时间等因素影响,虽然我们只获得了10家社会企业的走访准许,但收获颇丰。从访谈结果可知,社会企业已成功嵌入成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中,并在“三农”、扶贫、文化传承、健康养老、幼儿教育、女性创业、社区治理、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访谈内容涉及创业初心、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创业团队、组织发展历程、商业模式、经营管理哲学、关系网络、政府作用、评价标准、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全面呈现了社会企业原貌及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学者研究社会企业提供了大量素材,不仅有助于推进社会公众对社会企业及社会企业家的认知、关注、接纳与支持,而且有助于政府厘清其行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