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理篇: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区块链技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很多技术的新型集成应用模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可区块链和无许可区块链是区块链技术的通常分类(Mainelli和Smith, 2015(1)),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联盟链可视为许可区块链的一种。中本聪(2008)(2)的论文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奠定了区块链的技术框架。Eyal等(2016)(3),Zyskind等(2015)(4),Jesse等(2016)(5)系统地研究了区块链技术特点和技术构成,认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匿名性、公开可验证、可溯源、代码开源等特点,是对密码学、P2P网络、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技术的集成。在区块链的技术架构方面,我国学者也作了相关探索。袁勇等(2016,2017,2018)(6)(7)(8)通过解构区块链的核心要素,提出了区块链系统的基础架构模型。朱岩和王巧石等(2019)(9)从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和需求出发,阐明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基础架构,并以比特币为例详细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各种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的相关研究也正在开展,如IBM、阿里、腾讯、微众银行纷纷推出了区块链即服务(BaaS)基础架构,以实现可扩展性。尽管如此,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如安全性、可伸缩性以及标准化问题等(Christidis和Devetsikiotis, 2016(10);Deshpande等,2017(11);ESMA, 2017(12))。从应用角度来看,最初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实现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去中心化。在比特币之后,其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如莱特币、瑞波币等相继出现(Gerald, 2015;(13)王晟,2016;(14)姚前,2018; (15)Valerio等,2019 (16))。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也已经启动(徐忠等,2016 (17))。当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已经从数字货币逐渐延伸至金融、能源、制造、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张宁等,2016(18);Jan等,2017(19);Mary等,2019(20)),其中金融行业的技术应用增长最快(Laurie等,2019(21))。

部分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界定。徐忠等(2018)从Token、智能合约和共识算法三个维度归纳出目前主流区块链系统采取的“Token范式”,并给予经济学解释。(22)姚前(2018)提出,如果说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各类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化学反应”,那么经济机理则是其中的“催化剂”。(23)他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区块链技术的激励相容设计,认为通过激励相容的算法规则和相关契约安排,可使分布式协同作业真正成为可能。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区块链技术很有可能改变组织的形态、规模以及进行业务交易的方式(Behnke和Janssen, 2019(24);Vida等,2019(25);Saurabh等,2020(26))。与此同时,数字货币的经验表明,许多因素可以重塑区块链技术体系(Ølnes等,2017 (27);庄雷和赵成国,2017 (28))。区块链技术虽然可以促进分布式系统的规模化,但是需要获得分布式信任的驱动力,需要潜在的社会性、经济性因素去指导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和部署(Alex等,2017)。(29)因此可以认为,制度、市场、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而区块链技术也在通过某种机制影响着制度、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变革。Mori(2016)发现,对区块链进行技术预见时,遇到的障碍中只有20%是基于技术的,而其他80%则归因于业务实践和其他因素。(30)区块链技术可看作一种新的制度技术、经济技术和市场技术,使得新型的组织运作模式成为可能。因此,本书可以置身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分析框架之下展开,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