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快完善孵化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书旨在系统考察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以判断现有孵化器体系的发展成效与不足,并从中寻找加以改善的方向。具体地,本书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出发,测度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并进一步从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探讨其异质性影响;其次,综合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从微观机制与空间机制两个方面考察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具体机制与影响路径,并发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旨在提高孵化器体系运行效率、强化孵化器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为导论。本章重点论述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从中提炼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并说明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首先,结合市场失灵、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企业生命周期、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等相关理论,归纳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概念与分类、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最后,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合性评述,从而明确本书研究起点与边际贡献。

第3章为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基础分析。本章突破已有的研究在数据条件、研究方法以及变量选取等方面的局限,采用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这一大型微观数据集(1),并运用较为前沿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实证检验孵化器对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企业生产率等创新过程的各主要阶段以及非技术创新(包括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影响效应,从而实现对于孵化器对企业创新促进效应较为精确和全面的检验。此外,还借助CDM模型以及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本章旨在初步揭示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并为异质性效应和促进机制等后续一系列章节的具体展开做铺垫。

第4章从微观视角考察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在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本章从孵化时间、企业异质性等微观层面探讨孵化器的异质性作用。首先采用动态扩展的PSM-DID模型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企业创新水平随入孵时间的变化,其次运用门限面板模型、分位数PSM-DID模型等从所有制性质、行业特征、企业规模、企业创新发展阶段等视角出发进行考察,从而详尽考察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章的作用在于揭示孵化规律与特点,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实施精准孵化和优化配置孵化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第5章从宏观视角分析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本章主要分析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所存在的时间差异与地区差异,以便为从全国层面优化孵化体系建设和合理配置孵化资源提供指导。首先,对孵化器产业的动态发展与空间布局进行一般性描述,并从全国视角考察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判断“孵化器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是否普遍成立。其次,采用非参数面板时变系数模型考察孵化器促进效应的动态变化。最后,分地区考察孵化器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所有制等地区特征剖析地区差异形成的原因。

第6章为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在效应(包括异质性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本章系统考察了孵化器对企业创新促进作用得以发挥的微观机制。首先,基于现有相关理论归纳总结可能的作用机制,具体提炼出管理效率、人才结构、融资水平、产学研合作、行业资源获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六大机制。同时,借助于独特数据集和可行分析方法,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各个机制(包括内部结构)进行实证检验,并发掘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第7章为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空间机制。基于孵化网络理论、孵化器集群理论以及区域间技术溢出理论,本书首次提出“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一假说。随后,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空间溢出效应(包括长期和短期)是否存在进行检验,并探讨这种空间效应发挥作用的具体路径。一方面旨在完善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更好地发挥孵化器在活跃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科学指引。

第8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对本书的研究进行总结,提炼出主要的研究结论。其次,以研究结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助于提升孵化器运行效率并发挥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的可行性政策建议。最后,对本书的不足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图1-1 本书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