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触发BWP Switching的DCI设计——显性触发和隐性触发

利用“调度DCI”触发BWP Switching,仍可以有“显性触发”和“隐性触发”两种方法:显性触发即在DCI中有一个显性的域指示BWP Indicator[44];隐性触发即DCI中不包含BWP Indicator,但通过DCI本身的存在性或DCI中的其他内容触发BWP切换。一种方法是当UE接收到调度自己数据传输的调度DCI(Scheduling DCI)时自动切换到较大的BWP[33];另一种方法是如果UE发现Scheduling DCI实际调度的频域范围超过了当前的BWP,则切换到较大的BWP[18]

“隐性触发”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一是只能在一大一小两个BWP之间切换,如图4-29所示,没有检测到调度自己的DCI时保持在较小的BWP中,当UE检测到调度自己的DCI时就切换到较大的BWP。而如4.2.7节所述,下行和上行分别需要支持最多4个BWP之间的切换,因此这种方法无法满足要求。

二是对于很小数据量的数据传输,终端不一定要切换到宽带的BWP,完全可以停留在窄带的BWP,从而保持省电效果。如果采用“隐性触发”,则无论调度的数据量大小,都必须切换到宽带BWP,这是不尽合理的。

图4-29 根据调度DCI的存在性“隐性触发”BWP切换

基于实际调度的频域范围的“隐性触发”方法可以避免上述“盲目切换到宽带BWP”的问题,但它具有和4.1.1节中第一种多SCS PRB Indexing类似的问题,即需要一个在整个系统带宽内定义的PRB Indexing,造成调度频域资源的DCI开销过大,不如在BWP内进行资源指示的方法高效、简洁。由于PRB Indexing只定义在BWP内部(如4.2.1节所述),这种方法也不适用。

“显性触发”方法可以通过在DCI中包含2 bit BWP Indicator,实现4个BWP之间的自由切换。如图4-30所示的例子,除了用来以省电模式监测PDCCH的较小的BWP(DL BWP 1),还可以在不同的频域范围为UE配置不同的用于接收PDSCH的较大的BWP(DL BWP 2、DL BWP 3),通过BWP Indicator的指示,可以让UE切换到DL BWP 2或DL BWP 3。

如4.1.6节所述,在NR系统中,载波聚合和BWP操作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因此在DCI中,BWP Indicator和CIF(载波指示符域,Carrier Indicator Field)是两个不同的域(Field)[57]

图4-30 根据BWP Indicator“显性触发”BWP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