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 长PUCCH结构设计

如5.5.1节所述,NR支持长PUCCH的目的是保证上行控制信道有较好的覆盖[29-31]。因此,3GPP在讨论长PUCCH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定下了一个原则,即要求长PUCCH具有低PAPR/CM。同时,为了在时域上积累更多能量,长PUCCH还可以在多个时隙上重复传输,而NR短PUCCH是不支持多时隙传输的。另外,为了承载不同的UCI负载,以及满足不同的覆盖需求,在一个时隙内,若长PUCCH支持多种时域长度,则能够有效地提高上行频谱效率,如图5-51所示。经讨论,RAN1 #88bis次会议确定长PUCCH的时域长度为4~14个符号。在进行具体的PUCCH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PUCCH结构具有可伸缩性(Scalability),避免引入过多的PUCCH格式,即一种PUCCH格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时域符号长度。

为了满足长PUCCH低PAPR的设计原则,两种直观的设计如下所述。

· 使用类似LTE PUCCH格式1a、格式1b的结构,即频域上使用ZC序列,在时域上使用OCC序列,RS与UCI映射到不同的时域符号上。

· 使用类似LTE PUSCH结构,RS与UCI映射到不同的时域符号上,采用DFT-S-OFDM波形。

图5-51 PUCCH覆盖半径示意图

第一种结构使用序列,因此只能适用于负载较小的情况,但检测性能好,且支持多用户复用,对于1~2 bit UCI负载场景来说是最优的信道结构。第二种结构结合信道编码,可承载较大量UCI信息。如前所述,PUCCH设计的需求是大覆盖和大容量,但是从一个终端的角度来看,这两项需求又不一定需要同时满足。

· 对于UCI负载中等但上行功率受限的场景,合理的做法是降低频域资源数量,使用更多时域资源。此时若能够支持多用户复用,则更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

· 对于UCI负载较大的场景,则势必需要使用更多的物理资源(时域、频域)传输UCI。

NR系统最终支持3种长PUCCH格式,即PUCCH格式1、格式3、格式4,分别适用于上述3种应用场景(见表5-12)。

表5-12 NR长PUCCH格式

信道结构设计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为RS图案。对于PUCCH格式1,在标准化讨论过程中出现过如下两种方案(见图5-52)。

· 方案1:类似于LTE PUCCH格式1、格式1a、格式1b,RS占用PUCCH中间连续多个符号。

· 方案2:RS与UCI间隔分布。

RS开销相同时,低速场景中方案1与方案2的性能基本相同。但是高速场景中,方案2的性能要优于方案1。因此,NR PUCCH格式1采用RS与UCI间隔分布的图案,且RS占用偶数位符号上(符号索引从0开始),即前置RS,有利于降低译码时延。PUCCH格式1的跳频图案中两个跳频部分包括的时域符号尽量均匀。PUCCH时域长度为偶数时,第一跳频部分与第二跳频部分的时域符号数相同。PUCCH时域长度为奇数时,第二个跳频部分比第一个跳频部分多一个时域符号。

图5-52 PUCCH格式1 RS图案示意图

2017年6月的RAN1 #AH2会议中,对于PUCCH格式3、格式4提出如下两种RS图案方案。

· 方案1:每个跳频部分中包括1列RS,RS位于每个跳频部分的中间。

· 方案2:每个跳频部分中包括1列或2列RS。

虽然RS越多,信道估计精确度越高,但是相应的传输UCI的物理资源数量也会减少,导致UCI的编码速率上升。要想得到最优的检测性能,需要综合考虑信道条件、PUCCH时域长度和UCI的负载。经多次讨论后,NR系统确定基站可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上行信道(适用于PUSCH和PUCCH)是否使用额外RS(Additional DM-RS)。未配置额外RS时,PUCCH格式3、格式4每个跳频部分中包括1列RS。配置额外RS后,若每个跳频部分包括的时域符号数量不大于5,则包括1列RS,若每个跳频部分包括的时域符号数量大于或等于5,则包括2列RS(见表5-13)。

表5-13 PUCCH格式3、格式4 RS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