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Type A与Type B映射类型

在5.2.6节中,我们讨论了支持灵活与调度的“浮动”信道结构,考虑到现实产品实现的难度,仍然保留了时隙结构作为调度的参照,即信道可以在时隙内部浮动,但不能跨时隙边界随意浮动。如果一个信道的起始点比较接近一个时隙的末尾,而信道的长度又比较长,则其尾部有可能进入下一个时隙内。从调度信令角度,这种跨时隙边界的时域资源分配也并没有什么难度,但这同样会对设备实现带来额外复杂度,从设备时序操作角度,还是需要在每个时隙范围内完成各种信道处理。因此,在R15阶段,最终确定一次传输不能跨越时隙边界,如图5-24所示。在R16 URLLC项目中,为了降低时延,提高调度的灵活性,跨时隙边界的调度方式在上行数据传输中被支持。

图5-24 不允许一次传输跨时隙边界

即使只允许信道在一个时隙内“浮动”,这对设备实现仍然是较高的要求,对所有5G终端均强制满足这个要求是不尽合理的,虽然低时延的5G业务(如URLLC业务)要求在时隙内随时开始传输PDSCH、PUSCH,但大量普通eMBB业务并不需要这么严格的时延要求。因此,最终决定定义两种调度模式:时隙型调度(Slot-based Scheduling)和非时隙型调度(Non-slot-based Scheduling)[8]

时隙型调度其实就是保持和LTE类似的时域结构,即时隙(5G NR系统的一个时隙包含14个符号,长度相当于LTE系统中的子帧)头部几个符号用于传输PDCCH,而PDSCH或PUSCH原则上占满这个时隙中剩余的其他符号[如图5-25(a)所示]。而非时隙型调度则可以从时隙内的任何位置开始,即基于Mini-slot或基于符号的信道结构[如图5-25(b)所示]。从理论上说,非时隙型调度可以设计一套和时隙型调度截然不同的资源分配方法(如由RRC配置不同的可选资源表格、采用不同的起始符号指示参考点等),以使非时隙型调度摆脱LTE设计的限制,获取更大的灵活性。但最终出于简化设计考虑,还是决定对两种调度模型采用尽可能统一的设计,唯一的区别是DMRS(解调参考符号)的时域位置的指示方法有所不同。

图5-25 5G NR的两种数据信道映射类型

如图5-25所示的示例,假设DMRS位于PDSCH中的某个符号(图中的DMRS图案仅供示意性的说明PDSCH的时域资源结构,NR系统的DMRS设计详见TS38.211),如果是时隙型调度,则由于PDSCH占用一个时隙的所有可用符号,DMRS放在时隙中相对固定的位置,可以相对时隙边界定义第一列DMRS的位置(如图5-25(a)所示),如“第一列DMRS位于时隙的Symbol 3”,这种DMRS映射类型被命名为Type A。如果是非时隙型调度,则由于PDSCH可能从时隙的中间某个位置开始,DMRS的位置会随PDSCH的位置浮动,因此无法相对时隙边界定义第一列DMRS的位置,只能相对PDSCH的起始点定义第一列DMRS的位置[如图5-25(b)所示],如“第一列DMRS位于PDSCH的Symbol 1”,则这种DMRS映射类型被命名为Type B。因此,5G NR标准同时支持PDSCH/PUSCH映射Type A和映射Type B,相当于支持时隙型调度和非时隙型调度两种资源调度模式,普通eMBB终端和业务可以只支持映射Type A和时隙型调度,URLLC等低时延终端和业务还需要支持映射Type B和非时隙型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