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银行经营管理分析框架——理论基础

从地位和作用看,银行是货币政策从中央银行向实体经济传导的重要环节,是各经济主体实现跨时间、跨地区、跨领域资金融通、信用转换、信息共享的重要纽带。银行以其庞大的线上线下渠道、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复杂的内部运作机制,连接宏观和微观,联通经济和金融。因此,银行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概念,需要全面分析银行经营管理状况,并考虑内外部的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既包括业务结构,又包括内部管理,而内部管理既涉及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资源配置、配套支撑等基本要素,又涉及公司治理、机构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内控管理、合规管理等延伸要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银行经营管理分析框架应包含3个层次,即经营环境、业务结构、内部管理。其中,内部管理层次包含4个领域,即业务发展、风险管理、资源配置、配套支撑;还可以从3个视角去审视上述4个领域,即时间视角(战略管理、内部管理主体、财务管理)、管理视角(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主体、机构管理)、约束视角(内控管理、内部管理主体、合规管理)。这样就可搭建一套完整的框架,在本书中称为3-4-3框架,如图2-1所示。这套框架可以作为系统梳理银行经营管理各领域、层面、环节之间的逻辑和脉络的分析工具。

首先来分析银行经营管理的3个层次(即经营环境、业务结构、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如果用3个同心圆表示3个层次,那么外层的同心圆表示经营环境,中层的同心圆表示业务结构,内层的同心圆表示内部管理。换言之,经营环境、业务结构、内部管理的关系是由大到小、由外而内的(详见图2-2),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

图2-1 银行经营管理分析框架

图2-2 3个层次传导

从正向看,经营环境是银行经营面对的外部因素,银行需要在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中捕捉业务机遇,获得发展空间。同时,银行对业务机遇的捕捉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受到自身条件制约的。如果说不同风险–收益组合形成的经营环境是银行经营的无差异曲线,那么业务结构就是银行的约束线,即银行对各类客户的服务能力取决于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否丰富、是否到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部分资产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故银行业务结构调整速度相对较慢,且往往会形成某种路径依赖。当然,银行业务结构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银行内部管理能力,即银行在产品供给上能否满足客户需求,在资源配置上能否跟进经营环境变化,在配套支撑上能否利用最新技术成果等。良好的内部管理能够帮助银行及时调整业务结构,将资产投到效率更高的领域,从而提升银行整体经营质效。

从反向看,当经营环境出现负面变化时,例如某一区域或某一行业出现经济衰退,作为经济金融重要纽带的银行很难规避风险,但受到冲击的程度因行而异。这主要取决于银行的业务结构:在出现风险的地区或行业业务布局较多、资产占比较高的银行往往受到的影响较大,反之则受到的影响较小。一些经营范围相对受限、资产相对集中的城市银行、农村银行往往会因当地经济金融环境恶化而暴露出大规模风险。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即使是业务结构相似的银行,受到的影响也未必相同,这是因为内部管理会发挥重要作用。内部管理较好的银行:资本储备一般较为充足,损失吸收能力较强;风险政策执行一般较为严格,客户资质较高;资源配置机制一般较为灵活,业务转型速度较快,整体而言受到外部冲击的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