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们工作,然后活着
国家统计局2019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长为9.2小时,保持着“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最长工作时间的记录,几乎是德国人工作时长的2倍。也正是基于国人的勤奋,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工作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被摆在生活中首要位置的。无论是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被动地去匹配工作,还是在已经深入人心的市场经济里主动寻求自己喜好的工作;无论是90年代的精英们选择下海迎接时代变化的红利,还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偏爱进入体制内逃避变化带来的风险;无论是高校里提前实习、海投简历、为获得一份高起点工作而集体焦虑的菁菁学子,还是网吧里只愿做一休三、浑浑噩噩、放弃考虑未来的“三和大神”……工作之于每一个裹挟在时代变化中的个体,不仅是与个人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存在,也是影响我们的行为、思维和价值观的无形之物。而反之,我们又通过工作彰显自己在这个社会里的价值,将自己人生的这块重要组成部分,变作时代的一砖一瓦。
过去的俗语用“三百六十行”来统括不同的职业,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加之数字化变革对传统产业和社会功能的重塑,一些工作职业甚至是行业不断被挤压,逐渐被大众遗忘,大量新的工作形式和尚来不及定义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诞生。工作本身如同一面自转的棱镜,折射出不同代际、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格的个体多元多样的价值选择,也映照出岁月流转的碎片。
我们想做的,就是将这些抽象的描述,变成一个个具象的故事,跟大家一起,记录将要逝去的、发现被忽视的、深入习以为常的、挖掘尚且未知的各种各样的职业,以及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我们也希冀能透过这样一个个故事,将时间变化中一个职业影响、取代另一个职业的线索勾连起来,去对比不同的人的精神面貌,让今天这代人在工作中所困惑的、怅惘的,可以在过去找到可借鉴的经验和智慧;让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可以先从我们的故事里读到种种关于职业名词背后的具体概念。
2019年2月,“网易人间·寻业中国Work in China”长期征文连载开启,至今投稿源源不断。至此,能够有幸以图书的形式,和更多读者见面,当真可喜可贺。原本的专栏连载名字,是致敬著名非虚构作家何伟(Peter Hessler)的《寻路中国》,我们希望作者们的这些稿件,可以像这部经典的作品那样,为读者展现出了在时代变迁之下、纤毫毕现的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我们所拣选、呈现给读者的这些文字,亦不只是写职业故事,更没有高低贵贱和博眼球的奇异体验。在这里,每一位作者写的都是人心、是人性,是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选择,是不论喧嚣还是缄默的世事带给自己内心的沉淀。
这是一个工作在不断侵蚀、挤压生活的时代,工作有时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人置身事外,又身处其中,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似乎越发模糊,天枰两端似乎再难维持平衡。
真的有所谓的明确界限和绝对平衡吗?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许智博
网易人间工作室
2022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