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

4.2.1 河势 river regime

河道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走向和岸线、洲滩分布的态势。

4.2.2 海相 marine facies

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特征的综合。

4.2.3 陆相 terrestrial facies

陆地环境下,陆域物质经重力、水、风、冰川等作用,经侵蚀、搬运过程形成的沉积特征的综合。

4.2.4 海陆过渡相 marine-terrigenous facies

界于海相和陆相之间所形成的沉积特征的综合。

4.2.5 滨海相 littoral facies

海岸带范围的沉积特征的综合。

4.2.6 泻湖相 lagoon facies

泻湖环境所形成的沉积特征的综合,是海陆过渡相的一种。

4.2.7 河流相 fluvial facies

河流环境所形成的沉积特征的综合。

4.2.8 河漫滩 alluvial flat

洪水期沉积的河床以外的河流谷底部分。

4.2.9 河流阶地 alluvial terrace

由于河流下切形成的不被洪水淹没、沿谷坡生长的阶梯状地形。

4.2.10 拦门沙 bar

河口口门河床上,由于泥沙淤积而隆起的地貌形态。

4.2.11 海岸线 coastline;shoreline

海洋和陆地交汇的界线,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线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

4.2.12 潮间带 tidal flats;tidelands

大潮高低潮位上下限所及的岸滩。

4.2.13 淤泥质海岸 muddy coast

泥沙中值粒径D50小于0.03mm,海底坡度平缓,一般小于1/1000,水下地形无明显起伏现象的海岸。

4.2.14 粉沙质海岸 fine sandy coast;silty sandy coast

泥沙中值粒径D50在0.03mm~0.10mm之间,海底坡度平缓,一般小于1/400,水下地形无明显起伏现象的海岸。

4.2.15 沙质海岸 sandy coast

泥沙中值粒径D50大于0.10mm,以波浪为主要动力,底坡度陡,通常大于1/100的海岸。

4.2.16 基岩海岸

rocky coast

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多岛屿礁石,主要由基岩组成的海岸。

4.2.17 泻湖 lagoon

在滨海地带,浅海的一部分由于海岸砂坝、砂堤、砂嘴的发育,逐渐形成与海隔离或半隔离的水域。

4.2.18 海岸沙丘 coast dune

海岸沉积的泥沙在向岸风的搬运下横向运移形成的沙质堆积地貌体。

4.2.19 沙嘴 spit

海岸泥沙流在陆地突出部位形成的堆积体。

4.2.20 连岛坝 tombolo

连接岛屿与岛屿,或者连接岛屿与大陆的沙坝,是海岸在岛屿的掩护下而形成的一种海积地貌,又称连岛沙洲。

4.2.21 沿岸沙坝 longshore bar

大致平行于岸线延续的沙脊。

4.2.22 岬角 cape

向海突出的夹角状陆地。

4.2.23 潮汐通道 tidal-inlet

潮流作用占优势的沉积地貌体,由纳潮盆地、口门水道和涨、落潮流三角洲组成。

4.2.24 河口三角洲 estuary delta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三角状。

4.2.25 海岸侵蚀 coast erosion

海岸受到海浪冲击、泥沙磨蚀和海水溶蚀等作用而产生的后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