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掘成因,揭开人格背后的秘密

人格: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基于遗传学创作出了《遗传的天才》一书,书中他强调了遗传对个体差异形成的重要影响。为了创作这本书,高尔顿进行了大量的谱系调查。他针对1768年至1868年这一百年间出现的如英国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等共977名杰出人物进行了家谱调查。他发现,这些人的家族中,共出现了332名杰出人士,而英国普通的家庭中要高达4000人才会出现一名杰出人士。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人的能力是会遗传的,杰出家庭出现的天才的可能性比普通家庭的概率要高得多。据此,他还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优生学”这一概念,他认为想要生出优秀的孩子,必须择优选择配偶,以达到改良基因的目的。

高尔顿的研究说明了遗传在人的基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感情甚至性格的各种激素的分泌腺。可见遗传确实是个体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一个人的气质、兴奋强度、主动或被动性以及反应速度都和遗传息息相关。

基因相当于个体人格形成的硬性条件,但人格并不仅仅只受基因的影响,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会对人格造成影响,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格的作用更大。因为人类是社会性生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不可避免地与身边的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庞大的关系网里,每个人从出生就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受他们的思想和习惯。这种社会影响贯穿了个体人格形成的整个过程,自然对人格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在人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强度也不同。比如,幼儿时期,个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父母提供的家庭环境中活动的,这期间,遗传和环境的内在相互作用最为强烈。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离开父母,开始选择和建构自己的环境,这些环境将反过来进一步塑造个体的人格,遗传和环境最初的交互关系也转变为超前的交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影响着个体的人格,而个体也在改造着环境,个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作用最终造就了个体的人格。

小薇一直是个温温吞吞的女孩,从小到大也没怎么跟人起过冲突。小时候,小薇的父母工作都忙,没时间照顾她,她被送回老家跟着外婆一起生活。在小薇的印象里,外婆的性格一直是安静、不多话的,可是小薇的舅舅脾气却很是火暴,常常一言不合就在家里发脾气,外婆也拿这个舅舅没办法。但是舅舅对小薇很好,每次发工资都会给小薇买好吃的,定期还会给小薇买新衣服。一直到小薇读了大学,她都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外婆的性子安安静静的,舅舅的脾气却那么火暴。

直到有一次,小薇在评奖学金的时候被同学打了小报告,那时小薇第一次发了脾气,拉着那位同学跟老师对质了一番。老师了解了情况后,发现那位同学是故意污蔑小薇的,于是就把小薇的奖学金名额恢复了。同学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很惊讶,没想到一直温温吞吞的小薇也有发脾气的一天。其实小薇一直觉得自己的个性更像外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舅舅一样发脾气。

后来,舅舅听说了小薇发脾气的事就笑话她说:“你这个性格跟你妈妈一样,看着温吞,其实是个暴脾气。”

听舅舅这么一说,小薇还有些担心,她觉得自己还是稍微控制下脾气比较好,她可不想变成一个暴脾气的人。

小薇毕业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广告公司工作。因为广告这个行业需要创新的想法,小薇经常要参加各种各样的项目会议,所以没少见同事们因为一个方案争得面红耳赤。小薇一开始也经常因为方案细节和同事吵来吵去,但是时间长了,小薇发现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强迫自己平心静气地和同事讨论问题。改变工作方式后,小薇反而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因为她开小组会议的目的变成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不满。有了这个发现后,小薇也变得越来越平和了,公司的同事都夸她脾气好。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遗传是产生人格的基础,环境则是人格特质的添加剂,二者缺一不可。研究表明,人格特质里的遗传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多重基因。遗传对人格特质的影响极其复杂,连科学家都没有彻底弄清楚这些基因是怎样彼此交互影响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探讨遗传对个性的影响时,要切记遗传不是个性形成的唯一因素,不要因为把遗传看作自己负面人格的原罪,就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