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109,人与自然的共性

人与自然的共性

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不容易,一个人生命最多能见证一个世纪的草木枯荣,那些屹立千年的胡杨,万年的磐石同样抵不过时光的侵蚀。物是人非的交替转变,曾经模糊不清的世事,迷离恍惚的情感,逶迤起伏的生命路程,不可消解的恩怨情仇,尝尽了多少人间烟火,煎熬了多少酸甜苦辣,如何洞穿世间迷离幻想,放下我执,随缘自在,“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人要顺其自然,就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共性和自然特质。

时光流转,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重峦叠嶂,江河奔流,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宇宙的运行?是“道”;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满目生机,郁郁葱葱,是什么力量唤醒沉睡的大地?是“道”;人生初始,呱呱坠地,咿呀学语,茁壮成长,求学就业,结婚生子,是什么力量成就多彩的人生?是“道”。这种无形的力量,绵绵不绝,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人们如果感知到这种力量,顺应这种力量,就会一帆风顺;如果体悟不到这种力量的存在,人生就会变得身不由己;说得更严重一点,如果我们逆着这种力量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自讨苦吃,甚至自取灭亡。所谓天道循环,生生不息,不管人们信不信,天道都是存在的

顺其自然,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去改变、影响、转移和乱象。

从万物并作的时候,看出循环不息万古长存来,所以说吾以观其复。

人生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年龄不同,人生每走一步,都会带着时代的节奏,如年轮的铅华、四季的分明般,不同的特质,人们常说,少年懵懂,青年激越,中年包容,老年达观就是这个道理。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人与自然的共同点很多,先总结14类。

人性如水,少年如溪,青年如河,中年如湖,老年如海;

人权似物,所有权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但人生没有所有权、选择权,只有使用权;

人如四季,少年如春,青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

人如日光,少年是晨曦,青年朝阳,中年烈日,老年夕阳红;

人如月,少年是月牙,青年是上弦月,中年是圆月,老年是下弦月;

人如植物,少年如叶,青年如花,中年如果,老年冬藏;

人生如茶,少年清香,青年浓烈,中年厚重,老年淡然;

人生如味,少年甜,青年辣,中年酸,老年苦;

人性不同,少年纯真,青年狂野,中年豁达,老年从容;

人之所求,少年简单,青年炽热,中年沉淀,老年知足;

人之所好,少年清欢,青年豪迈,中年成熟,老年平安;

人之情感,少年纯真,青年热烈,中年迷乱,老年是伴;

人生如画,少年是蜡笔画,青年是彩笔画,中年是油画,老年是素描;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人们在不同的阶段,认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出身、环境、教育,对自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视角和追求,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但是,生活的本质是人人想追求成功,有人与命运抗争,誓与红尘同生死,有人则有静观其变不动声色的禅心,但都置身于社会的“两难境地”。

繁茂的树木,为了使其往上生长,免生枝节,必需修剪;

汹涌的长河,为了免其任意流淌,造成泛滥,必须加堤;

日月的流转,为了保证周期运转,避免碰撞,必须制衡;

人们的欲念,为了保证社会秩序,防止犯罪,必须约束。

每个人在上述14个方面,都不能逾越,都面临着“两难选择”,在不同的时期,把握好节奏与范围,走好人生每一步,才是诠释人生真谛的人,完美的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是最虚,最静,最柔顺,从来不自作主张,违抗万物的生理。但我们需知道他的弱,是要养成容纳万事万物的真理,虚怀谦退,不逞主观的意气,才能明白天地间至公至正的大道。这是有主张的弱,有作用的弱,不是柔弱无能的弱。因此,天道最弱,也是最强。任你是如何有大势力的人物,总也不能够违背天道。你若逆天行事,便要得到天道最后的裁判,天道好似水一般。水是最柔,也是最刚。水最仁慈,能细润万物;但你若违背了水性,便有洪水之灾,能淹没高山大地,伤害无数生命。我们从这上面可以知道,天道的弱,正是他的作用,所以说弱者道之用。

如何理解溪、河、湖、海的“上善若水”,锻炼心性的纯真、狂野、豁达、从容,人之所欲的合理界定,正确理解苦才是人生,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繁才是世情,简才是生活,独才是成熟,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常才是大智,忘才是福气,舍才是得到,做才是拥有,学才是知识,谦才是提升,爱才是慈悲,戒才是加持,循才是超脱,念才是当下,把握鲁莽和怯懦、浪费和吝啬、傲慢与自卑、高贵与卑贱、野心与邪恶、情感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不与别人盲目攀比,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就会喜悦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就会远离痛苦;不时时苛求自己,身心轻松自在,不处处吹毛求疵,就会云淡风轻……

“上善若水”,以水喻人之心态,成长、修行。世界万物中,大部分物质存在的形式是冥顽不化,山是山,土是土,唯行云流水有其灵性和动感,水,藏于万物之中,生于千变之象,能上天入地,可处于任何环境,与自然和谐,润泽万物苍生,且柔软不损伤自己的本质,无挂无碍,柔顺纯净。人心若能似水,不论出身,则能置身于社会境况的任何“容器”之中,或能顺从自然,流经山溪、河谷、江海湖泊,飘荡江湖,涉水处地,适应任何环境,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被一切所包容,水性永远不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少年似溪,轻快叮咚流淌,总是顺其自然,细小而行;青年如河,澎湃汹涌,激昂豪迈,张扬不羁,难以阻挡;中年如湖,碧波荡漾,浩浩荡荡,波澜不惊,深沉不乱;老年如海,有容乃大,胸怀博大,浩瀚无际,不惊不乍。人性如水,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下才可感受人情世故,水若寒冷,则冻结为冰,可冰天雪地,冷冻世界,心水若暴热,则必浮躁,利欲熏心,侵占别人,为害一方。水须有道,若似汹涌的大河,一味的气势磅礴,不知平缓的韵流,会洪水泛滥,巨澜毁物,狂浪吞人,这就是一些青年人犯罪率高,逆反心理的表现。因此,要上善若水,人心、人求、人欲、人行要似水有道,似水柔软,似水平静,似水温暖,不可化为贪婪、嗔恨、愚痴的雾气,迷失行进的方向,更不要被冷酷的情感冻结,凝成无情、冷酷、怀疑、自怜的冰冷利刃。通过水的善,润泽万物,映印人的修养,知水明性,有包容一切并被一切包容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