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 1881.9—1898.5

鉴湖越台名士乡

地以人名。

人杰地灵。

鲁迅的故乡绍兴,也称会稽。会稽最早的名气,应与大禹有关。《史记》有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从治水的大禹到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从书圣王羲之到大诗人陆游,从青藤书屋主人徐文长“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狂狷孤傲到鉴湖女侠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绝唱……悠久的人文历史,使风景如画的水乡绍兴充满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化魅力。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这句毛泽东纪念鲁迅八十诞辰的诗句,是对绍兴人文精神核心的高度概括。一个民族的精神,一方地域文化的灵魂,肯定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志存高远者所自觉承继。而继往开来,谱写历史新篇章的历史使命亦非他们莫属。

鲁迅,正是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稽山镜水所孕育的,屹立在古老的中华民族土地上的,在这个古老民族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期承担起继往开来使命的文化伟人。

不论绍兴的历史名人为绍兴赢得了多大的荣誉,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心目中,绍兴的闻名大半与鲁迅连在一起。

0274

绍兴全景

生为绍兴人,鲁迅向来为家乡具有的“忧忡为国”的人文传统而自豪。从少年时代起,他就下了很大的功夫,搜求会稽故书,辑录会稽先贤事迹、地理名胜,整理校勘成集。在《〈会稽郡故书杂集〉序》中,鲁迅写道:“会稽古称沃衍,珍宝所聚,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并说明辑录家乡古代逸书的目的,在于将“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用遗邦人”,“供其景行,不忘于故”。在《〈越铎〉出世辞》中,鲁迅盛赞“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勾践坚确慷慨之志”。他欣赏并多次引用明末极富民族气节的文学家王思任的名言:“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他在日本留学时,在从仙台往东京的途中,于夜半三更时在水户下车,专程拜谒明末思想家爱国志士朱舜水流寓日本的遗迹。辛亥革命前夕,鲁迅致信许寿裳说:“近读史数册,见会稽往往出奇士,今何不然?甚可悼叹!”自省自责的悼叹,显示着追慕先贤,薪火承传的高度自觉。

人类的历史,民族的历史,是由个体生命历程的连续组成的。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由此岸到彼岸的过渡,如波光,如桥影,如水,如桥,如路。在延续的历史与历史的延续中,在历史的创造与创造的历史中,个人的价值最终定位于他在人类与民族的承前启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他的人格、思想、精神对后来者的影响程度。有的人生风平浪静,水波不兴;有的人生波澜起伏,大起大落;有的人生稍纵即逝,如过眼烟云;有的人生是一条路,一座桥——留给后世,与后人共存的希望之路,希望之桥。

鲁迅的出现与存在就是足以给稽山镜水增光添彩,足以让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这么一座桥,一条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鲁迅之路的意义,就在于他本人的名言之中,在于他本人的求索开创和后人的承继实践之中。

0278

绍兴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