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陈将军,有什么需要,尽管跟周府丞、陆团长提,如果需要舰炮,也可以跟安东尼和米高梅说。”陈澈看了周静安、陆勇等人一眼,说道。
“是的,我们必将全力配合陈将军。”周静安、陆勇等人连忙对陈奇略说道。
“谢陈总兵。”陈奇略没想到陈澈这么支持自己,心中一暖,应道。
……
周静安、陆勇、安东尼、米高梅、陈奇略等人回去后,韩公甫那边也派人回了信息。
传令兵禀报,韩公甫带着五百明兵刚到新兴县,新兴县令苗旭确认韩公甫是世子和陈澈手下的明军后,便立即打开城门,说自己仰慕大明王师已久,现带领全县军民反正归明。
这下搞得韩公甫不知道怎么回应了,双方沟通了良久,韩公甫确定苗旭真的反正归明后,放心地带着明兵进了新兴县,并与苗旭的兵合为一处。
如今,韩公甫已在新兴县补充了士卒粮饷,率兵向北朝着德庆州进发。
“太好了,传令回去,韩县令反正大大有功,本将军将禀报世子,为韩县令请功。”
陈澈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但经过韩公甫等人实际确认过后,仍然掩饰不住的高兴。
“遵令!”传令兵领命而去。
……
数日后,文安城,唐王府。
唐王坐在上首,王兴坐在下首,两人好一会都相顾无言。
“王都督,你是说,陈澈已攻占肇庆府,并收服了凌海大将军陈奇略?”
唐王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们前几天才收到阳江城送过来的八千石粮食,得知陈澈已全歼伪肇庆府游击将军范宏斌、守备秦峰,俘获范宏斌的水师,并攻下阳春城。
“殿下,是的。”王兴也有些懵,前两个月陈澈还只是自己手下一个没品的粮兵,现在不但攻城略地了一府五县,还收报了与自己齐名的大明抗清名将,自己以后该如何与陈澈相处?
“王都督,这次我们该给陈澈什么封赏?”唐王冷静下来后,想起了正事,问道。
“肇庆卫指挥使,兼肇庆卫总兵,如何?”王兴道,按大明的律例,卫指挥使已是正三品的武职官了。
“再加一个肇庆府知府吧!”唐王想了一下,接着道。
“好。”王兴愣了一下,应了下来。
说起来,知府只是个正四品的文官,但陈澈这个知府已接近是个实职的知府,而自己虽贵为正一品的左军大都督,但控制的地盘不过是广州府下新宁县的一个大一点的汶村镇,相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
两人商议过后,王兴离开了唐王府,唐王一个人坐在上首沉思。
他现在开始慢慢回过味来,按陈澈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恐怕很快就要经略两广了。
这样的话,文安城之围自然会解,他也可与女儿相聚。
只是到时候,两广只怕会姓陈了,自己将何去何从?
继续像现在依附王兴一样,依附陈澈?
还是另谋他路?
说起来,王兴虽表面上尊重自己,但不过是借自己的名号,实际上事无巨细,无不自做主张。
倒是陈澈崛起后这段时间,他才开始有事没事地向自己禀报工作。
这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罢了,不想那么多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想到这里,唐王长叹了一口气,起身返回了内屋歇息。
……
王兴返回大都督府后,也是一脸落寞。
他现在对陈澈的感觉,非常复杂。
一方面,陈澈两次给文安城运送粮草,并且一次比一次多,上次是三千二百石,这次是八千石。
如果陈澈今后继续支援文安城,可以说,文安城的粮食已不存在问题。
这样一来,他很有信心,将文安城再守个十年八年。
另一方面,陈澈的快速崛起,也给他带来了不安。
以往文安城被围,形势虽然非常凶险,但他是大明在华南抗清的最后一面旗帜,所有人对他都尊敬有加,甚至连尚可喜、耿继茂也不例外。
但现在不同了,他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他的尊敬崇拜之心已慢慢减弱,而对陈澈则越来越佩服。
自己人不说,据哨探回报,就连尚可喜也分出了一万余人去攻打肇庆府。
从军事上来说,这对自己绝对是大好事。
但从政治上来讲,自己的重要性却在逐渐下降。
尤其是听说陈奇略都投入陈澈旗下后,他更感觉到了不安。
这么发展下去,就算哪一天文安城之围真的能解,只怕大明在华南的抗清旗帜也要易主。
“唉!”想到这些,王兴也长叹一声,返回内屋找美妾倾诉衷肠去了。
……
广州城内。
伪清广东巡抚董应奎很纠结。
董应奎是东北奉天人,隶属于汉军镶黄旗,历任良乡县令、宝庆太守、武昌道台、山东驿传道、福建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兵刑二部侍郎、右副都御史。
前任广东巡抚李西凤升任两广总督后,他接着李西凤任了伪清广东巡抚。
自上个月以来,阳江县城陷落的消息传来后,他就没过过一天的安生日子。
按察使庞令天天在他面前说明贼可恶,须要派重兵围剿,无奈之下,他禀报李西凤,随后派了肇庆府游击将军范宏斌、守备秦峰带了水陆之兵前往围剿。
这不剿还好,一剿之下,阳春县、肇庆府府城先后陷落,肇庆府知府刘子卿被杀。
这还不算什么,糟糕的是,两广总督李西凤带着亲随逃了出来,跑到了广州。
按清律,两广总督虽然主要负责军务,但也可节制巡抚,所以,名义上李西凤是他的上级。
以前,两人一个在肇庆,一个在广州,倒也相安无事。
但现在督抚同驻一城,矛盾立即就激化了。
李西凤处处以老资格自居,指挥董应奎干这干那。
董应奎对这个败军之将,自然不服气,处处与李西凤顶着干,并暗地上了一封奏折,弹劾李西凤治军守城不力,请求清廷严惩李西凤。
只是这时候交通不便,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密折,从京师到广州往返也需要近一个多月。
现在的董应奎,别说是一个月了,就是一天,他都不想看到李西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