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刘氏诸侯王叛汉
- 西汉那些事儿:文景之治
- 游家二少爷
- 2987字
- 2022-08-23 20:23:54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需要一位年壮且手腕强硬的同宗,管理吴越之地。
刘邦的儿子该封的,已经封了。没有封的,是不能胜任这份工作。通过筛选,刘邦决定立二十一岁的侄儿刘濞为吴王,管辖吴越之地。
就这样,刘濞开始称王,坐断东南。(我在《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介绍了刘濞是如何从被废的代王太子,到自己打天下,成为王侯之尊。)
汉惠帝、吕太后时,刘濞固守岗位,好好管理国内的事物。
汉文帝时,刘濞派世子刘贤前往长安朝贺,却死在长安。
因为这件事,刘濞不朝,汉文帝也善待他。
刘濞从汉高祖时期称王,到汉景帝二年,他在吴国当王已经有四十多年。却不朝长安,不见汉文帝有二十年。刘濞不仅是汉高祖时期,分封的同姓九王,也是唯一在世的老诸侯王。
楚王刘戍、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削藩取得成功,让晁错把目光盯向了吴国。
按照正规程序,削藩就要去寻找刘濞犯下的错误。而,刘濞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晁错将刘濞的错误整理好之后,加以整理,汇报给皇帝。
刘启对刘濞这个堂叔,没有一点好感,大手一挥,削他会稽、豫章两个郡。
按照剧情发展,刘启和晁错等人,就会向预期那样,取得成功。但,这一次,刘濞没有按照剧本走,且做出了一个举动,我不服。
刘濞不仅嘴上说不服,还做出一个实际行动,起兵反汉。
刘濞的儿子去长安朝拜,被还是太子时的刘启杀害,这是旧恨。正所谓,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如今,刘启当皇帝后,又欺人太甚,削他两个郡。而,这两个郡,却是吴国的经济来源。
豫章郡盛产铜,可以制币。
会稽郡东临大海,可以煮海水为盐。
刘濞凭借这两个郡,将吴国打造成为同姓诸侯王经济条件最好、实力最雄厚、最有钱的封国。
刘濞资产雄厚,对待百姓也不错。大汉不断减少对百姓的征税,吴国的百姓直接不用交税。对刘濞而言,我有钱,就是任性。
刘濞盘踞吴国四十多年,民心依附。不仅如此,吴国还收纳诸侯王犯罪的人。刘启削刘濞的这两个郡,就是断人财路。
旧恨新仇加在一起,刘濞高喊一句话:刘启小儿削我地,我不答应。
新帝对诸侯王进行削藩,刘濞高度重视这件事。他怎么也没想到,楚王刘戍、赵王刘遂被削掉一个郡,一句话都不敢说。胶西王刘卬封地被削掉一半,也选择忍。
朝廷对诸侯王大动干戈,迟早也会将削藩,削到他的头上。他更没想到削藩,到他这里,会来得这么快。
此时,刘濞已经六十四岁了,还能活几年。刘启等他死了在动手不行吗?刘启不想他善终,那他就要替天行道,匡扶汉室。
朝廷不给我退路,我就反给他看。
对于朝廷削藩,刘濞也召集了身边的心腹商议对策。
众人给出一个答案:反。
刘濞也想反,但,他不傻。
凭借他的三个郡,其力量不足以反长安。他要反,就需要盟友。
刘濞对目前形势进行分析,寻找到一个盟友。这个人就是被朝廷削掉六个县的胶西王刘卬。
刘濞找他当盟友,主要有两个原因。
1.胶西王刘卬对新帝极度不满。
2.胶西王刘卬的个人价值:胶西王勇壮,好逞势斗胜,又能带兵作战。最主要的是齐地的几个诸侯王都畏惧他。
刘濞做通刘卬反汉的思想工作,就等于做通了齐地六位诸侯王反汉的思想工作。刘濞对刘卬高度重视,他也成为第一个被拉拢反汉的对象。
刘濞物色了一个人选,去做这件事,这个人叫应高。应高,他的基本信息不清楚。他的官职:中大夫。
应高从吴国出发,一路北上,来到胶西国,求见胶西王。
刘濞不知道刘卬的底,也不知道能否策反他反汉的思想工作。没有把握的事,不能留下把柄。应高去了,没有给他官方文件,而是口头上的劝说,对刘卬进行试探。
应高见到刘卬,令其屏退左右,直接来了一个开场白:吴王不能离开封地,派我前来,是有事想与胶西王商量。
刘卬猜到应高出使胶西的目的,却装作不知,问:吴王想要和我说什么。
应高说了一大段话,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吴王不满朝廷削藩。
为了挑动刘卬反汉之心,应高故意为他打抱不平,揭了他的老底:卖爵,罪行不大,却被削六县。这样的事情,你也能忍。
刘卬知道自己的实力太弱,只能无奈谈了一口气:不忍,又怎样,朝廷势大,我能怎么办。
应高给出了一个字:反。
刘卬听到这个字,露出惊骇之情,他被削六县,自认倒霉。他有不满情绪,却没想过反。
应高先说了这样一段话:晁错蒙蔽天子,侵夺诸侯土地,蔽塞忠贤之人,朝臣都有痛恨之心,诸侯也都怀有背叛之念,人事已到了极困的境地。
随后,他又以天象说事:天现流星、地震不断。
进而,得出一个结论:朝廷削藩,人神共愤。
再捧一下胶西王刘卬:吴王想对内以讨伐晁错为名,对外追随大王您的车辄之后,横扫天下,所到之处无不降服,天下之人敢不归顺。
最后抛出诱人心动的理由:分割天下。
刘卬对朝廷不满,加上应高的思想工作做得很到位,给出了巨大的诱惑。刘卬答应了,说了三个字:愿意反。
应高将自己出使胶西国的劳动成果,告诉了吴王刘濞。刘濞很高兴,还做了一个举动:亲自去胶西国。毕竟,你喊刘卬反汉,不能口头上说,要拿出足够多的诚意。
史料没有记载,刘濞和刘卬见面,说了什么。根据脑补,刘濞会给刘卬大量的钱财。
刘濞要刘卬出兵,就要解决对方缺啥。同时,还要给忽悠刘卬,为他画一个饼,比如打到长安后与他分治天下。
刘卬对刘濞开出的条件十分满意,当即与他签订了反汉盟约。刘卬,也成为刘濞反汉第一个响应者。
随后,刘濞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齐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淄川王也加入反汉阵营。
齐国有七位诸侯王,其中有六位,都愿意反。剩下一位诸侯王,叫城阳王,他是刘肥老二刘章的儿子叫刘喜。
公元前178年,刘章去世,其子继位,他就是城阳王刘喜。刘喜的命运也充满坎坷,他的父亲是诛吕大功臣,却落得郁郁而终。
刘章的死,对刘喜打击特别大。同时,也让刘喜看清了局势,以及血淋淋的朝堂斗争。他没有继承刘章的勇猛,却继承了另外一种精神:隐忍。
刘喜知道一个道理:不能跟皇帝对着干。
公元前176年,淮南王刘长因造反,绝食而死。刘喜表现恭敬,被改封为淮南王。公元前164年,汉文帝为了削弱齐国和淮南国的疆域。
淮南国被一分为三,齐国被一封为七。刘肥在世的几个儿子被封为王,刘喜被改封为城阳王。用现在的话说,刘喜又回到了原点。
胶西王刘卬造反,邀请五位兄弟商议。父辈刘肥郁郁而终,是他们的耻辱。所以,他们要拿回父辈应该有的荣誉。
城阳王刘喜是下一辈。这六位叔叔不想让二哥的儿子去参加反汉这件事。刘卬还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二哥有义,攻诸吕,勿与,事定分之耳。
反汉,这种事,我们六兄弟去做,就不要二哥的儿子参与。事成之后,我们可以分点土地给他。
对于刘卬的提议,其他几位一致同意。谁能想到,刘卬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刘卬,是一位好叔叔。
齐国七王,有六位参加,这无疑给刘濞反汉,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然,造反这件事是大事,参加的人,越多越好。
刘濞继续派出使者,联络他们一起反汉。又有几位诸侯王,愿意加入这次反汉行动。他们是楚王刘戍、赵王刘遂、淮南国王刘安。
衡山王刘赐,虽然没有响应刘濞的号召,但也与南方的南越、东越、闽越保持密切联系。
庐江王刘勃,明确拒绝反叛朝廷。
燕王刘嘉,也学习老一辈,不参与中原战事,关起门来发展。
就这样,以刘濞为首,联络楚、赵、齐、胶西、胶东、济北、济南、淄川、淮南,九个诸侯王一起反汉,被历史称为十国同盟。
对内,刘濞,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
对外,他联络了九个诸侯王,还有东越、闽越及匈奴。
一旦,朝廷削藩的诏书,送到吴国。就是刘濞造反之时?
刘濞遥望长安,刘启,你杀我儿在前,削我地再后。
咱们的新仇旧恨,一起了结。
我,刘濞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