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是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使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城镇化吞噬了大量耕地,使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并要求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可以开发和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土地等要素市场,提高农业生产配置效率。中国农地交易方式是农地流转。理解农地流转、促进农地流转,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农地流转主要受农产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变化的影响。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部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发生深刻变化。产品市场方面,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发生改变,要求种植业结构做出调整;要素市场方面,二、三产业扩大,吸引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变化要求农地在不同用途和不同生产者之间流动。当市场有效时,生产资料将根据价格的引导在不同生产者和不同用途之间自由流动,实现生产要素边际产出的均等化。交易者会根据交易特点,选择合适的合约进行交易,以便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风险。

本书从种植业调整和劳动力转移两个方向出发研究农地流转,分析农地流转机制、动力和障碍,从农地市场对农业部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变化的反应来考察农地市场效率,为完善农地市场和促进农地流转提供政策依据。本书研究内容和相应结果如下:

研究内容一:农地流转机制。

本部分旨在通过对农地流转机制的分析,从农地流转途径考察农地流转的合约使用是否符合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交易风险的要求。研究以农地特征、交易对象和农地用途为“经”,以农地流转中介、担保、合同、期限和价格为“纬”,分析农地流转机制。考察农地特征和农地流动(农地在不同对象和不同用途之间流动)与合约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合约与农地流转对象和流转后农地用途密切相关。农地流转中农户根据交易对象和农地用途选择合适的流转方式,以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风险的目的。村集体参与农地流转能起到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风险的作用,但村集体介入过深也会侵害农户农地经营和收益。

研究内容二:农地流转动力。

本部分旨在通过分析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考察农地市场能否根据农业部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变化合理配置资源。研究首先借鉴农户模型构建两农户农地市场模型,然后利用农地市场模型分析农户种植业调整、劳动力转移与其农地流转行为的关系,根据理论分析提出假说,最后利用江苏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和probit模型与tobit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受种植业调整、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差异影响,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表现出三个主要方向:(1)农地由未做出种植业调整的农户向已经做出种植业调整的农户流转;(2)农地由劳动力非农就业程度高的农户向劳动力非农就业程度低的农户流转;(3)农地由土地资源丰富的农户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户流转。农地市场能够根据农业部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变化配置资源,农地流转符合资源有效配置要求。

研究内容三:农地流转障碍。

本部分旨在通过分析农地价格分布,从程度上判断农地市场能否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土地在不同生产者和不同用途之间的边际收益均等化。根据经济理论,资源实现有效配置时,交易者面对相同的市场价格,同一生产要素在同一市场中的价格趋于相等,不同生产者或不同用途的边际产出趋于相等。本部分采用逆向思维,首先考察农地价格分布,发现农地价格不趋于集中,而是趋于分离,然后分析农地价格趋于分离的根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价格趋于分离,农地细碎化导致农地流转产生“租金分层”现象。这说明,农地资源没有实现有效配置,农地细碎化和农地制度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对农地流转有阻碍作用。

研究表明,农地市场能够根据农业经营环境变化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农地流转合约的使用符合降低交易费用和规避风险的要求,但农地细碎化和农地制度限制了市场作用发挥,阻碍农地流转。此外,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经营农业倾向于自给自足,农业劳动者老龄化对农地流转有抑制作用。促进农地流转,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推动;二要以村集体为中心建设有形农地市场;三要培养新农民,促进农民地区间流动。

关键词:种植业调整;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租金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