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炊烟食客
  • 黄磊
  • 1960字
  • 2022-05-18 20:07:20

⊗ 水蜡烛

池塘是江南人的宝藏。

青山之间依偎的小村落,必有一池碧水荡漾在村前村尾。池水好似不甘寂寞,总是逶迤出一条浅浅的小河,绕过村庄,奔向山涧里去。

池是活水,清澈见底,仿佛能一眼看透,却蕴含着无数的奥妙。

碧波之下的湖鲜,自不必说。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归来鱼满舱。那水下世界的宝贝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是给人无尽的惊喜。水上的世界呢?自然也不弱,荷的清香,菱角的肆意,茭白的飘逸,素食于水上,似乎干净了许多,脆生生的,惹人喜爱。

有一种植物,江南人称之为水蜡烛,长有翠绿的枝条,等成熟了,上面便会生出犹如蜡烛一般的物件,暗红色,又有些像香肠,肉嘟嘟的,却不能食用。水蜡烛长于水畔淤泥里,离岸有一段距离,虽不亭亭却也有一丝亮丽风景。它在告知众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人说那暗红色的物件是果实,农人却否认,称其为花朵,但看上去似乎比花朵更为丰盈,好似收获。农人将其采来,称之为“水蜡烛”,言简意赅,真正是生出来的名字。中间的茎正好是蜡烛芯,极其形似。

少时,家乡总是停电,农人无奈之下,便只能点蜡烛。稍贫困一点的家庭,便将水蜡烛采来,等烈日晴好的天气,将水蜡烛暴晒至干透,再沾上煤油,便可以燃烧照明。一只水蜡烛足以点很长一段时光,如火把一般浓烈,驱赶走郁郁的黑夜……

我家倒是很少用水蜡烛来“做灯”,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一是如蒲公英一般,将采来的新鲜水蜡烛用手捏捏,它便全部膨胀开了,像玩一场魔术,再抖上一抖,水蜡烛便四散开来,迎着风飞散出去了——这是植物传播种子。二是将晒干的它点燃,很是惬意地玩一把火。后者便会迎来大人的一顿痛打——倒也不在意,反正调皮惯了的,皮实得紧,父母也舍不得真用力气,吓唬吓唬也就算了,嚷嚷两声,两代人似乎都在走过场,就算了结了一桩公案。

挨一顿不痛不痒的揍换一次惬意地玩火,其中的利益得失还是算得清楚的。

至此,水蜡烛都是拿来玩的,谁也未曾想过,这竟是一种极为鲜美的食物。

淮安人喜食蒲菜,我却一直未曾亲尝,甚是遗憾。

上大学时,品尝了一位同学母亲带来的水饺,很是美味,那馅有一股浓浓的清甜味道,混合着肉香,肉食竟然也变得嫩滑了,与那配菜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包裹在饺子里。咬破饺子皮,仿佛释放出了精灵,唇齿之间,顿时演了一场《牡丹亭》的“还魂”,悠悠荡荡的,是不真切的味道,让人沉迷其中,跟着昆曲的调子,把魂儿都惹飞了出去。

问,其中为何物?

答,蒲菜饺子。

一时惊为天人,如薛蟠见了林妹妹,身子酥了半边。

再问,蒲菜是什么?

答,水边长的植物,很漂亮,会生出香肠一般的果实。有些地方称之为水蜡烛!

水蜡烛!

三个字顿时让人吓了一跳。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记忆,儿时班级里总有一个学习不好、调皮捣蛋、“无恶不作”的“坏”孩子。十多年过去,某一天突然光鲜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彬彬有礼,已是业界栋梁!

昨日,水蜡烛——一个蜡黄、发育不良的田野黄毛丫头。

今天,蒲菜——一个脚步轻盈,缓缓走过楼板,千呼万唤才走出来的花魁!

天壤之别,不为过。

再见蒲菜,便是菜市场里那一捆洁白窈窕的素净,仿佛在菜市场的岸上点了一盏灯。整个菜市场一下子亮了起来,还是走马灯,缓缓转着,上面写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蒲菜如葱根一般的颜色,却又比鲜嫩的葱根水灵、细腻,洁白如女子的手指,泛着淡淡的青色。那是妆罢低声问夫婿时轻轻落下的手,有些疑惑又有一些缠绵。或是花蕊夫人的手,只轻轻一舞,自清凉无汗。

将蒲菜买了回来,想用葱姜蒜炝锅来炒,友人赶忙拦住。说道:“殊不知,这蒲菜是最为细嫩脆弱的,经不起一点其他作料的侵扰,如果是葱姜蒜爆炒,那是吃不出蒲菜清甜味道的,可用肉炒了,或是干脆凉拌,清炒也是极好的菜。”

我便真的清炒了它,真的不加一丝作料,连油都放弃了重味的,只用色拉油烧热,将蒲菜切好,只是简单地翻滚,大火炒至断生,便盛在盘子里,端了上来。

这道菜很江南。

盈盈地落在盘子里,给人一种轻盈之感,如云烟一般。尝在口中,有丝淡淡的清甜,闭上眼,眼前飘过月夜下的池塘,有倦蛙鸣唱,有水草随风摇曳,水面的波纹也是安静的,一切都是轻轻的,静静的,天空有一丝轻如烟纱的云,偷偷掠过圆月。那月淡淡地滴落一颗清澈透明的泪……

那一盘蒲菜便是从唐诗开始,走过宋词,落在元曲之上,绕过房梁,从纳兰的肩头跳过,越过了江南春秋几百年……

等吃完,方才从梦中清醒了。

难道这就是儿时玩的那支“水蜡烛”?换成蒲菜便有了另一份思想。好似游走的鬼魂突然归位,成了正神一般,是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念了的名字……

可见一件物品只落在应该落在的位置上,方才有了魅力。若是落在其他地方,最终成为无知小儿的玩物,就暴殄天物了。

若干年后,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介绍甜芦稷,竟是苏州与上海部分地区极为风行的季节性小吃。到了季节,街头巷尾均在叫卖,一声声,勾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去找大人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