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双绞线电缆的性能指标

双绞线(Twisted Pair)即把两根互相绝缘的导线用一定的规则绞合在一起构成双绞线对,如图2-21所示。绞合可减少相邻导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长期以来,双绞线一直用于电话系统,几乎所有的用户电话机到交换机之间的这段传输线(称为用户线)都使用双绞线。它的最大特点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灵活、具有良好的互连性能,使它获得了广泛应用。

图2-21 双绞线缆的典型结构

a)非屏蔽双绞线 b)屏蔽双绞线

ANSI/EIA-586-A规定了用于室内传输数据的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和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从Cat.1一类线到Cat.5五类线的标准,现在又公布了Cat.6六类线和Cat.7七类线标准,数据传输的速率越来越高。由于与Cat.6和Cat.7配套的高性能设备滞后的原因,因此,当今最常用的还是Cat.3、Cat.5和超5类双绞线缆。

一对双绞线可用作一条通信链路。多对双绞线包封在一个护套内组成多芯双绞线缆,各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可达到最小。双绞线对的导体直径为0.38~1.42mm。Cat.3的绞合节距长度为7.5~10cm,Cat.5的绞合节距长度为0.6~0.85cm。绞合节距的长度与抵消电磁干扰直接相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双绞线既可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可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传输模拟音频信号时,每5~6km需用一台放大器。传输低码率数字信号时,每2~3km使用一台中继器。Cat.5双绞线的最高可用带宽为268kHz。双绞线传输基带数字信号的最高速率不仅与传输距离有关,还与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有很大关系。例如,Cat.5使用T1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544Mbit/s;使用E1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48Mbit/s。

无论哪一类双绞线,信号衰减都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在设计布线时,要考虑接收端应保持有足够大的信号振幅。

在低频(或低速码流)传输时,双绞线的抗干扰性相当于或高于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但是超过10~100kHz时,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明显比双绞线高。各类双绞线的最高可用传输速率(与距离有关)和主要用途可参阅表2-5。

双绞线10Base-T和100Base-TX最大可支持的传输距离(中间没有中继器)为100m。数据通信最常用UTP五类线(Cat.5)的结构:采用高电导率的直径为0.511mm(美国线规AWG24号)或直径为0.643mm(AWG26号)的导线。线芯一般为单芯导体,对于要求移动使用的双绞线,有多股芯线的双绞线。导线的伸长率应小于15%,伸长率偏差应小于2%。

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绝缘,外径不超过1.4mm,绝缘体的同心度应达到90%以上,外径尺寸的公差不大于3μm。

扭绞节距的精度公差应小于1mm。4对UTP双绞线缆的扭绞节距有:10-12-14-16mm、16-18-20-22mm或17-20-25-30mm等数种。这种不等扭绞节距可更有效地减少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电缆护套采用阻燃聚氯乙烯、低烟阻燃护套或氟聚丙乙烯护套等。

1.无屏蔽5类(Cat.5)UTP的主要电气性能

1)最大直流电阻(20℃):AWG24线芯为9.38Ω/100m;AWG26线芯为5.91Ω/100m。

2)直流电阻的最大不平衡度:ANSI/EIA-568A为5%;ISO/IEC 11801为3%。

3)线对最大工作电容(1kHz):55.8pF/100m。

4)线对与地之间电容的最大不平衡度:330pF/100m。

5)绝缘电阻(最小值):不低于150MΩ/km。

6)介质耐压:直流1kV(1min)或2.5kV(2s)。

7)特性阻抗:在77.2kHz时应为102Ω±15%(87~117Ω),在1~100MHz时应为100Ω±15%(85~115Ω)。

8)结构回波损耗(SRL):在1~20MHz时,SRL>23dB;在20~100MHz时,SRL>20-10log(f/20)dB,式中f为测试频率(MHz)。

表2-12是Cat.5 4对UTP双绞线缆的电气特性。

表2-12 Cat.5 4对UTP双绞线缆的电气特性

2.超5类和6类/E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超5类和6类/E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相比5类UPT在衰减、近端串扰和结构回波损耗等性能指标方面都有较大提高。表2-13是6类/E双绞线传输通道与5类双绞线传输通道主要性能指标比较。

表2-13 6类/E双绞线传输通道与5类双绞线传输通道主要性能指标比较

3.屏蔽双绞线电缆

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采用铝塑薄膜制成扭绞线对的屏蔽层,进一步提高了双绞线缆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更高传输速率的数据传输,但成本也相应地会提高。

STP屏蔽双绞线缆有两种结构形式:FTP(Foil Twisted Pair)和S-UTP(Shielded-UTP)。

FTP采用0.05~0.07mm的铝塑薄膜对UTP双绞线对进行总屏蔽,达到提高抗干扰能力的目的,它是一种最便宜的STP屏蔽双绞线缆,在欧洲较流行。

另一种S-UTP电缆采用同类铝塑薄膜屏蔽,但它不仅对每根扭绞线屏蔽,而且还对两根屏蔽的扭绞线再进行总屏蔽,因此它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能,适用于更高的传输速率。

设计综合布线时,应考虑由多条链路组成一条信息传输通道。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平衡电缆传输通道(Balanced Cabling Links)的参数,适应于屏蔽或非屏蔽平衡电缆传输通道。

平衡电缆传输通道的电气特性参数有:直流环路电阻、特性阻抗、衰减、近端串扰损耗、结构回波损耗、衰减与串扰比和传输延迟等。

(1)特性阻抗。特性阻抗与环路电阻不同,它取决于线对铜线的直径、绞距及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即与双绞线的电感特性、分布电容相关,与传输线缆的长度无关。

不同类型的电缆有不同的特性阻抗,在频率为1MHz到指定的最高传输频率之间,平衡电缆通道的特性阻抗有100Ω、120Ω和150Ω三种,最大偏差不超过15%。

传输通道中任何一个连接点阻抗不匹配,都会引起信号反射,造成信号失真。传输通道特性阻抗的不一致性可用结构回波损耗来描述。

(2)结构回波损耗。结构回波损耗(Structural Return Loss,SRL)是衡量通道特性阻抗一致性的一个参数。如果线缆和连接硬件的阻抗不匹配,就会造成信号反射。反射到发送端的能量会给入射信号形成干扰,导致信号失真,降低综合布线的传输性能。因此,通道链路的阻抗匹配越完善,结构回波损耗也越大,反射能量就越少。结构回波损耗与传输信号频率有关。当传输信号频率f在1MHz到最高参考频率的范围内,传输距离为100m或更长时,SRL的值应不小于表2-14所列的数值。

表2-14 主干UTP电缆最差的结构回波损耗

(3)衰减。信号在通道中传输时,由于导线的直流电阻和电抗对信号的衰减,使信号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越来越小。衰减不仅与传输线路的长度有关,还与传输信号频率有关。用单位长度的衰减dB数来度量(dB/m)。综合布线平衡电缆通道的最大传输衰减应不超过表2-15中给出的值。

表2-15 不同应用通道等级的最大传输衰减

(4)近端串扰损耗。当信号在1根平衡电缆中传输时,同时会在相邻线对中感应一部分信号。例如在4对双绞线电缆中,当1对线缆发送信号时,在相邻的另一线对中也会产生信号,这种现象称为串扰。

串扰可分为近端串扰(Near End Cross Talk,NEXT)和远端串扰(Far End Cross Talk,FEXT)两种。近端串扰出现在发送端,远端串扰出现在接收端。远端串扰的影响较小,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测量近端串扰。近端串扰以串扰损耗的dB数来度量,近端串扰损耗值越大,说明近端串扰越小。表2-16是不同应用通道等级的最小近端串扰损耗要求。

近端串扰损耗与信号频率和通道长度有关。频率越高,近端串扰越大,串扰损耗dB越小。水平布线通道常用混合电缆、多单元电缆,此时应考虑不同单元之间的近端串扰衰减,要求比表2-13的对应值提高一个ΔNEXT

式中 ΔNEXT——混合电缆或多单元电缆附加的近端串扰损耗,单位为dB;

n——电缆内的相邻单元数。

表2-16 不同应用通道等级的最小近端串扰损耗要求

(5)衰减/串扰比。为提高数据通信质量,我们希望通道的衰减越小越好,近端串扰损耗越大越好(即近端串扰越小越好),衰减/串扰比(Attenuation to Cross Talk Ratio,ACR)类似于通信系统中衡量信号质量的信号/噪声比(S/N),希望衰减/串扰比(ACR)越大越好。ACR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式中ACR——衰减/串扰比,单位为dB;

αN——链路中任何两对线之间测得的近端串扰损耗,单位为dB;

α——通道信号衰减,单位为dB。

从表2-12和表2-13可算出各类应用通道的衰减/串扰比。

(6)直流环路电阻。导线的直流环路电阻对传输信号起衰减作用。直流环路电阻与导线的直径成反比,与导线长度成正比。表2-17是各类应用通道允许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测量直流环路电阻时,把线对远端短路,在近端用欧姆表测量环路电阻。

表2-17 各类应用通道允许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

(7)传输延迟。传输延迟是指接收端需经多长时间才能收到发送端的信号。水平子系统的最大传输延迟,一般规定不应超过1μs。